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党的二十大 特刊】非凡·奋进 | 绿色发展 接续建设生态省
2022-10-14 10:23:10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黄丽红 作者:市民和游客在福州左海公园到金牛山之间的城市森林步道上游玩。福建日报记者 林辉 摄 八闽大地秋色怡人,从空中俯瞰三明市将乐县光明镇,动车疾驰在绿水青山间,与稻田、村庄和天空构成一幅美丽的秋日田园生态画卷。福建日报记者 林辉通讯员 张海根 摄 在永春县外山乡草洋村的“云上桃花源”公园里,天鹅雕塑与桃花相互呼应,吸引了市民前来赏花拍照。近年来,当地以“生态+旅游+扶贫”的发展模式,致力打造独具特色的乡土旅游。福建日报记者 林辉通讯员 康庆平 摄 汀江国家湿地公园长汀县三洲镇曾坊村河段 福建日报记者 林辉 通讯员 丘嘉瑞 摄 东南网10月1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陈旻) 9月13日,福建漳州核电项目3、4号机组获得国务院核准。该项目是漳州核电二期工程,采用的机型为华龙一号,每台机组每年发电超100亿千瓦时。 至此,我省已形成福鼎、福清、霞浦、云霄4个核电基地,计划投资超4000亿元;已建成宁德核电1—4号机组、福清核电1—6号机组,总装机规模居全国第二,占全省电力装机比例居全国第一。近年来,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容量比重大幅提高,2021年全省核能、风能、水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容量为4047.02万千瓦,占全省发电装机容量的58%,比2012年提高13.4个百分点。 近日,2022年1—8月环境质量公布,作为“生态优等生”,我省再获佳绩——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保持稳定,PM2.5浓度19微克每立方米,同比改善约14%;省主要流域Ⅰ~Ⅲ类水质比例97.6%,同比上升2.1个百分点;春、夏两季,全省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94.2%,同比提升2.2个百分点。 2022年1—7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在增加值同比增长5.7%的同时,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4.63%,绿色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 “生态资源是福建最宝贵的资源,生态优势是福建最具竞争力的优势,生态文明建设应当是福建最花力气的建设。”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福建牢记嘱托,绿色发展,持续深化生态省建设,深入实施蓝天、碧水、碧海、净土工程,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持续保持全国前列,森林覆盖率连续43年保持全国第1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建先后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全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以改革创新为主线,福建坚持绿色导向、优化绿色布局、加强绿色管控、实现绿色价值,《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26项重点任务全面完成,按期取得了38项重大改革成果,39项改革举措和经验做法向全国复制推广。 武夷山国家公园入列我国正式设立的首批五个国家公园;“长汀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实践”治理经验入选COP15生态修复典型案例,成为世界生态修复典型;木兰溪治理成为新中国水利变害为利、造福人民的范例;创新开展具有山海特色的生态产品市场化改革试点,“武夷山水”“红古田”等生态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不断打响;推广三明、武平的林改经验,率先开展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等改革试点……生态文明建设的“福建经验”不断凝练,为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贡献更多智慧。 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指挥棒下,福建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持续降低,劳动生产率持续提升,以占全国约1.3%的土地、2.9%的能源消费,创造了占全国约4.3%的经济总量;全省单位GDP能耗强度仅为全国的三分之二;全省清洁能源装机比重达5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成为全国唯一的水、大气、生态环境保持全优,同时全省所有设区市人均GDP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省份。 截至2022年上半年,福建碳市场累计成交碳排放权产品3516.33万吨,成交金额逾9亿元。设立以来,福建碳市场建设不断深化,已顺利运行5个履约周期,履约率保持100%。 近年来,福建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省建设布局,深入实施绿色产业指导目录,设立绿色产业发展基金;同时,积极参与全国碳市场联建,林业碳票、政策性林业碳汇指数保险、“碳汇贷”……一系列绿色金融产品走在全国前列,林业碳汇成交量、成交额均居全国首位,“绿水青山”正加速转化为“金山银山”。 “绿色是福建一张亮丽名片。要接续努力,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福建的骄傲。”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福建绿色发展的脚步更加坚定。 竹山常绿 林农长益 东南网10月1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方炜杭 通讯员 陈莉莉) “林改让我们得到了实惠。”近日,永安市洪田镇上石村林农吴启南上竹山清理废弃毛竹,跟林竹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他说起林改的好处深有体会。 永安是全国唯一的林业改革与发展示范区。早在1998年,洪田镇洪田村开始了“分山到户”的创举,被誉为“中国林改小岗村”。 这股“春风”也吹向了上石村的林农。通过“分山到户”,吴启南一家10多口人分得了10多亩自留山。伴随林改的推进,永安引导林农以转包、出租、入股等方式,实现适度规模经营。2010年,吴启南将林地经营面积扩大到3000亩。 林子越来越大,育林资金从哪里来? 永安在全国首创林权抵押贷款,累计发放49.74亿元。吴启南通过林权抵押贷款,用500多亩林地贷来了90万元,而且比联保贷款的利率低了不少。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国家采伐政策不断收紧。“我们合作社在上石村有500多亩杉木人工林位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只能实行抚育间伐或小面积皆伐。”吴启南说,守住了绿水青山的同时,为了不让林农利益受损,永安市生态文明建设志愿者协会出资100多万元,以重点区位商品林赎买的方式,对这片林地进行了赎买。 林改“红利”并不只这些。 永安在全省率先探索重点区位商品林机制,累计完成赎买面积4.5万亩;在全国率先启动“福益贷”回购天然商品林,累计发放160余万元,回购天然商品林0.2万亩;成立全省首家专业化森林资源管护单位,设立全省首个碳汇专项基金并实施碳汇造林2000余亩…… 近年来,按照“主攻二产、拓展三产、带动一产”的发展方向,永安“串”起了全市206家林竹企业,初步形成的全竹产业链成为当地农民增收最快的来源。去年,全市竹产业产值95.5亿元,农民人均竹山收入7000元。 作为国家级示范社,吴启南的合作社今年被列为全国森林经营试点单位。党的二十大盛会召开在即,林改东风必将迎来崭新气象,吴启南对此信心满满。 碧水丹山 幸福底色 东南网10月14日讯(福建日报见习记者 姚雨欣 福建日报记者 蒋丰蔓) 武夷山国家公园到底有多大?范志伟用2660个定标点作出了精准回答。 今年2月,武夷山国家公园启动勘界立标工作,目的是明确国家公园的范围、面积和边界,推进国家公园规范化建设。这也成为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工作人员范志伟在今年上半年最重要的工作。 卫星遥感、边界踏勘、定标点测量,范志伟行走在武夷山的高山密林间,也穿梭于管理中心的数据海洋中,运用信息化技术为勘界立标工作保驾护航。 “武夷山国家公园边界线长达841公里,哪怕出现10厘米误差,都将导致重大面积偏差,我们的工作必须保证准确无误。”范志伟介绍,经过近半年努力,勘界工作已顺利完成,并向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上报成果。 同时,勘界结果也运用到国家公园的“智慧大脑”——智慧管理中心,在这里,工作人员能对园区进行“天地空一体化”全方位、全天候监测。范志伟在操作台前轻点鼠标,蓝色大屏上便呈现出包含森林防火、资源监测等10项数据的“智慧云图”,汇集国家公园内的森林资源档案、动植物监测和游憩管理等内容。 近一年多来,范志伟同其他工作人员一起忙于武夷山国家公园智慧管理平台升级与文物数字化展示平台建设等多项工作。“作为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武夷山国家公园内共计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不可移动文物点52处。通过高分辨率摄影、三维全景扫描、VR技术,我们对每一处文物进行实地采集并完成数字化,让文物更好地得到保护和展示。”范志伟介绍。 今年8月,武夷山国家公园“官宣”,再次发现2个新物种——武夷山卷柏和璞云舟蛾。自2016年启动体制试点工作以来,武夷山已累计发现14个新物种。 “家乡的生态越来越好,我的幸福感也越来越强。”作为土生土长的武夷山人,范志伟亲眼见证了当地的生态变迁,“武夷山作为首批国家公园刚满‘周岁’,我们会继续努力守好家乡的碧水丹山,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数说 2012年至2021年,全省单位GDP能耗下降了30.8%,能耗强度仅为全国的三分之二;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效水平、水效水平均居全国前列。以约占全国2.9%的能耗,创造了占全国4.3%的经济总量。 2021年,全省建成郊野公园12.6平方公里,公园绿地1100多公顷,城市公园1200多个,比2012年增长62%,基本达到“推窗见绿、出门见园”。 2021年,全省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9.2%,PM2.5年均浓度22微克/立方米,主要流域Ⅰ~Ⅲ类水质比例97.3%,市、县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达标,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85.2%。 森林覆盖率66.8%,连续43年保持全国第1位。2021年,全省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高到44.06%,位居全国第3位,实现园林城市全覆盖。 2021年,设区市厨余垃圾、大件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所有设市城市基本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市、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水电、风电和核电等非化石能源比重由2012年的15.2%上升到2021年的24.6%,提升了9.4个百分点。其中,核电比重从无到有,占比达14.9%;风电占比从0.8%提升到2.9%。化石能源比重由2012年的84.8%下降到2021年的7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