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时政 > 正文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022-10-25 07:35:36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黄丽红

□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庄严宣告:“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的方向和要求,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指明了前进方向,具有深厚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

◆理论逻辑:深刻认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意义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复兴和人类进步命题的深刻思考和理论创造,是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创新与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世界意义。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明确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本质要求、战略安排、重大原则等重大问题,深刻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课题,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彰显了社会主义的生机与活力,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

擘画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带领中国人民围绕什么是现代化、怎样建设现代化进行艰辛探索和不懈奋斗。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中国共产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和分两步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重点部署未来五年的主要目标任务,吹响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号角。

提供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中国方案。历史条件的多样性决定了各国道路选择的多样性,实现现代化必须探索符合本国实际的发展道路。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既具有人类现代化的普遍特征,又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意蕴。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改变了长期以来西方现代化模式占主导地位的格局,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促进世界文明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历史逻辑: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实现中国现代化,是近代以来几代仁人志士的不懈探索和奋斗目标,不论从物质层面还是制度层面,都没有找到适合中国的现代化道路。以新文化运动为起点,以五四运动为标志,中国先进分子开始探索思想文化层面的现代化,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扫清了障碍,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义无反顾地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现代化的历史重任。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伟大斗争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实现中国现代化作为一项十分紧要的任务。在党的七大上,他郑重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要“在若干年内逐步地建立重工业和轻工业,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对“一穷二白”的困难局面,制定实现工业化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展社会主义改造,提出“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和“两步走”的战略步骤: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首次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概念,强调“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并创造性地使用“小康社会”一词来描述中国式的现代化。以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形势变化,不断调整和完善中国现代化的道路、战略和目标,将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总体布局发展为包含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总体布局,并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重新对中国现代化发展蓝图作出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四化”目标,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命题,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党的二十大提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并再次明确“两步走”的战略安排,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而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实践逻辑: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福建贡献

福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建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人民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大力传承弘扬习近平同志在闽工作时的重要理念、重大实践,不断推进福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连跨3个万亿元台阶,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跨3个万元台阶。新时代新福建建设生动实践充分证明, 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必须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不断强化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主心骨”作用,确保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

必须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取得更大进步。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紧紧抓住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坚持创新驱动,着力发展实体经济,加快先进制造业强省和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做大做强做优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实施新时代山海协作,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乡村振兴和老区苏区振兴发展,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奠定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

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更大作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福建是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重要通道,要充分发挥地理和政策叠加优势,强化通道枢纽功能,以侨为“桥”,紧密连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促进内需外需协调发展,推动更多的优质要素、高端要素、创新要素在福建集聚,让更多的“福建制造”“福建创造”“福建服务”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推进更深层次改革,积极开展具有福建特色、全国影响的首创性、差异性改革探索,打造便民惠商的“便利福建”;推进更高水平开放,全面深化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进一步彰显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优越性。

必须努力促进和服务祖国统一大业,在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迈出更大步伐。祖国完全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两岸融合发展是民心所盼、大势所趋。要加快建设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坚持以通促融、推动应通尽通,坚持以惠促融、落实惠台利民,坚持以情促融、深化民间交流,继续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发展机遇,完善台胞台企在闽享受同等待遇政策体系,增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让更多台湾同胞从两岸融合发展中获利受益,切实增强台湾同胞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创造高品质生活上实现更大突破。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根基在人民、主体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要坚持人民至上,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围绕全生命周期强化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积极探索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推动高质量发展与高品质生活相互促进,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让人民生活更殷实、更安康、更舒适、更幸福,凝聚起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

(执笔:中共福建省委党史方志办)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