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原创新闻> 正文
分享到:

漳州:现代理念建设千年古城

2022-12-10 14:49:17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黄丽红  作者:周霞

东南网12月9日讯(本网见习记者 周霞 记者 张立庆)1986年,漳州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如今,这座拥有千年历史的城市正积极运用现代理念,将古城漳州打造为绿色生态、特色鲜明、底蕴深厚的公园丽都。近日,记者来到漳州,探访2022年城市建设品质提升省级样板工程。

龙文区:水环境治理成果显著 打造“海绵城市”

作为首批国家级试点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近年来,漳州市全面落实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活水保质、长制久清等措施,深化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取得显著成效。

九十九湾是龙文区重要的母亲河,贯穿全区,今年入选福建省第一批河湖文化遗产名单。此前由于河道污染,造成部分水域黑臭现象严重,但如今的九十九湾水流潺潺、鱼翔浅底,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河道的污染主要是上游污水排入,我们治河的首项任务是在河外做排查。”漳州市住建局城建科科长沈峰介绍,他们花费大量时间深入探访河道附近的居民小区和店铺排查污染源,全面改造雨污分流方式,并扩建了污水处理厂。扩建前,该厂每日处理污水13万吨,而现在每日能够处理22万吨。“经过实施一系列措施后,我们发现污水浓度也提高了,说明此前确实有大量雨水混入。”

今年6月,漳州成为25个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之一。

植草沟溢流口。东南网见习记者 周霞 摄.jpeg

植草沟溢流口。东南网见习记者 周霞 摄

在九十九湾雨水公园,由于土地成片成块,大雨天容易积水甚至内涝,因此项目组不仅利用透水混凝土等材料建设路面,保证地面渗水速度,并且在植草沟设置29个溢流口,解决大雨积水问题。

“雨水降落后能够流入低于路面的植草沟,解决小雨、中雨的路面积水问题。如果降雨量过大,水量积蓄过多,可以通过溢流口集中排出,防止内涝。”沈峰介绍。

记者看到,溢流口有着上弧式半圆网顶,能够有效拦截垃圾,一定程度上防止雨污混合。“如果做成平面或者下弧,那么很可能会被垃圾堵塞,影响排水。”沈峰解释。

九十九湾雨水公园游乐区。东南网见习记者 周霞 摄.jpeg

九十九湾雨水公园游乐区。东南网见习记者 周霞 摄

记者还看到,雨水公园里设置有多处游乐区和科普区,几位市民正在这里嬉戏、参观。“主要科普治水和海绵城市理念,让市民更直观深切地了解政策的科学性合理性,游乐设施也是为了市民体验水治理的乐趣。”沈峰说。

据了解,该项目主要整治了九十九湾主港及其支流桥头港、梧店支渠等17.8公里河道,涵盖了城市新区与旧城,建设具有连片效应,成为漳州市内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样板工程。

芗城区:古为今用 百里弦歌万象更新 

作为漳州市主城区,近年来,芗城区规划落实百里弦歌片区整治提升工程。“百里弦歌”原是明清时期当地一座牌坊名,后被拆除,但该名称仍沿用至今。据了解,规划片位于芗城区中心城区、古龙溪地区中轴线上,项目包括老旧小区改造、市政道路改造、公园和绿道建设、环境整治、黑臭水治理、背街小巷整治等,总投资4.3亿元。

芗城区住建局副局长李雪莲介绍,“我们坚持突出‘百里弦歌’文化特色,留住乡愁记忆,突出我们漳州的历史感,按照‘修旧如旧’‘建新如旧’的原则,因地制宜实施文化保护,恢复漳州文庙泮池、宋河风貌,对九街十三巷进行专业修缮,让百里弦歌成为彰显历史文化名城魅力的人文标杆。”

百里弦歌片区漳州古城。东南网见习记者 周霞 摄

记者走访时看到,百里弦歌片区囊括了漳州古城、侨村、钟法路、博爱路、龙文塔遗址公园等地。漳州古城的一位本地居民告诉记者,“还有电视剧在我们这里取景的,我们这建筑非常好看、有韵味。”整治提升后的侨村道路宽敞整洁,路边设置多处长凳供市民休息,还有多家外貌别致、风味独特的餐厅在此营业。

百里弦歌片区侨村内,市民在阳光下切磋棋艺。东南网见习记者 周霞 摄

百里弦歌片区内的龙文塔遗址公园。东南网见习记者 周霞 摄.jpeg

百里弦歌片区龙文塔遗址公园。东南网见习记者 周霞 摄

记者了解到,片区还规划了漳台文化区、孔圣文化区、文化艺术区等特色文化核心区,形成集群效应;充分挖掘漳州餐饮特色文化,打造国家级夜间经济文旅消费集聚区。

“我们还利用历史遗迹因地制宜建设龙文塔遗址公园,打造‘网红桥’彩虹飘带人行天桥,串联城市风景线。”漳州市住建局副局长杨敦旭说。据了解,在百里弦歌片区,项目组对原有业态布局进行重新梳理整合,以省级步行街延安南路为中心,与周边路段建设相呼应,形成独具魅力的特色街区。

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