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文教 > 正文

宋代闽地荔枝的崛起

2022-12-27 08:32:35 作者:杨静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闽地荔枝在唐代已经进入历史和文学的视野,目前所见最早闽地咏荔诗是初唐时期丁儒的《归闲诗二十韵》。在这首诗之后,闽地咏荔诗又沉寂了许久,直到晚唐时期才再次出现,分别是韩偓《荔枝三首》、徐夤《荔枝二首》、李洞《送沈光赴福幕》。虽然闽地荔枝在唐代知名度还不高,闽地咏荔文学作品也处于萌芽阶段,但已慢慢开始露出头角,为在宋代的全面兴起作了准备。

宋代以降,闽地荔枝逐渐兴起并完全超越蜀地荔枝,成为全国最有名的荔枝产区。宋人费衮《梁溪漫志》卷四记载:“自福州古田县海口镇至于海南,凡宰上木,松桧之外,悉杂植荔枝,取其枝叶荫覆,弥望不绝。”蔡襄《荔枝谱》亦载:“闽中唯四郡有之,福州最多,而兴化军最为奇特,泉、漳时亦知名。” “福州种植最多,延移原野,洪塘水西,尤其盛处。一家之有,至于万株……初著花时,商人计林断之以立券,若后丰寡,商人知之……故商人贩益广,而乡人重益多,一岁之出,不知几千万亿,而乡人得饫食者盖鲜,以其断林鬻之也。”

在宋代,荔枝已成为福建地区最重要的农副产品之一,福州、莆田、泉州、漳州4个地区都普遍种植荔枝。因为畅销和抢手,商贩们在闽地荔枝刚开花时就与种植户签订合同,买断整片荔枝林所产,等成熟时再采摘或加工后转运至外地。虽然福建一年所产的荔枝“不知几千万亿”,但因为被提前订购和买断,导致福建本地也很少有人能吃到荔枝。

就连闽地士子进京赴试时,也把荔枝当作是最值得炫耀和宣传推介的特色乡产,宋人陶穀《清异录》中的《闽香玉女》篇记录了这一情形:闽士赴科,临川人赴调,会京师旗亭,各举乡产。闽士曰:我土荔枝,真压枝天子、饤坐真人。天下安有并驾者?抚人不识荔枝之未腊者,故盛主杨梅,闽士不忿,遂成喧竞。旁有滑稽子徐为一绝云:闽香玉女含香雪,吴美星郎驾火云。草木无情争底事,青明经对赤参军。

闽地士子与江西人在京城偶遇,闲谈时各自夸耀本地乡产,闽人主推荔枝,江西人力荐杨梅,双方互相不服气,竟成争执,被在场的好滑稽之人编成一首绝句流传下来,使这段故事成为一段佳话与笑谈。

宋代闽地荔枝产业兴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种植及加工技术实现突破。荔枝的种植技术主要有核种(有性繁殖)和压条(无性繁殖)两种,核种法的弊端是优良品种容易变异,只能核种一次,再继续核种就不会结果。而压条法优势明显,既能传承优良品种植株的特性,又能将结果实的时间大大缩短,十分有利于优良品种的种植与推广。压条法早在东汉时期就已产生,但真正取得技术突破并大范围推广开来,是在南宋的福建地区,宋人张世南的《游宦纪闻》所说的“掇树法”即是压条法。

除了种植技术外,宋代福建荔枝加工技术也较为成熟,如蔡襄《荔枝谱》主要记载了红盐、白晒和蜜煎3种方法,这3种方法互为补充,使得闽地荔枝的加工产品更为丰富。

二是交通运输条件更加便利。到了宋代,尤其是南宋,福建距离京师的路程大幅缩短,陆路、海运交通条件也得到改善,运输荔枝的交通条件更加便捷,保鲜度得到保障。宋人范成大就曾说:“四明海舟自福唐来,顺风三数日至,得荔子,色香都未减,大胜戎、涪间所产。”

三是成为主要贡区。宋代闽地荔枝或荔枝加工产品的进贡始自宋真宗时期,梁克家《淳熙三山志》记载:“荔枝干。大中祥符二年,岁贡六万颗……元祐元年,定为常贡,数亦如之……宣和于祥符数外,进八万三千四百。”随着时间推移,闽地荔枝进贡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到了宋徽宗时期,还曾将闽地荔枝树移植禁中,宋人张邦基《墨庄漫录》:“政和初,闽中贡连株者,移植禁中,次年结实,不减土出。道君御制诗云:‘玉液乍凝仙掌露,绛纱初脱水晶丸。’盖体物之工矣。时群臣皆应制焉。”因为移植成功,宋徽宗还特意写诗庆贺纪念。

福建荔枝之所以后来居上,超越了岭南荔枝和蜀地荔枝,一方面是由于福建荔枝的品质更好,宋人范成大《吴船录》阐述了其胜出的原因:“川、广荔枝子生时固有厚味多液者,干之肉皆瘠,闽产则否。”另一方面,宋代福建荔枝的品种较为丰富,据宋人蔡襄《荔枝谱》记载,共有陈紫、江绿、方家红、游家红、小陈紫等32个品种。宋人曾巩的《福州拟贡荔枝状》所列闽地荔枝品种有34个,在蔡谱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品红与状元红2个品种。

四是市场广阔畅销海内外。闽地荔枝因其品质优、能保鲜、加工产品等多种优势,十分畅销,实现“名彻上京,外被夷狄,重于当世”。蔡襄《荔枝谱》就有记载:“兴化军风俗,园池胜处惟种荔枝。当其熟时,虽有他果,不复见省。尤重陈紫,富室大家岁或不尝,虽别品千计,不为满意。陈氏欲采摘,必先闭户,隔墙入钱,度钱与之,得者自以为幸,不敢较其直之多少也。”反映了兴化陈紫荔枝上市时,其他水果都黯然失色,大家为了能买到荔枝,并不计较价格,陈紫荔枝在市场上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闽地荔枝除了在国内畅销,还走出了国门,蔡襄《荔枝谱》写道:“水浮陆转,以入京师,外至北戎、西夏,其东南,舟行新罗、日本、琉球、大食之属,莫不爱好,重利以酬之。”可见闽地荔枝在宋代已成为深受周边各国人民喜爱的水果。

随着闽地荔枝的崛起与蓬勃发展,相关题材的文学作品也得以兴起兴盛。有宋一代,荔枝题材的文学作品中,诗歌近250首,词15首,文12篇。而以诗歌为例,250首诗歌作品中,闽地荔枝题材的诗作有150首,约占两宋荔枝题材文学作品总数的60%;所涉及的32位诗人中,籍贯是福建的有13位。在宋代,闽地咏荔诗在全国荔枝题材文学作品中已占据重要地位。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