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时政> 正文
分享到:

【喜迎党的二十大 特刊】非凡·奋进 | 协调发展 城乡比翼八闽兴

2022-10-14 10:23:10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黄丽红  作者:

在罗源县飞竹镇官路下村秀岭自然村,畲族群众欢庆丰收,高歌《我和我的祖国》。 福建日报记者 林辉 摄

南靖县书洋镇曲江村秋色迷人,一幅美丽的秋收画卷呈现眼前。福建日报记者 林辉通讯员 谢威 摄

全省首座公轨两用桥——道庆洲大桥是连接福州主城区和滨海新城的重要过江通道,大桥上层为公路,下层搭载的福州地铁6号线已于今年8月28日正式通车。福建日报记者 林熙 摄

绿色环抱的革命老区宁化县日新月异。福建日报记者 林辉 通讯员 黄尉峰 摄

东南网10月1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游笑春)

9月16日,我省苏区振兴发展座谈会在龙岩长汀举行。会上,20个支持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合作项目进行了签约。不久的将来,老区苏区将迎来又一波振兴力量。

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山海阻隔下,区域间发展不平衡曾经长期存在。尤其是受区位、交通等制约的老区苏区,其经济社会发展与沿海发达地区尚有差距。

大力推进老区苏区振兴,是党中央赋予福建的重大政治责任,也是我省坚持协调发展的典型成效。近年来,我省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每年安排省级以上财政资金20亿元以上用于老区苏区振兴。十年来,革命老区苏区地区生产总值、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山有所呼,海有所应,山海合作,共谋发展。过去十年,我省持续推动山海协作全方位、多层次展开,一批创新性政策、牵引性改革、引领性平台,助力我省加快形成山海联动、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这一创新做法,成为福建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法宝。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积极推进福州都市圈建设、厦漳泉一体化发展,福州、泉州成为万亿级城市,城市融合、城乡融合、产城融合发展态势初步形成,带动了闽东北、闽西南两大协同发展区齐头并进。2021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9.7%,高于全国5个百分点。

建设福州都市圈,是我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山海协作要求的重大举措。2021年7月印发实施的《福州都市圈发展规划》,明确福州都市圈主要范围包括福州市、莆田市全域,宁德市、南平市部分地区及平潭综合实验区,陆域面积2.6万平方公里。如今,福州都市圈正发展成为引领全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2021年,福州都市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912.28亿元,占全省比重达36%。

厦漳泉三市地域空间相连,素有闽南“金三角”之称,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经济区域以及对台合作的前沿门户。2018年4月,省委省政府作出以厦漳泉都市圈为引擎,加快闽西南协同发展的决策部署。近年来,厦漳泉三市共识不断深化,协作更加紧密,互联互通、产业协作、创新协同、资源共享加速推进,携手推动都市圈建设不断取得突破。2021年,厦漳泉都市圈经济总量达2.34万亿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73%,成为福建最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区域增长引擎。

缩小城乡差距一直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借助两大都市圈建设,我省形成了以城市群为主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空间布局,城市群承载能力和一体化发展水平明显提升,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加快推进。

基础设施通达,是打通区域协调发展梗阻的关键。我省在全国率先实现市通高铁、县通高速、镇通干线、村通客车。厦门、福州等港口跨入亿吨港行列,全省6个民航机场开通国内航线394条,通达136个城市。十年来,我省累计新改扩建城市道路1.1万公里,城市轨道交通实现零的突破。

通过不断升级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的户籍制度、土地和住房制度,十年来,我省不断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在区域协调发展中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正促进农村转移人口全面融入城市。我省加大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奖励支持力度,切实将农业转移人口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范围。数据显示,2021—2022学年义务教育阶段,我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达92.9%。全省共164所职业院校面向企业员工、农民工等人群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00.82万人次,助力农业转移人口技能素质进一步提升。

区域协调发展,重点在乡村,关键在农民。我省提前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加快推进乡村振兴,让过去的贫困山村变成幸福美丽乡村。2021年,全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229元,居全国第6位,增幅连续11年高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

我省扎实推进农村建设品质提升工作,不断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保障水平,全省实现村村通水、通电、通硬化路、通客车和通光纤4G网络、有线电视,农村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养老保险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全省一盘棋,山海同奋进。如今的福建,工业化城镇化、区域协调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山海协奏交响曲,城乡共绘一幅画。

高铁拉近厦漳泉

□苏益纯 赵文娟

挖掘机长臂挥舞,工程车压平沙石……子夜时分,万家酣睡,在漳州动车站站台施工现场,40余名高铁建设者正抓住深夜列车停运的“天窗期”进行改造作业,为明年下半年福厦高铁的开通做前期准备工作。

“福厦高铁北起福州市,南至厦门市和漳州市,是国内首条跨海高铁,设计时速350公里,正线全长277.42公里。铁路建成通车后,福州、厦门两地将实现‘一小时生活圈’,厦门、泉州、漳州闽南‘金三角’将形成半小时交通圈。”中铁六局福厦铁路九标段四分部副经理彭吉胜说,他和同事们预计将在今年12月全部完成漳州站改造的铺轨工作。

福厦高铁的工程难度是世界级的,同时也是高铁技术创新主战场。在福厦高铁九标段箱梁场附近,高度46米、跨度32米的提梁机矗立于烈日下,将一个个重达900吨的预制箱梁源源不断地供给到数公里外的施工现场。“这是目前国内高度最高、跨度最大的提梁机。”中铁六局福厦九标段铺架项目经理李建学介绍,为确保“千吨级选手”们安全精准落梁,完成过孔架桥任务,高铁建设者采用“北斗”无人驾驶设备,一次性能成功运梁18公里,比起以往的人工操作,效率提升约三分之一。

“从福厦高铁开建的那天起,我们就进入了全年无休的状态。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我心里很激动,希望用自己参与建设的高铁,为党的二十大献礼。”技术员赵树森见证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厦漳泉一体化一路高歌猛进的进程。从厦漳大桥、厦漳同城大道陆续建成,到福厦高铁、厦漳泉城际轨道、厦门地铁6号线漳州(角美)延伸段等交通项目的快速推进,他深刻感受到厦漳泉人民越来越“切换自如”。

“以往,一到周末高峰期,厦漳同城大道、杏林大桥等路段就显得拥堵。福厦高铁建成后,能很大程度缓解机动车的压力,让厦漳泉人民的往来更便捷。”赵树森说,这段时间,经常有周围市民来围观,问啥时候完工。他能体会到大家眼神里的期盼,这也是他和同事们奋斗的最大动力。

乡村振兴干劲足

东南网10月1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张杰 通讯员 温连光 章辰汶)

千米步道上,鲜花点缀,蓝天白云相映成趣;青山绿水间,鹭鸟翩飞,田园村居错落有致……深秋时节,龙岩市新罗区雁石镇益坑村展现一幅美不胜收的乡村画卷,吸引众多游客慕名而来。

益坑村风景秀丽,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是“国家森林乡村”、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近年来,该村抓住乡村振兴战略机遇,利用生态、区位等优势,发展休闲旅游、研学等新业态,促进“美丽资源”向“美丽经济”加速转化。2021年,该村村集体收入36.59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1670元,共接待游客1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近2000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明星村。

“益坑村能有今天,离不开党的好政策。”益坑村党支部书记、主任李仁娟说。

2012年初,李仁娟回村里任职。当时,村里百业待兴,而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为了改变现状,村“两委”充分摸排掌握村子实际情况,积极探索现代化乡村治理模式,为村子的发展谋求出路。2014年,益坑村入选全省“千村整治、百村示范”美丽乡村建设工程。

很快,一场轰轰烈烈的“拆掉旧房建新村,人居环境大整治”战役打响。村里按照“统一规划、拆旧建新、分期建设、低进低出”原则,共拆除空心房140户11080平方米,裸房整治9栋1813平方米,对保留的部分古建筑修旧如旧,完成新村建设64栋、公寓1栋,乡村实现美丽蝶变。

“村子漂亮了,来参观游玩的人多了起来,村里趁势发展休闲旅游和研学。”李仁娟说,村里成立了林下经济合作社,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建设农业观光园,搭建树屋、木屋,实施红菇增殖扩繁科技示范项目,实行“五统一”的管理模式和利润均等分配的收入分配模式,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10万元左右,合作社社员人均收入每年增加约1万元……

“今年,村里投入500多万元实施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启动竹产业项目,为旅游产业注入新活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我们在乡村振兴路上的干劲更足了!”李仁娟说。

数说

提前脱贫迈入小康

2019年底,福建提前一年实现了45.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20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退出、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部摘帽,69个老区苏区县(市、区)全部迈入小康。

城镇化有序推进

全省城镇化率由2012年的59.3%提升至2021年的69.7%,提高10.4个百分点,高于全国5个百分点。

交通出行四通八达

我省在全国率先实现市通高铁、县通高速、镇通干线、村通客车。厦门、福州等港口跨入亿吨港行列,全省6个民航机场开通国内航线394条,通达136个城市。

住有所居住有宜居

全省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由2012年的38.2平方米提升至2021年的43.9平方米,增长14.9%,300万居民通过保障房、棚改房解决了住房困难。

区域腾飞协调发展

2013年—2021年,闽东北协作区GDP年均增长8.5%,闽西南协作区GDP年均增长8.0%。

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