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经济> 正文
分享到:

诏安:牡蛎养成大产业

2022-11-23 09:30:32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黄丽红  作者:

梅岭镇海域一望无际的牡蛎吊养基地

加工牡蛎。

赤石湾码头上,渔民忙碌地将牡蛎卸船装车。

□苏益纯 林贺迎 沈启寒/文 钟晓桐/图

“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仅第三季度,我的养殖场就收获300吨牡蛎。”连日来,诏安县牡蛎养殖大户、福建海创食品公司董事长林舜辉一早就来到海上牡蛎养殖场忙乎,谈到收获旺季的数据,他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作为中国生态牡蛎之乡,诏安县拥有96.8公里的海岸线,海域面积522.1平方公里,养殖面积4.8万多亩,年产量约31.6万吨,周边地区在诏安上岸的牡蛎约28万吨,总计约60万吨,位居全省第一;仅今年第三季度,诏安牡蛎产量就高达25万吨。目前,全国餐桌上平均10只牡蛎中就约有1只产自诏安。为推动牡蛎产业进一步转型升级,近年来,诏安县大力构建“牡蛎+”产业发展新体系,建设百亿牡蛎产业园,推动牡蛎的深加工与高值化利用,当前该县牡蛎全产业年产值已经突破20亿元。

“三倍体”带来高收益

每天凌晨3点多,诏安县梅岭镇赤石湾码头总是人声鼎沸,辛勤的渔民们纷纷下海驾驶渔船准备收割牡蛎。梅岭镇被诏安湾、宫口湾、大埕湾环绕,自然环境得天独厚,拥有牡蛎生长的理想海域,镇上70%以上的人口以牡蛎养殖为生。

在距离梅岭镇15公里的海域,林舜辉养殖了6000多亩牡蛎。凭借当地渔民创新出的延绳式吊养技术,2005年,他成为全县第一个把牡蛎养到外海的人。2016年,他再次创新,把牡蛎品种从二倍体换成三倍体。不繁殖后代的三倍体牡蛎,口感更加肥美,收益也更加可观,不仅个体比二倍体增加38%以上,肉重增加60%以上,收购价格也高出一倍有余。另外,夏季是二倍体牡蛎繁殖期,而三倍体牡蛎具有不育性,一年四季都可以上市。

目前,三倍体牡蛎每年可以为林舜辉带来超1000万元的产值,在全诏安县的养殖产量更是高达约10万吨,占全县牡蛎总产量约30%,有效补强牡蛎种苗产业链。

新业态创造新机遇

临近中午,早晨出海的平板船已经被牡蛎塞得满满当当。靠岸后,渔民们一刻都不敢耽搁,快速将牡蛎卸船装车。

作为诏安的中心渔港,赤石湾码头在牡蛎丰产期每天可以上岸转运超150车2000多吨的牡蛎。牡蛎上岸后会第一时间送入加工厂,根据品相进行不同等级的加工。

从收购、加工到销售,当地的兴港冷冻公司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牡蛎产业链。公司负责人林汉真介绍,牡蛎的大小与效益直接相关,半斤以上就属顶级,经过去杂质、冲洗、分级等简单的初加工程序后,就可以发往全国各地。丰产的时候,加工厂一天可以加工30万公斤的牡蛎。

为更久保持牡蛎品质,林汉真配套建设了一座处理车间,可以将牡蛎用保鲜膜密封包装上市。“密封包装的带壳牡蛎可以存放四天左右。除了内销,还出口销往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林汉真介绍,今年,公司牡蛎仅出口货值就超2亿元人民币。

“诏安三倍体牡蛎上市主季节在夏季,恰好与山东乳山牡蛎上市时间形成互补,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林汉真说,目前,公司正在逐步探索线上商超和社区团购业务,今年以来,这一新板块的业绩增幅达到300%。“当前,农村公路建设和冷链物流体系日益完善,为网络销售打下好基础。鲜活牡蛎在8至16个小时即可运抵全国近500个大中城市。”

新技术开辟新市场

如何从产品品类上实施突破,打开更广阔的牡蛎市场?这是集美大学海洋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教师章骞苦苦探索的问题。

“我非常看好牡蛎的发展前景。例如,小龙虾就是从餐饮先火起来,紧接着在预制菜和直播电商领域再火一把;鲍鱼也是如此。”章骞认为,诏安县牡蛎产业经营方式较传统,主要依靠鲜销,及早布局牡蛎的精深加工与高值化利用,有利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一斤牡蛎肉8元,但精深加工成的牡蛎肽产品,一斤价格可达1000元以上。”章骞表示,牡蛎高蛋白、低脂肪,牛磺酸、锌、硒等有益成分含量高,是开发精深加工产品的良好原料。因此,他正在和相关企业开展牡蛎休闲零食、预制菜及营养功能食品等新产品的研发和商业化。

在福建玛塔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堆积如山的牡蛎壳也被高效利用。“我们利用热风把牡蛎壳多孔结构里的水分烘干,并保留原有活性成分,充分释放其中多孔结构的功能,成为用途广泛的土壤调理剂。”福建玛塔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文笑介绍,玛塔公司用1.5吨牡蛎壳就可以生产1吨土壤调理剂。近年来,用诏安县牡蛎壳制成的调理剂产品已累计修复国内酸性土壤及受重金属污染耕地面积超80万亩。

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