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原创新闻> 正文
分享到:

突破 | 创新驱动,打造生态文明新高地

2022-11-09 10:47:50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李雅兰  作者:温柳婷、康金山

世界著名的生物模式标本产地——武夷山大竹岚。黄海 摄

东南网11月9日报道(记者 温柳婷 康金山)“又有物种‘上新’啦!”8月底,武夷山国家公园再次发现新物种:蕨类新物种——武夷山卷柏,昆虫新物种——璞云舟蛾。“去年,武夷山国家公园全面启动为期三年的生物资源本底调查。自2016年武夷山国家公园开展体制试点以来,已累计发现新物种14个。”提到武夷山生态保护的新成果,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生态保护部的工作人员范志伟笑着说道,言语间满是自豪感。

武夷山模式标本产地种——挂墩鸦雀(摄影:万勇)

科技赋能,助力生态资源保护取得新突破

去年3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首站便走进了武夷山国家公园,他指出“武夷山有着无与伦比的生态人文资源,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最重要的还是保护好。”“要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统筹保护和发展,有序推进生态移民,适度发展生态旅游,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殷殷嘱托,言犹在耳。

武夷山是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拥有着地球同纬度最完整、最典型、保存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更是被喻为“最具完整性的生命绿洲”。

2021年,我国正式设立第一批五个国家公园,武夷山国家公园位列其中,为福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增添了一张亮丽的名片,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

一年来,武夷山国家公园牢记嘱托,加强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保护,不断刷新武夷山的生物多样性纪录。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在国家公园内布设红外相机700余台和其他地面监测设备进行监测,在山高林密的地方使用无人机进行巡护,以及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及时掌握国家公园内的森林是否发生火情、茶园是否扩边以及“两违”建设等情况。跟随范志伟,记者来到智慧管理中心,只见一面蓝色大屏呈现着“天、空、地”一体化监测。正是因为有了网格化的立体多源监测体系,实现了对国家公园生态系统及动植物、自然人文景观、干扰、环境要素等的全面实时监测,科技赋能让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对于资源保护越来越得心应手。

数字技术还用在了国家公园内的文物保护上,在智慧管理中心大屏上,记者还看到了3D效果的摩崖石刻,“现在已经完成了449方摩崖石刻建档,214方重要摩崖石刻精细化三维建模。环境要保护,历史文化同样也要保护。”范志伟说,给文化遗产插上科技翅膀让他们飞入“云端”储存,若是遭受毁坏,也能一比一还原,让流传百年的遗迹一如当年般熠熠生辉。

南方红豆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徐自坤 摄

保护优先,引领绿色发展新风尚

“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的设立有效解决过去管理体制中存在的职能交叉、职责分割等问题,更便于整合各方面管理力量、资金资源和技术保障,提升监管效率。”福建农林大学校长、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咨询专家兰思仁教授说。兰思仁教授告诉记者,武夷山国家公园通过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让生态环境保护者获得合理回报,从保护自然中寻找发展机遇,使当地居民在参与生态保护的同时获得收益,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秋意渐凉,一大早武夷山市桐木村村民陈必栋就在自家茶园里拿着锄头清除杂草,茶园里的桂花香沁人心脾,茶园里怎么会出现桂花呢?“茶园中套种乡土树种,既能减少水土流失、增强生态抗性,又能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陈必栋介绍道,生态茶的品质高,收益自然就高,保护生态不能墨守成规,生态茶园既能保护自然又能带来好收益,这是绿水青山转换为金山银山的有力体现。

“茶-林-草”模式是武夷山国家公园大力推广的生态茶园模式,“为吸引茶农建设生态茶园,我们免费提供苗木,包种包活,同时鼓励套种紫云英、大豆等绿肥作物。大家都约定俗成地坚持手工除草,坚决不使用农药、化肥,保障生态茶园的茶叶品质。”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生态保护部负责人廖传平说。生态茶园已得到了大规模的推广,不仅是桐木村,距离桐木村十几公里外的建阳区黄坑镇坳头村亦有一片百亩生态茶园,燕子窠、大坪洲……如今在武夷山国家公园内,随处可见“头戴帽、腰系带、脚穿鞋、远离化肥农药、施用有机肥”的生态茶园。

“只有让百姓依托自然资源获得更多的经济实惠才能更好地调动起其保护自然的内在动力。”廖传平说,严格落实生态补偿机制,护绿又富民。目前,武夷山国家公园共设立生态公益林保护补偿、森林景观补偿等补偿内容。2021年,共拨付相关补偿1255.83万元,统筹资金2440多万元,完成重点区位商品林赎买6547亩,生态补偿机制有效解决了林农利益与生态保护的矛盾,实现了“生态得保护,林农得利益”的双赢目标。

武夷断裂带雄姿(摄影:黄海

守正创新,打造国家公园宣传新阵地

国家公园设立一年来,武夷山国家管理局不仅在保护上下功夫,更是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大力提升国家公园知名度,让国家公园理念深入人心。在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陈威介绍说:“我们将打造一个科普展示馆,集科普宣教、智慧公园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武夷山国家公园科普展示馆,能够让周边居民、武夷山的游客更加深入具体的了解国家公园,同时突出武夷山国家公园双世遗的独特优势。”

据悉,武夷山国家公园科普展示馆主体工程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总投资9469万元,预计明年4月开工,工期两年。

今年以来,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广泛传播国家公园理念,通过进村入户、圩日设点、广播宣传、张贴海报等形式,向社区群众广泛宣传国家公园概念以及相关保护政策、法律法规。同时,广泛展开主流媒体宣传,运用多种宣传媒介,全方位打造国家公园宣传阵地,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新思想、新风尚。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如今,武夷山国家公园已经成为福建的一张“烫金名片”,也成为驱动地方发展的“绿色引擎”。去年,南平市正式印发《南平市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先行方案》,南平市领导表示,这条保护发展带既是绿色发展带,更是保护缓冲带,目的在于通过圈层管控,实现更全面、更完整、更系统的保护,用“外圈”来保护好“内圈”,同时统筹保护和发展,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