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经验
2023-03-03 09:27:50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作者:刘益清 吴旭涛 单志强 王梦娴航拍位于福鼎市点头镇江美村的国家现代农业(白茶)产业园江美生态示范茶园,风景如画。福建日报记者 林辉 通讯员 王婷婷 摄 东南网3月3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刘益清 吴旭涛 单志强 王梦娴 通讯员 王婷婷) 春到闽东,生机盎然。福鼎市的乡村大地上,茶农正在筹备采摘白茶,民宿里游客纷至沓来…… 乡村充满活力的背后,是福鼎市正在积极推行的一场生产要素流转改革——通过致力盘活农村生产要素,为破解阻碍乡村产业发展的要素流转和市场化融资难题提供可资借鉴的“福鼎经验”。 “目前,福鼎正主动融入宁德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在全省首创农村生产要素流转平台,集中整合盘活农村生产要素,推动农村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有效破解农村产业发展经营周期长、缺乏合格抵押担保物、金融机构放贷意愿不强等问题,为乡村振兴注入了‘金融活水’,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福鼎市委书记林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盘活要素 破解流转瓶颈 “在这里,茶园、厂房等农村生产要素的信息、流转拍卖流程都一目了然!”2月25日,记者来到福鼎市农村生产要素流转服务中心,福鼎市农村资产资源管理公司总经理王莹介绍说。中心的大屏幕上,滚动显示着各类生产要素的登记、融资、评估信息。 “服务中心建立了市、乡、村三级和各主管部门联动服务体系,提供要素权属审核、要素确值、融资流转和项目策划、发布推荐、招商咨询等服务。”王莹说,这也意味着,曾经未确定权属、未规范流程的农村生产要素,在这里都实现了确权、确值。 当前,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农村产业快速发展,制约乡村转型升级的新瓶颈也日益显现—— 乡村振兴、村集体发展,缺的是资金。目前农村土地、茶园、渔排等生产要素,往往无证且高度分散,导致估值难、确权难、流转难,限制了资源变现。 打通资源到资产、资产到资金的转化机制,是破题关键。 以“吃螃蟹”的精神,2021年1月以来,福鼎市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创新研究农村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机制配套流转融资平台运营服务。2021年8月,福鼎成立农村生产要素流转服务中心。9月,全省首个农村生产要素流转平台在福鼎上线。福鼎先后出台《福鼎市盘活农村生产要素融资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福鼎市盘活农村生产要素融资操作细则的通知》《福鼎市农村生产要素流转市场管理规定(试行)》和《福鼎市农村生产要素融资服务管理规定(试行)》等,形成一套日益完善的管理和运作体系。 以福鼎支柱产业白茶为例。福鼎白茶产业近年发展迅速,但是,茶园、厂房等生产要素,由于产权界定、成员确认等农村普遍存在的问题,不能成为合格抵押担保物、金融机构放贷意愿不强。 这就需要政府的公信力来赋能。“我们搭建了‘福鼎白茶大数据溯源平台’,采用无人机测绘、线上+线下调查确认等方式,深入茶山茶园、重点茶企和茶叶交易市场,精准采集基础信息。将茶农、茶叶经纪人和茶企的产权信息、物流信息、资金流信息、主体行为等纳入平台大数据统一管理,从源头上对全市白茶产地、加工、生产、流通和销售进行全程监管和溯源。”王莹介绍,在大数据赋能、流转融资平台助力下,村集体、茶企、茶农等拥有的茶园信息,每年的茶叶产量、产值估值都一清二楚,交易流转也在平台上公开,解除金融机构的疑虑。 有了创新机制和平台,除白茶外,当地海洋渔业、林业等重点产业,生产要素亦纷纷盘活。农村资源,真正变成了资产! 引来“活水” 实现多方共赢 资源变资产,紧接着还需打通其转化成资本的渠道。 “想不到,福鼎白茶的商标使用权,也能贷来‘真金白银’。”茶企经营者温登峰是福鼎要素流转改革的受益者。 2021年,作为福鼎市闽溪口茶厂负责人的温登峰看好白茶市场前景,决定投资扩建厂房。但春茶收购时遇到了资金流转困难。由于缺乏抵押物,温登峰只从银行申请到了20万元信用贷款。 到了2021年9月,茶厂资金再度告急。这一次,他已经没有固定资产可用于抵押了。此时,他从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处了解到新上线的福鼎市农村生产要素流转平台。于是,温登峰将“福鼎白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权,在平台上进行登记抵押,很快就从银行获得了50万元信贷资金。这也是首笔在福鼎市农村生产要素流转平台上登记抵押、获得融资备案证书的贷款。 “我们把农村生产要素划分为资产类要素、权证类要素、劳动者要素和其他要素。”王莹介绍,在平台上,除了茶园茶厂等,像温登峰拥有的商标使用权,甚至劳动者的技术,都可以盘活。 生产要素变成了资产,金融机构愿不愿意接受抵押、提供金融“活水”? “非常愿意!这是我们的业务增长点。”福鼎市信用联社理事长王章清介绍,“福鼎茶产业资源、海上资源非常丰富,通过生产要素流转改革,这些资源实现了标准化、规范化,让我们敢贷、能贷、会贷,去年底就授信了16亿多元。” 福鼎市创新了三大类要素融资模式。针对资产类要素,比如针对农村集体资产股权、茶园、白茶存货、茶企厂房、民宿等,发放“白茶宝”仓单质押贷款等;针对权证类要素,比如海上渔排养殖权、水域滩涂养殖权、海域使用权、林权等,创新“渔排养殖贷”“渔船贷”等金融产品;针对劳动力要素,比如劳模、党员先锋、非遗传承人与乡村振兴领头人等人员,创新“乡村振兴贷”和“创业贷”等专属信贷产品。 据福鼎市农村生产要素数据中心两年统计数据显示,全域11家金融机构根据产业要素特征创新增加乡村振兴类金融产品61个,其中11193个涉农主体通过“农户茶园”产业资源要素获得融资11.50亿元;2.2亿元金融资本盘活了以往因为没有国有土地证而不能流通的茶企厂房185栋;452家白茶企业以“白茶存货”资产“置换”了3.02亿元流动性资金;3204位乡村振兴带头人、非遗传承人、青年创业者等优秀人才劳动力,获批创新创业资本金,其中已使用金融资本2.96亿元;水域滩涂养殖权要素融资登记222户授信1.88亿元;海域使用权要素融资登记3户授信2.13亿元;船舶所有权要素融资登记544户获批总授信8.24亿元。 强村富民 加快乡村振兴 农村生产要素流转改革,最终目的是实现村集体增收、农民致富、企业增效,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春日里,走进福鼎市硖门畲族乡柏洋村,联排别墅鳞次栉比,酒店、公园、学校、文化中心等一应俱全。 曾经的柏洋村,可不是这般模样。“论穷,村年人均收入不足600元,村集体负债43万元。论苦,全村65%村民住木瓦房,25%住茅草房,10%没房子住。”柏洋村党委原书记王周齐回忆道。 乡村最大的资源、最根本的资产是土地。如何让土地活起来? 柏洋村抓住福宁高速建设、福鼎市全面建设小康示范村和浙南产业转移、温福铁路和宁德核电站建设等机遇,以银行贷款、合资开发总筹资7500万元兴建“永和苑”宁德核电承包商营地;通过引进社会资本、银行贷款总筹资7000万元兴建柏洋商务中心酒店;成立闽东乡村振兴学院(研究院)柏洋分院…… 活用土地,生“金”长“银”。“如今,村里固定总资产超过1.5亿元,去年村集体收入1032万元。”王周齐说。 长期在乡镇工作的硖门镇党委书记杨世凌对记者说:“柏洋村巨变,正是福鼎推动农村生产要素流转改革成效的生动体现,农村资源资产一旦与资本的阻隔打通了,就会迸发出无穷的活力。” 随着村集体经济“壮”起来,柏洋村将发展成果“反哺”惠民:加强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提升新农村建设品位;由村集体出资承担所有村民“三险一金”费用,给60岁以上群众每月发放70元至320元养老补贴;加大教育投入,帮扶关爱困难学生。 近两年,福鼎将农村各类产业资源要素以“类资产”操作、大小流转闭环体系、数据管理与应用等方法破解各类生产要素的市场化瓶颈,并通过金融赋能、数字赋能、村集体赋能,解决全国各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都普遍遇到的关于农村资产资源确权有矛盾、价值难评估、抵押非有效、交易难溢出、投资无保障等老大难问题。 “我们推出‘乡村振兴·富村贷’,重点支持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盘活集体资产资源、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福鼎市农信联社业务发展部经理谢志俊介绍,经过前期评估,该联社将福鼎市太姥山镇方家山村的集体生态茶园“资源变资产”,再增加授信,让“资产变资金”。 随着信贷业务完成授信、贷款,方家山村党支部书记林瑞怀心里的石头也终于落了地:“有了资金支持,我们将建设4000平方米的白茶仓储中心,严抓从茶园、茶青到生产、加工、包装、销售等各个环节,不断补齐短板。” 2022年12月21日,福鼎白茶大毫茶(华茶二号)发源地——点头镇翁溪村大毫茶母树园3亩采摘权通过福鼎市农村生产要素流转平台评估后,公开挂牌竞拍,最终以68.4万元/年成交,刷新福鼎茶园经营权流转最高价。拍卖所得则由中标企业按年支付,全部作为翁溪村集体收入。 嵛山岛风光旖旎,半边山色半边海。2022年,位于嵛山岛西南端的芦竹村立足资源优势,通过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盘活集体资产资源,公开流转18亩深水网箱渔排3年使用权,以72万元/年成功竞拍,为村集体增加了收入。 数据显示,2022年,依托福鼎市农村生产要素流转平台,已助力该市村集体收入新增8858.01万元。“今年,我们将进一步总结深化农村生产要素流转改革,把农村发展的潜能、潜力和活力进一步激发出来,为实现乡村振兴创造坚实的体制机制基础。”福鼎市长周春海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