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相思词作的情味和美感
2023-01-10 10:12:48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
古代词人多情而善感。他们有不少优秀的词篇抒写相思情味,生动地表达人生纯粹、幽邈的情致,感人至深。这类作品的感染力出于词人以各有的不同对象、不同时空、不同体验,审美化地展示人的精神世界中“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的微妙情愫和神理。读此类名作,宛然有一缕情丝牵系着,摇荡着,或联想,或共鸣,或沉醉,或叹为观止。摇人心旌、动人心魄的艺术享受是心灵诗化自由的境界。 词牌《长相思》是较早风行的调式。调名出自《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长相思》小令以三、七、五句式,每句用韵,音节响亮,节奏分明,在热烈兼有和婉的表情中抒写相思情意。 白居易的《长相思》:“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这首词被前人赞为“通体虚明,不着痕迹,而含情无际”的佳作。山容水态,一一为情意点染,酿造着点点哀愁。月光下,倚楼远眺的女子,曾热切地把满腔“人月同圆”的寄望诉之梦想,而现实的冷落孤寂绵绵无绝期。恨之长,爱之深,情韵无限。 林逋的《长相思》:“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对迎。谁知离别情?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潮已平。”全词以景衬情,上片结为“谁知离别情”,为下片作了自然转折,于是又以情托景,回到眼前的“江边潮已平”,景物在时空的变化中,成了情感的见证。同样是山容水态,这里情景交融地将女子的离愁别恨写得词中有画,画中有意,山水无情,怨意不绝。 明代俞彦的《长相思》:“折花枝,恨花枝,准拟花开人共卮。开时人去时。 怕相思,已相思,轮到相思没处辞。眉间露一丝。”这首小令始终是雅淡之笔,抒婉折之情,惋惜、失落的心理矛盾付诸缠绵的相思,自然流转在字里行间。“轮到相思没处辞。眉间露一丝”,让人想起李清照的“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来。无言的期待,是泪痕,是心雨。 清代纳兰性德《长相思》清丽婉约,“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羁旅荒凉,在辗转塞北的雪夜,激起思念故乡的凄婉,令人不忍卒读,却又会反复传诵,这就是真切感人的艺术魅力,是不事雕琢的隽秀和超逸。 《长相思》仅是36字的小令,在创作上叙事简净,景语鲜明,情景谐和,便觉笔有余闲。这几首词的用意精到,而用字如在人口头,创语炼字,显出大家手笔。 晚唐温庭筠在开创词的意境上成就非凡。他抒写的离愁别绪,令人低回婉转,黯然销魂。“梳洗罢,独依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的《望江南》自然清新,细腻逼真。这是作者充沛感情、多样辞藻凝练而成的绝妙好词。 与温庭筠齐名的韦庄,运密入疏,寓浓于淡,清艳绝伦。他的《菩萨蛮》“凝恨对斜晖,忆君君不知”朴厚而沉郁。《浣溪沙》之“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阑干,想君思我锦衾寒”,欲言不尽之意,凄怨良苦。这里曾有一个凄美的传说,韦庄的爱姬被蜀王强夺,韦为此朝思暮想,悒怏之情付诸哀感之作。这篇词作传播蜀宫时,爱姬诵读不忍,悲恸不已,竟然不食而卒。 清代庄中白也有一首《定风波》,被誉为比肩历代的相思佳什,尤其耐人寻味。“为有书来与我期,便从兰杜惹相思。昨夜蝶衣刚入梦,珍重,东风要到送春时。 三月正当三十日,占得,春光毕竟共春归。只有成阴并结子,都是,而今但愿著花迟”,这里以春天为背景的期待与相思,另有一番寄托,缱绻心情在出人意料之中传出,尤可珍惜。 “旧欢新梦觉来时,黄昏微雨画帘垂”,唐代张曙悼念爱姬的相思之苦,问消息于杏花,诉愁心于明月,“二年终日苦相思,杏花明月始相知”,新愁旧恨,杏花明月其实都依然故我,只是词人移情于此,一切场景都在为主人公作曲折而尽人意的摆设。 悼亡词,往往是词人铭心刻骨的题材。它的倾诉发自内心,深切地展示人物命运的流程。这自然让人想到苏轼《江城子》的“十年生死两茫茫”“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来。真情郁勃,字字又如从肺腑中镂出。也能想起纳兰《沁园春》梦亡妇的“真无奈,把声声檐雨,谱出回肠”,伤凄无限,悱恻动人。 古人善于把爱情的恋歌写得质朴淳美。如宋人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一派乐府俊语,民歌风味。古人也善于以心事如波涛的情味写离恨,如清人石孝友《青玉案》“芙蓉城里人如画,春伴春游夜转夜。别后知他何如也。心随云乱,眼随天断,泪逐长江泻”,一襟幽恨,推波而助澜。 中调《蝶恋花》,顾名思义,经常会被引为抒写相思的体裁。欧阳修的名作“庭院深深深几许”“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相思的苦闷和情韵,在李清照眼里都是“酷爱”之作。晏殊有“槛菊愁烟兰泣露”一首,上片写“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的无可奈何,下片则推出全新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这与柳永的传世名篇《蝶恋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异曲而同工,声情俱足。晏几道有《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词中的一切自然物都浓郁着情感的色彩,低回往复的情调是欢愉易尽,孤怀难遣,终究还是诉说不尽的凄凉。 凄恻婉美如苏轼《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在清新优美的意象里抒写晚春的伤感,作者虽有“天涯何处无芳草”的旷达,却又难免在人世间因“多情反被无情恼”而郁闷。因知音而抚慰,怀佳人而相思。芳草佳人,是作者精神流连的所在。 同一词调中,周邦彦“唤起两眸清炯炯,落花落枕红绵冷”,以丽词形容睡起的动人之妙,与后半的分别——“执手霜风吹鬓影,去意徘徊,别语愁难听”的凄楚情状形成反差。生动而沉着的笔调在曲折回环与变化中尽显典雅,不失含蓄。 女词人朱淑真《蝶恋花》“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的眷恋与愁思,便知片片飞絮,声声杜宇,无不断肠。清人宋琬《蝶恋花·旅月怀人》,写“万里故人关塞隔。南楼谁弄梅花笛”,“蟋蟀灯前欺病客。清影徘徊,欲睡何由得”,恰又是“墙角芭蕉风瑟瑟”,对景怀人,顿觉心绪不宁。羁旅生活的沉闷,透过月色、鹊影、笛声、虫鸣,以及瑟瑟风中委婉托出。 以长调抒写相思的成功作品,拥有可观的阵容,丰富的调式,不胜枚举。如柳永之《雨霖铃》浑厚绵密,余味无穷。谁能忘怀那“杨柳岸,晓风残月”?谁又能体味出这“千种风情”? 秦观令人销魂的《满庭芳》“山抹微云,天粘衰草”,诵不尽“伤情处,高楼望断,灯火已黄昏”。贺铸的《青玉案》“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在“试问闲愁都几许”之后絮絮叨叨,尤见新奇。 李清照《声声慢》三叠韵、六双声的起笔,“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收尾,正如梁启超先生所言,这是非本人不能领略的文学情感,作者一字一泪,都是咬着牙根咽下。 白石道人姜夔的《暗香》《疏影》,寄意题外,包蕴无穷,往事如烟的感慨,“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与史达祖《绮罗春》的“临断岸、新绿生时,是落红、带愁流处。记当日,门掩梨花,剪灯深夜语”一样,点染生姿,余音袅袅。 数千年来,中国人在绵绵的悲欢离合中始终保持着对自己内心世界的认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愿望是爱和美的永恒。于是,在流传的词篇佳什里,无论小令、中调与长调,相思词作有一种内在感性的直觉,亦即心觉,是以殊有却又共通的感悟力与穿透力去把握其间的情味和美感。味象、心觉、兴会,让我们在一番有情有义的生命投入中,去体验古人的诚挚、凄美和神往。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