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原创新闻> 正文
分享到:

【记者走基层】 新兴职业受追捧 数字孪生应用技术为数字产业赋能

2023-01-17 19:11:14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作者:林先昌

【记者走基层】

新兴职业受追捧  

数字孪生应用技术为数字产业赋能  

东南网1月17日讯(本网记者 林先昌)近年来,新兴职业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追捧。

数字经济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新的经济形态,具有发展速度快、辐射范围广、影响程度深等特点。数字经济正在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产生深刻变革。

微信图片_20230117101922.jpg

中海创科技集团研究院研究副总、数字孪生应用技术专家冯圣龙正在工作中。东南网记者 林先昌摄

数字孪生技术助力推进产业数字化

此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向社会公布“机器人工程技术人员”“数字孪生应用技术员”等新职业,其中,数字孪生应用技术员备受业界关注。

何为数字孪生?它应用在哪些领域?能带来什么样的改变?近日,记者来到中海创科技集团,就此相关话题,一直从事该领域的中海创科技集团研究院研究副总、数字孪生应用技术专家冯圣龙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给出的关于该职业的定义,它是指:使用仿真技术工具和数字孪生平台,构建、运行维护数字孪生体,监控、预测并优化实体系统运行状态的人员。

“数字孪生是一种虚拟模型,旨在准确反映物理对象。通过为物理对象(例如纺织厂的生产设备)配备不同功能的传感器,能够获取对象的各类运行与环境数据(例如能量输出、温度、天气条件等)。这些数据将被转发到处理系统并应用于数字副本。”冯圣龙解释道,简单来说,数字孪生即打造一个现实场景的数字化孪生双胞胎,作为一项关键技术和提高效能的重要工具,可以在建模、数据采集、分析预测、虚拟仿真等方面有效发挥作用,助力推进产业数字化。

数字孪生包括物理层、数据层、模型层、功能层和能力层。冯圣龙介绍,通过数字孪生应用技术构建的虚拟模型可用于运行模拟、研究性能问题并带来可能的改进,所有这些都是为了产生有价值的见解或者方案,将其应用回原始物理对象。例如:我们可以通过虚拟模型对某厨柜加工厂进行实时监测,可以反映并指导产品从设计到成品的整个生命周期间的所有步骤。

记者了解到,数字孪生应用技术人员日常的工作包括:安装、部署数字孪生平台,搭建并维护数字孪生体的开发环境、运行环境及验证环境;应用数字化仿真建模技术及工具,导入、配置、构建数字孪生模型,部署并维护数字孪生模型;应用机器学习、增强现实、虚拟现实、混合现实等技术,建立数字孪生模型与物理实体的数据映射关系等。

微信图片_20230117101932.jpg    

冯圣龙说,数字孪生通过虚拟投产试运行技术科模拟订单投放,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行虚拟生产。东南网记者 林先昌摄

节约生产成本,降低生产损耗

数字孪生应用技术日常具体应用在哪里呢?

冯圣龙解释,它可以运用在工业领域生产的全周期。长乐区纺织产业集群是全球最大蕾丝花边生产基地,涵盖化纤、棉纺、织造、染整等细分领域,年产值2800亿,拥有纺织企业1300余家,在产800余家。冯圣龙介绍,面向长乐纺织产业集群,我们打造了长乐区纺织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自主研发、全球领先的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打通全链条平台赋能体系,助力长乐纺织产业实现从单点到全面的数智化升级。这里面,就涉及到很多数字孪生应用技术。

例如:我们为一座纺织工厂建立数字孪生系统,通过3D建模,在电脑中复制工厂里的物理对象,并模拟工厂在现实环境中的行为,对产品的设计、工艺、制造,乃至整个工厂及生产线进行虚拟仿真,生产线上的流程、工艺技术等都通过数据进行记录,从而提高产品研发、制造的生产效率,提前预判出错的可能,节约生产成本、降低生产损耗。

记者还了解到,冯圣龙所在公司还将数字孪生技术应用到了国外,赋能海外公司,该集团合资设立的一家在非洲某地参与矿山开采的公司,运用其技术建设一套自动化智能化程度高、运行稳定可靠的生产系统,为矿区开采最大限度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稳定产品质量,实现减员增效。

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