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社会 > 正文

福建省首次实现禾虫人工养殖 项目位于马尾琅岐

2022-12-27 08:40:28 作者: 来源:福州日报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经一年半的科研攻关,近期,福州市首个“禾虫(疣吻沙蚕)生态养殖试验”项目在马尾琅岐成功验收,7亩试验田养殖成体禾虫1400多万条。这也是福建省首次实现禾虫人工养殖。

禾虫,又名疣吻沙蚕,被称为水中“冬虫夏草”,集中分布在暖温带沿海河口地带,在福州闽江口琅岐岛、龙祥岛及罗源鉴江一带均有分布。禾虫营养价值高,蛋白质含量高达60%以上,味道鲜美,常于中秋前后上市,历来单价不低于百元,在福建、广东、广西及港澳等地深受欢迎。

白天,在琅岐禾虫养殖基地,禾虫纷纷钻进泥土里,难见其真身,只在泥巴表层留下无数个细密的小孔。福州松泰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陈庸秀向记者介绍:“禾虫,福州人都称作‘流蜞’,长得有点像蜈蚣,体色金黄,间夹带红色,一向很机敏。”

近年来,由于盐碱入侵及环境问题,禾虫数量锐减。“禾虫对生长环境要求极高,有污染的地方就不会有禾虫的踪迹。”陈庸秀说。

为丰富百姓“菜篮子”,保护生物多样性,福建、广东等地纷纷开展禾虫人工养殖试验。去年4月,在马尾琅岐养殖基地,福州市海洋与渔业技术中心联合福州松泰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率先启动福州市首个“禾虫(疣吻沙蚕)生态养殖试验”项目。

“琅岐属于低盐度的河口地区,有自然生长禾虫的基础,适合进行人工养殖。”项目负责人、市海洋与渔业局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游小艇告诉记者,目前业内并未完全掌握禾虫的生长习性,一些地区也尝试过在淡水、半咸水条件下养殖,但成活率、产量并不稳定。

经过1年半的摸索,首批幼苗禾虫终于长大了。本月13日,市海洋与渔业技术中心组织专家前往琅岐基地,对项目进行评估验收。

经现场测验,试验池塘每平方米底泥成体禾虫平均数量达3000多条,亩产达300多公斤。7亩试验池塘成功养殖出成体禾虫1400多万条。

“目前,禾虫试验田亩产产值预计能达到3万元,高于一般河鲜,且管理成本较低。”陈庸秀说,养殖禾虫对生态环境很友好,不仅能净化过滤水体,还能为水草生长提供养分,一举多得。

“养殖试验取得成功,对促进福州市水产养殖品种结构调整,丰富百姓‘菜篮子’具有重要意义。”游小艇说,接下来,市海洋与渔业技术中心还将尝试稻田养禾虫,在稳住粮食生产的同时,提高农民收入,促成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记者 蓝瑜萍)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