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社会> 正文
分享到:

向互花米草宣战

2022-10-31 08:07:03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黄丽红  作者:

宁德市蕉城区沿海滩涂互花米草除治现场 黄海 摄

一位村民在福清湾的滩涂上展示互花米草发达的根系(资料图片)。林善传 摄

在宁德市蕉城区沿海滩涂互花米草除治现场,工作人员正利用退潮时段作业(航拍图)。 黄海 摄

在互花米草除治区种植红树植物等乡土树种,通过生物替代的方式抑制互花米草“死灰复燃”,被认为是生态修复的重要方式。图为在霞浦县盐田畲族乡中贝村鹅湾自然村的红树林美景。 林钊 摄

东南网10月3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张辉 通讯员 林建忠)

核心提示

前不久,全省互花米草除治攻坚行动动员部署视频会召开,并印发《福建省互花米草除治攻坚行动方案》,要求全力实现“一年明显见效、二年基本除治、三年完成修复、长期加强管护”总体目标,全力维护我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安全,打造美丽自然的生态岸线景观。

互花米草已被列为全球最危险的100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中国则是受其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福建沿海滩涂广阔,港湾众多,同样深受其害。眼下,在多年治理互花米草经验的基础上,福建正式向这一外来入侵物种宣战,对全省现有136620亩互花米草的除治、修复、提升及后期管护进行统筹安排,分区域、分年度开展除治攻坚行动,全力斩草除根,防止死灰复燃,让美好滨海生态成为全民共享的绿意空间。

生态杀手

10月18日,在霞浦县长春镇东吾洋南岸的滩涂上,80多台机械正利用退潮时段集中作业。在履带式割草机锋利的刀片下,比人还高的互花米草成片倒下,旋耕机的刀轴深入土层深处,切碎残留的地下根系。

这片互花米草,是全省最大的互花米草分布区,面积近1.5万亩。过去的一个多月里,当地互花米草面积以每天300亩的速度在减少。

这让霞浦县林业局三级主任科员朱丹,想起了儿时讨小海的生活。他的老家沙江镇,位于东吾洋北岸,与长春镇仅一水之隔。由于互花米草的入侵,这个土生土长的霞浦人,已经很多年很难在本地滩涂上看到跳跳鱼、章鱼和螃蟹的身影了。

互花米草是一种典型的盐生植物,植株高大,茎秆挺拔,根系发达,繁殖迅速,对盐碱环境具有极强的适应性与耐受力。我国在1979年从原产地引进互花米草。从此,互花米草便沿着我国海岸线,开启了长达40多年的疯狂扩张。

在异国他乡,互花米草表现出了两面性:保堤护岸、抵御风浪、促淤造陆,是杰出的海岸守护者;同时,破坏近海生物栖息环境,侵占原生植物生存空间,堵塞航道,诱发赤潮,严重威胁海岸生态系统,是令人闻风色变的生态杀手。

我国海岸线绵长曲折,台风频发。为了寻找消浪固堤的先锋植物,科研工作者将目光投向了大洋彼岸。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引种的大米草,植株较矮、生物量低,效果不尽如人意。1979年,南京大学教授仲崇信等从美国东海岸引进了大米草的近亲——同为米草属的互花米草。

“互花米草适应性强,在河口地区淤泥质海滩上生长得最好。”省林科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谭芳林说,互花米草成年植株高约2米,根系最深能扎进地下1米的土层中,茎秆密集,叶片布满发达的盐腺,能将根部吸收的盐分排出体外,还有丰富的通气组织为根部供氧,在每天两潮、每潮浸淹时间6小时的条件下仍能正常生长。

在南京试种成功后,互花米草开始北上南下,向沿海省份推广。第一站便是我省罗源湾。以此为起点,互花米草在福州、宁德、泉州、漳州等沿海地区落地生根。1982年,霞浦县农技部门在闽东地区率先引种互花米草。东吾洋沿岸的长春镇是最早一批试点。

天赋异禀的互花米草是天生的固滩高手。一个被津津乐道的故事是,1994年台风登陆浙江温州,狂风巨浪摧毁70%的石筑海堤,只有一段15公里的海堤因堤外200米宽的互花米草带而幸免于难。

凡事都有两面性。作为外来物种,互花米草在毫无节制的蔓延过程中,逐渐显露其生态杀手的一面。

“地下根系盘根错节,造成滩涂土壤板结,螃蟹、贝类等底栖生物失去了生存空间。”朱丹说,互花米草扩张速度快,能够迅速形成单一植被群落,侵占短叶茳芏、芦苇、红树植物等乡土植物的生存空间。福建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国际候鸟迁徙线路的重要节点,每年有大量南来北往的候鸟在滨海湿地栖息觅食。受互花米草影响,众多雁鸭类、鸻鹬类候鸟失去了立足之地与食物来源。

互花米草不仅危及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还影响海水交换能力,导致水质下降,诱发赤潮;堵塞航道,影响船只出港;冬天地上部分枯萎后,产生大量海漂垃圾;近海养殖难以为继,从事滩涂养殖的渔民不堪其扰。

2003年,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与中科院联合公布首批16种造成严重生态危害和经济损失的外来入侵物种名单,互花米草作为唯一的海岸盐沼植物名列其中。此时,国内才刚刚萌生对入侵物种的防范意识。但这并没有阻挡住互花米草扩张的步伐。在最高峰的时候,福建全省互花米草面积达到1万多公顷,按照业内人士的说法,“能长的地方都长了”。

斩草除根

经过多年扩张,互花米草已成为中国海岸带最大的威胁之一。多年来,福建与互花米草一直处于僵持不下的拉锯战中。

在这场与外来入侵物种的斗争中,各地各显神通:物理拔除,成本高昂且不彻底;化学除治,成本低效率高,但存在潜在的环境风险;围堰淹水,工程量大,且涉及用地政策难题;以虫治害,但本土尚未发现能够制衡互花米草的天敌;用于畜牧养殖,但互花米草作为饲料的适口性不佳;用作造纸原料,收割晾晒成本极高,加之含盐量太高,影响纸张品质;霞浦等地有食用互花米草的习惯,当地称之为“海笋”,但消耗量有限。

互花米草之所以如此顽固,与其繁殖特性有关。

互花米草具有有性和无性两种繁殖方式,既能靠海浪远距离传播种子,也能靠根茎迅速扩大种群。以有性繁殖为例,每平方米互花米草可结几百万粒种子,成熟种子易脱落,能随风浪、海浪四处漂流,来年春天遇到合适位置便能自行萌芽。

只有对症下药、系统治理、全盘作战,才能真正斩草除根。于是,福建正式向互花米草宣战。

“考虑到互花米草的生物学特性,我们坚持全省一盘棋,实行区域协调联动除治、重点湾区一体化除治。”省湿地保护中心副主任周冬良说,在总结多年来局部治理经验的基础上,福建鼓励各地因地制宜选择科学的除治方法,优先采取物理除治方法,确保不对海洋生态造成不利影响。

对于成片分布的互花米草,我省鼓励运用刈割+旋耕、刈割+翻挖根部、深翻等方式;对零星分布或红树林内散生的互花米草,鼓励人工挖(拔)除。其中,刈割+旋耕模式,是福建的技术创新。其要领在于,互花米草刈割后,待其自然萌发,用旋耕机充分切碎根系并埋入淤泥中,充分破坏其地下根系的同时,阻断氧气向下传输,降低新萌生率。旋耕次数至少2次,每次机器行进方向相互垂直,深度要达到30到50厘米。

电塔上高清球形摄像机拍摄的全景图像,记录了长春镇万亩互花米草每日的变化:9月初,广阔的滩涂上,互花米草密布丛生,此后每日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减少。截至10月18日,当地累计除治互花米草9990亩,越来越多的滩涂在退潮时分露出了基底。按照计划,今年全省将除治互花米草87612亩,明年9月底前完成剩余49008亩除治任务。

既要除,更要管,以防止“死灰复燃”。

“互花米草除治后,要开展日常巡查和定期监测,特别是在春夏生长季,预防复发。”周冬良说,各地要建立长效管护机制,一经发现新萌发的互花米草,应采取人工拔除或踩踏埋入淤泥中等措施,及时清除。

为此,长春镇引入了数字化手段。

“我们利用国家地理信息系统、高清球形摄像机和智慧无人机等设备,构建了全域三维实景数字化综合治理平台。”长春镇镇长阮克勇说,依托该平台全天候采集分析数据,既能够实时掌握投入的人工、机械台数、除治方法、面积、范围、进度和质量等情况,又能够在后期开展实时动态监测预警,实现早发现、早除治。

还滩于民

今年9月25日,福建省观鸟会调查员在闽江河口湿地开展鸟类调查活动时,观测到一只勺嘴鹬。这是今年秋冬季,福建省首次记录到这一全球极度濒危的物种。作为冬候鸟,勺嘴鹬常于每年10月底飞抵闽江口,至次年4月离开。今年的观测记录较往年早了一个月。

鸟类是重要的生态指示物种。南来北往的候鸟,见证着闽江河口湿地的生态变迁。

闽江河口湿地曾饱受外来物种入侵之苦,互花米草面积一度超过5000亩。近年来,当地基本遏制了互花米草蔓延势头,并积极开展生态修复。

“我们在治理区域引种秋茄、短叶茳芏、海三棱藨草等乡土植物,同时保留部分光滩供水禽觅食栖息。”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副主任林文波说,如今的闽江河口湿地,“芦苇摇荡绿水悠,留鸟候鸟满洲头”。中华凤头燕鸥、勺嘴鹬、黑脸琵鹭等难得一见的珍稀濒危鸟类,都可以在此觅得踪影。

斩草除根,仅仅完成了互花米草除治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推进生态修复与生态提升,还滨海湿地最原本的样子,是重要的后半篇文章。

红树林被誉为“海岸卫士”,在互花米草除治区种植红树植物等乡土树种,通过生物替代的方式抑制互花米草“死灰复燃”,被认为是生态修复的重要方式。

但在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教授王文卿看来,红树植物也并非种得越多越好:“一方面,要注重树种多样性,避免树种结构单一;另一方面,要适度‘留白’,合理的光滩与养殖面积,能够为珍稀鸟类提供充足的栖息与觅食空间。”

有感于此,福建明确了生态修复的原则: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滩则滩。除治后的滩涂,其中20%采取种植乡土植物进行生态修复,构建具有丰富生物多样性的海岸复合植被防护体系;对暂不适宜种植乡土植物的滩涂,保留光滩,采取自然恢复方式加强管护。

不仅要还滨海湿地最原本的样子,更要还滩于民,打造水清、岸绿、滩净、湾美的生态岸线,实现生态惠民、利民、为民。

在霞浦县盐田畲族乡中贝村鹅湾自然村,多年前种植的89亩红树林早已郁闭成林。近年来,霞浦致力于打造“滩涂摄影胜地”。依托红树林景观,鹅湾村正成为新的摄影打卡点。

“在这里,可以拍摄云彩倒影、行驶的小船、渔民撒网等美景。”盐田畲族乡党委书记雷宇说,下一步计划在这里建设生态文明展示馆、滨海栈道、观景平台、观鸟屋等设施,将其打造成霞浦首个湿地景观公园。

在罗源县松山镇北山村,渔民从最初反对种红树林,转变为主动要求种红树林。

北山村位于罗源湾西南岸,曾是互花米草的重灾区。随着互花米草大肆蔓延,航道堵塞,水质下降,滩涂荒废。长期从事近海养殖的渔民,不得以外出打工。

“互花米草除治完成后,我们决定种植红树林进行生态修复。”罗源县林业局资源站站长邱守滚说,由于适宜种植红树林的浅海滩涂湿地大部分是渔民承包的养殖地,渔民抵触情绪大,为此,当地首创带状网格式种植模式——每格为长50米、宽40米的矩形,中间留3亩空地,作为渔业养殖用地,在生态修复与渔民生计间取得平衡。

400多亩秋茄成林后,北山村建起了红树林海岸公园,修建起了休闲栈道、水上乐园、风情一条街等基础设施。很快,游客慕名而来,传统渔民吃上了旅游饭,红树林成了“金树林”。越来越多的渔民提出,在养殖区种上更多红树林。

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