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闽文脉·人物 | 朱子与古琴
2022-10-21 07:30:33 来源:闽北朱子文化 责任编辑:黄丽红 作者:丁文新琴书四十年,几作山中客。 一日茅栋成,居然我泉石。 ——宋·朱熹《武夷精舍杂咏·精舍》 淳熙十年(1183年),武夷精舍建成,朱熹欣慰“择胜地,立精舍,以为群居讲习之所”,感慨万千而作此诗。 朱熹园(武夷精舍)(吴王 供图) 这里的“山中”指的是武夷山,“琴书”寓意着山居的生活,包括著述、讲学、授徒和交友等等。朱熹潜心研著、讲学环境时常变换。但无论他在哪,始终有两件物器与他形影不离:琴和书。这也是他日常的生活状态:抚琴与读书、著述。 以琴载道 朱熹自画像。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武夷山市融媒体中心 供图) 朱子一生研究领域颇为广泛,涉及哲学、伦理、历史、政治学、文字学、文学理论等等。众所周知,他在理学、教育方面成就卓越,但鲜为人知的是,他还是位古琴家。 依中国的传统,琴、棋、书、画是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主要方式。“琴”象征着精致、哲理和智慧,是“君子伴侣”。儒家以“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作为学生需掌握的基本才能,古琴是必修课。被后人尊为万世师表的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和礼”,他主张“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推崇“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雅乐,将“乐”视为修身治国之道。 孔子认为,礼教主要从外规范和疏导人们的行为,乐教则从内陶冶和沟通人们的情感,礼乐教化可以使国家组织和社会关系达到一种有序和谐的协调状态。孔子向师襄学琴,对如何学琴还有一套完整的理论。《史记》中记载了孔子“曲中会文王”的传奇故事,古琴曲《文王操》《韦编三绝》都与孔子有关,流传至今的常见古琴款式就有“仲尼”。 孔子的众弟子,以及后世的名人如荀子、庄子、司马相如、蔡邕、诸葛亮、阮籍、嵇康、孟浩然、李白、白居易、范仲淹、欧阳修、苏东坡、周敦颐、沈括、文天祥、王阳明、李贽、谭嗣同、蔡锷等圣贤、哲士、英雄、文豪都精通这门最能代表和最能表现中国传统文化深层底蕴和精髓的载道之器。 孔子圣迹图·学琴师襄,反映孔子向鲁国乐官师襄子学琴的场景。(资料图片) 朱子作为儒学集大成者,其对琴学、对音乐理论颇有研究就不足为奇了。他认为古琴可“禁尔忿欲之邪心”,平和的古琴音乐可“惩忿窒欲”,从而达到“乐以教化”的效果。这秉承了儒家 “乐与政通”音乐观,形成“天理之自然”为内核的礼乐观。 朱子将“乐”视为“道”,把音乐的外在形式与艺术创作中的道德情操、精神气质合而为一。他的音乐思想,是其整体思想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据文献记载,朱子精通琴律说,在定律、调弦、声律辨等方面有专门研究论著。他在传统三分损益的影响下,撰写了律学专著《琴律说》,在历史上首次提出“琴律”这个律学名词。他在文中也自豪地说道,“自有琴以来,通儒名师未有为此说者。” 五千余字的《琴律说》不只是一篇阐述古琴音律及其运用方面的研究,而且突破了音乐范畴。他的儒家乐教思想通过琴律来阐释,其“中正平和”“清微淡远”的审美观点,具有独特的理学色彩。 《琴律说》(朱熹)——宋代《晦庵集》卷66,四部丛刊景明嘉靖本。(漳州市长泰区融媒体中心 供图) 朱子创作有多首琴曲,明代福建古琴大师杨表正在《重修真传琴谱》记载“晦翁作月坡、碧涧流泉、水清吟。”说明朱子作有《月坡》《碧涧流泉》《水清吟》三首琴曲。琴歌,又称弦歌,即抚琴而歌,是古琴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中记载朱子作有琴歌词两首:《招隐》和《反招隐》。 《碧涧流泉》(资料图片) 晦翁藏琴 朱子好操缦抚琴,目前可知他曾拥有过的古琴有四床。 淳熙十四年(1187年),朱子得到“雪夜宾”和“冰磬”两床琴,欢心地安放在了紫阳楼,时常“鸣琴爱静夜,乐道今闲居” “空山初夜子规鸣,静对琴书百虑清”。这“雪夜宾”琴,系唐初贞观年间斫制,师旷式,桐木胎,黑漆朱髹。 朱子如何得到此琴无从考究,但从他在龙池下镌刻的琴铭:“养君中和之正性,禁尔忿欲之邪心。乾坤无言物有则,我独与子钩其深”,并落款:“淳熙丁未新安朱熹书”,可见朱子对此琴的珍爱。 相传后来朱子将这床至爱的琴送给了当朝宰执大臣,他希望大宋的股肱之臣能遵循中正平和的大道,遵循天地万物的法则,以中庸之道治国,以理治天下。这床琴辗转乱世,沉浮千载后,20世纪50年代,著名古琴演奏家吴景略先生在苏州以重金购得携归。现此琴收藏于中央音乐学院,人称“太古遗音”。 太古遗音琴及紫阳琴铭。(资料图片) 另一床朱子所得 “冰磬”琴亦留世至今,尚未有人了解其间辗转史迹。此琴现身在800多年后的2011年8月台北“琴为何物——历代传世古琴暨当代古琴大展”中,为台湾私人收藏。此琴外形高雅,琴背刻有朱熹所题“冰磬”二字以及其所题琴铭,声音松透幽远。 朱子还藏有一张仲尼式无名琴,此琴龙池内右侧刻有“朱晦翁藏”款,其声音深沉苍古,其形制规整,通体施黑漆,琴面蛇腹断纹甚是精美。2010年,此琴被收藏家以千万元人民币的高价竞拍收藏。 朱晦翁所藏仲尼式无名琴。(资料图片) 此外,广陵派宗师刘少椿旧藏灵机式古琴“怀古”,其龙池内刻有“朱紫阳”款,也应是朱子之遗物。 琴书会友 纵观朱子琴书一生,是由琴书为乐、琴乐弦诵、琴友相和共筑共构的。 朱子对琴学的热爱是受亦师亦父的刘子翚的影响,屏山先生上课之余,常“弹琴赋诗,淡然如平日”。朱子曾为屏山先生复斋、蒙斋二琴题写琴铭,他生动描述了这两张琴的特点,并睹物思人,通过琴回顾了刘屏山“主静观复,修厥身兮”的思想观点。 朱子的学生蔡元定也是一位著名的古琴家、律吕学家,他著有《律吕新书》。 《律吕新书》补注。(资料图片)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朱子时常以琴会友,他与陆游、辛弃疾、蔡元定、吕祖谦等好友携琴行至武夷山水间,拨动琴弦,在大自然和琴乐中寻求心灵寄托和精神慰藉。松泉磐石,岩骨花香,清风入弦,拂去尘嚣。他们吸纳山水品格入琴,并通过泠泠琴音将自己的精神挥洒在绿水青山之间,体验“物我合一”“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逍遥与自得。 朱子其间写下了大量琴诗:“胜日宾友来,琴觞共舒忧”“命驾宾朋千里近,放怀琴酒百忧宽”“客来无可问,与君共弦歌”“个中有趣无人会,琴罢樽空月四更”…… 他携琴出游、讲学、赴任,去长沙、去鹅湖、去白鹿洞……首仕同安、任职漳州、知南康……朱子终是遵循 “君子之座,必左琴右书”“君子以琴书自娱”,读圣贤书与弹古琴,一个都不能少。 据史载,朱子几度访学浙江淳安的瀛山书院,曾逗留在那抚琴、论学、谱曲,并著有419字《康塘百琴楼歌》,他写了琴声的“高、古、洪、幽”;写了百琴楼的春、夏、秋、冬;写了在楼中读书的心恬神健,百琴楼琴声悠扬的不同意境和乐趣…… 品味朱子的一生,在武夷天地间做学问,在“琴”与“书”中找知己——琴之于人,琴之于理,终成大儒,垂名后世! 参考文献: 陈国代 、姚进生、张品端:《大教育家朱熹:朱熹的音乐教育思想》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 章华英:《宋代古琴音乐研究》中华书局,2013年; 潘贤杰:《浅探朱子与古琴》(《艺术研究》2019年6期)。 专题策划:“学习强国”福建学习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