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文教> 正文
分享到:

永泰赤岸传统营建智慧

2022-12-06 09:22:25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黄丽红  作者:

牛坪仑寨建筑装饰

东升寨

□张虹 文/图

赤岸村位于永泰县丹云乡中部,唐宋时期便有先民定居,经历宋、元、明时期的发展,村庄在清时期繁荣。因运皇粮的通道由赤岸经过,村内形成了赤岸市,商贾云集,沿道也形成了集商业、贸易、生产、居住和防御等功能一体的铳楼建筑群,并保留至今,是福建省防御性民居建筑的重要衍生形式。

赤岸的名称源于福州话“七雁”,而“七雁”指的是靠近居民聚落的七座小山,宛若形态各异的七只飞雁。村内自北向南与自西向东的两条溪流交汇于折桂桥,形成了“T”字形的水网格局。村内还保留有古枫树、红豆杉、古香樟树等古树名木,“厝”“庄”“寨”等永泰典型的传统民居建筑便点缀其中。

和春铳楼为赤岸王氏十六世王世焘(又名和春)于清中后期所建,他文武兼备,不仅善诗书绘画,且在行医上颇有建树,曾在铳楼内开设医馆造福村民,店号“恒春林”。从平面上看,由主体建筑和两个位于西南角与东北角的附属角楼组成,坐北朝南,采用悬山顶屋架结构。建筑正立面设置条石作为门框,两侧窗户上方设置有块石装饰,其上绘制松、鹤、竹、鹿等图案,一显诗书气华。

前店铳楼建于清朝末年,坐东朝西,墙基高50厘米左右,建筑平面由一个主楼组成,其东北角与西南角分别向外突出形成角楼。屋架采用雷公柱支撑,用大木料做檐檩,撑起整个屋面,一层内部为土质地面,二三层为杉木板,建筑四面依托斗型窗和射击孔达成防御目的。前店铳楼原为客栈,由此可见赤岸村历史上繁荣的交通与商业往来。

则水铳楼于清代建造,坐北朝南,建筑平面由三部分组成,主体建筑位于建筑东侧,其西连接一个大体量的矩形附属楼,西北角设置一个小型的角楼,体量较大。中间的矩形建筑正面未开设斗型窗,仅设计了射击孔,其防御性也更为突出。则水铳楼前可看到南北、东西两溪汇流,溪上修有折桂桥,桥头写有“探花乘轿去,折桂跨鞍回”,表达了村民希望学子们高中的美好期望;桥尾写有“鹅峰标雁序,鲤濑起龙吟”,在描绘了山水形胜的同时,也通过表征秩序的大雁象征居民尊崇礼仪、团结有序的品质。

祖忠铳楼建于清代,坐东朝西,建于石砌的平台上,是铳楼群中唯一一个不设置角楼的建筑,其平面仅为一个矩形。建筑高三层,二层临溪一侧设置有美人靠,其上可观赏溪流美景。建筑正面设置有多处斗型窗和射击孔。楼后至今保留有一口水井,常年不涸,因水质清甜,村中居民常用其酿酒,铳楼主人也利用一层空间开设饼店,使其成为村中重要商业节点。

赤岸村传统民居建筑的营建智慧体现在居民点分布、建筑选址特征、建筑平面组合——

首先,居民点多分布于溪流两岸的二级台地上,一级台地则多为耕地,故居民点形态多呈现团状与带状,团状主要指建筑布局围绕山体或农田形成具有一定密度的建筑群;带状主要指民居建筑依托水系、道路、山体呈带状分布。出于提高防御功能的需求,部分建筑占据制高点修建,呈点状。

其次,民居建筑选址在考虑日常耕作、朝向等需求时,兼顾把守村落出入口、村庄主干道等职能,其建筑选址特点可归纳为山坡型、临水型、山岗型和平地型。山坡型建筑主要选择对外交通干线两侧的山坡依山而建,把握最佳侦查和防御角度,且多个庄寨鼎立互补,形成全方位防御视角覆盖;临水型主要为沿水系两岸布置的铳楼建筑群,互呈掎角之势;山岗型选址多位于地形较高处且远离村落中心,拥有较好的侦查视角却不易被发现;平地型主要选择在平坦的农田中,拥有广阔的视野并通过溪流形成屏障,多布置于村落的出入口或交叉口。

第三,传统民居建筑的平面组合方式有“一”字形、“L”形、“凹”字形、“回”字形、“日”字形及“单口”“双口”“三口”形等。“一”字形的传统建筑多为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所建的双层居住建筑。“L”形传统建筑多由正厅、厢房和庭院组合而成,其中正厅和单侧厢房组合形成“L”形,并围合出方形的庭院空间,其占地面积较“一”字形略大。

“回”字形建筑多为庄寨建筑或庄寨建筑的简化,由前门厅、正厅和两侧厢房围合而成,整体院落平面形态较为方正规则,形成内置天井院落,具备一定的防御功能。“日”字形建筑设置有前门厅、正厅、后厅、上落厅,两侧设有扶楼,正厅前两侧设有厢房,院落分别位于正厅的前后,形成“日”字形,该类型院落通常具备较强的防御功能,在院落四角或两角设置有角楼。

“单口”“双口”“三口”形主要指村内的铳楼建筑。“单口”形铳楼为前店铳楼和祖忠铳楼。“双口”形为则水铳楼,由一个大“口”和一个小“口”组合而成。“三口”形铳楼为和春铳楼,两个小“口”为碉楼式角楼。

赤岸村建筑兼顾居住、商业、防御等多重功能,因此在建筑选址上依据不同防御功能的需求,进行了适应性选址,包括易守难攻的高地、依山坡而建的逐层抬高的高低错落的建筑、临水互成掎角之势而修建的建筑群;建筑材料多就地取材,采用土石结合的方式垒建厚实的土墙,有效抵御外敌,还能依托高大的土墙加建围屋增加居住空间,修建角楼提升防御性能;赤岸村可建设用地少,为了适应地形形成了多样的平面组合形式,体现了不同自然环境下人类文化景观的多样化创造。

传统村落民居建筑所蕴含的营建智慧,是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美丽乡村的坚实后盾,更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作者单位:福建工程学院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