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原创新闻> 正文
分享到:

专家谈“数字经济催生新职业”:数字经济为年轻人创业就业开拓了新空间和无限的可能

2022-11-17 11:15:27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黄丽红  作者:林先昌

专家谈“数字经济催生新职业”:

数字经济为年轻人创业就业开拓了新空间和无限的可能

东南网11月16日讯(本网记者 林先昌)从2012年到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实现了从11万亿元到45.5万亿元的跨越式增长,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21.6%提升到了39.8%。这十年来,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为提高我国经济活跃度,带动经济增长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也为创造就业岗位、创新就业形式带来了更多可能。

日前,东南网策划“数字经济催生新职业”系列报道,选取多个新兴行业内的代表,走近他们,请他们讲述新职业背后的故事。本期报道邀请福州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甘满堂、福建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王文烂一起来谈谈关于数字经济对催生新职业的影响。

微信图片_20221117091637.jpg

新职业—云计算工程技术人员正在探讨云计算项目可行性分析。东南网记者 林先昌摄

此前,人社部发布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本次修订后,《大典》净增158个新的职业,总职业数达到1639个。值得关注的是,为适应数字经济发展需要,首次在《大典》中增加对数字职业的标识。此次《大典》中新增标注了97个数字职业,反映出我国数字经济领域蓬勃发展的态势。在《“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了“鼓励将数字经济领域人才纳入各类人才计划支持范围”,各地也出台了培养和鼓励相关领域人才发展的具体措施,为地方数字经济发展打好人才基石。

福建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王文烂表示,党的二十大提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调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要求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年轻人就业尤其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不仅关系到就业者个人的发展前途、家庭的幸福,更关系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稳定。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既要深入挖掘传统产业的就业潜力,更要持续培育、形成新产业、新业态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创造新岗位,促进高质量就业。

王文烂提到,数字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融合催生了众多的数字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创造出来众多的新岗位、新新职业,为年轻人创业就业开拓了新空间和无限的可能。当然,随着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而创造出的新岗位和新的数字职业对就业者的人力资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的高等教育要认识到数字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必然到来的新发展阶段,以适应我国数字经济发展需求进行学科专业结构的优化提升,通过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培养数字经济领域的人才,提升年轻人的数字素养和数字技能,实现更高质量就业。

福州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甘满堂接受采访时表示,当前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很多自由职业者依靠互联网平台工作,如在线上从业者中,有网络作者、网络主播;而在线下从业者中,有网约车司机、外卖骑手、卡车司机群体,他们介于个体户与自由职业人员之间。当前还有因外部政策或经济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自由职业者,比如教培行业从业者,民间戏剧从业者等。当前自由职业人士统战工作,需要突出关注新兴自由职业人士。

“随着市场经济和互联网+应用的深入推进,我省各类自由职业人员的择业领域和活动空间不断扩展,人数不断增加,他们为促进我省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甘满堂还提到,目前,自由职业人员的身份认定仍有一定的模糊性,他们多与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有交叉,这两部分人员在全国将近2亿。如果按此比例推算,福建省个体工商户与灵活就业人员则将近560万人。

有专家认为,中国人工智能应用具有领域广、渗透深的特点,在产业化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但也面临巨大挑战,尤其是在基础理论和算法方面,原始创新能力不足,在高端芯片、关键部件等方面基础薄弱,高水平人才也不足。随着全球人工智能加速发展,各国在认知智能、机器学习、智能芯片等方面将不断取得突破。

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