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社会> 正文
分享到:

可循环快递包装如何更好推广?

2022-12-13 10:42:39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作者:张颖
近年来,我国多个部门、相关企业大力推广可循环快递包装,加快快递包装“绿色革命”。记者近日采访发现,在消费者收到的快递中,纸箱、泡沫箱、塑料袋等传统包装占据主流,可循环快递包装在日常生活中仍较少见到。

image.png

顺丰自主研发的可循环使用包装盒丰多宝(π-box)福建日报记者 王毅 摄

image.png

在福州一个快递网点,快递员将旧快递包装放入绿色回收箱,以便可循环使用。福建日报记者 王毅 摄

东南网12月1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张颖 通讯员 郭淼 杨鋆)近年来,我国多个部门、相关企业大力推广可循环快递包装,加快快递包装“绿色革命”。记者近日采访发现,在消费者收到的快递中,纸箱、泡沫箱、塑料袋等传统包装占据主流,可循环快递包装在日常生活中仍较少见到。

2022年,国家邮政局提出实施绿色发展“9917”工程,明确到今年年底实现采购使用符合标准的包装材料比例达到90%,规范包装操作比例达到90%,投放可循环快递箱(盒)达到1000万个,回收复用瓦楞纸箱7亿个。我省积极稳妥开展可循环快递包装规模化应用试点,加大可循环快递箱(盒)投放量。

快递包装刮起“绿色可循环风”

近日,在福州顺丰金祥花园网点,记者看到了顺丰自主研发的可循环使用包装盒丰多宝(π-box)。这种灰色包装盒手摸有硬塑料的质感,根据不同尺寸大小可分为6种型号,具有易清理、抗戳穿、防水、阻燃、隔热保温等特殊性能,加强对快递内件的保护。

“与一次性纸箱相比,这种包装箱可以重复使用70次以上,有效解决了普通纸箱成本高、破损多、操作效率低、资源浪费等问题。”网点负责人王胜煌介绍,“特别适合易碎品如酒类、工艺品、挂件、电子类产品等使用,使用π-box包装盒寄递不会增加客户成本。”

根据顺丰提供的数据,2022年丰多宝在全国的保有量已经达220余万个,在福建省的投入量约为1.2万个,1—10月份共计循环使用量超过70万次。

除了在终端使用可循环包装盒,在中转场到各个网点转运过程中,顺丰公司还投入大量可重复使用的编织袋。这种编织袋更加结实耐用,能有效防止被快递盒刺穿,可以重复使用。“袋子使用环保材质,比原来更薄,但很有韧性,可重复使用多次,目前我们集美中转场每天使用量在5500个以上。”顺丰集美中转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在福州极兔物流屏山网点,站外放置了一个“绿色快递回收箱”。“根据自愿原则,市民可放置闲置快递纸箱,有需要的可以免费拿取,快递员也会尽量收集纸箱供重复使用。”网点负责人李光伟说,除了循环使用包装纸箱,包装材料也在“瘦身”,“极兔全面采用45毫米以下封箱胶带和一联隐私面单,节约纸张,同时增强隐私保护”。

参与绿色物流需激发消费者积极性

在消费者参与绿色物流方面,菜鸟裹裹APP开展快递包装回收,并与菜鸟驿站共同实现了线上线下的联动配合,推出了“双11”物流互动社区——菜鸟绿色家园。通过兑换礼品,鼓励消费者取件时顺手回收旧包装,而旧快递包装则能留下来再次寄件,让旧快递包装循环利用。

“通过有意识的宣传和引导,越来越多的客户会自觉在驿站留下旧快递包装,放入门口的绿色回收箱。”在福州锦祥佳园的菜鸟驿站,站长蔡钦贺透露,他所在的站点,日均回收的快递旧包装就能达到800件,可简单分类为纸皮、塑料和泡沫。

根据菜鸟方面提供的数据,今年“双11”菜鸟绿色寄件量创下历史新高,每10个通过菜鸟APP下单到驿站寄件的人中,平均有超过6个人使用了旧快递包装寄件,绿色寄件率超过60%。

11月15日,菜鸟发布《天猫“双11”绿色物流报告》指出,截至当月14日,参与绿色物流的消费者人次同比增加5%,快递从业人员同比增加30%。

据悉,国家邮政局正在推动出台快递包装重金属和特定物质限量、限制快递过度包装等强制性国家标准,构建覆盖全链条的法律标准体系。同时,稳妥推进可循环快递包装规模化应用试点,通过试点探索提出覆盖全链条治理的法律标准体系设计和需求。

省邮政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我省深入开展快递过度包装和随意包装两项专项治理。未来将督促上游电商企业从源头上落实绿色治理要求,支持邮政用品用具企业加大绿色包装材料研发力度,引导邮政快递企业推广使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运输车辆,提高绿色可循环包装材料的应用比例,支持创建绿色示范网点,多维度提升行业绿色发展水平。

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