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文教> 正文
分享到:

“活态”传承,非遗更多彩

2023-03-18 08:26:45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作者:王毅
广场上,金、红、黄等各色“花朵”竞相盛放,让游客流连忘返。在永春县五里街,纸织画传承人林志恩为孩子们演示纸织画的基本技法。永春县仙夹镇龙水村,永春漆篮制作技艺传承人郭志煌向年轻人传授漆篮工艺。

image.png

广场上,金、红、黄等各色“花朵”竞相盛放,让游客流连忘返。这是永春制香手艺人晒香而形成的“跺香花”风景线。

东南网3月18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王毅 文/图)

从篾香的芬芳到老醋的沉醉,从朦胧之美的纸织画到寸劲十足的白鹤拳,永春县的非遗文化可谓绚丽多彩。全县64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历经岁月沉淀,不仅融入永春人的日常生活,成为当地文化传承的生动载体,同时也是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

五里街是永春最具历史感的商业古街,每到周末,国家非遗项目永春纸织画的泉州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林志恩,就在街口的门店前向游客展示纸织画的制作技艺。林志恩说,纸织画并不是什么高深的技法,每个人都学得会,它通过纸编技艺,重新解构一幅绘画作品,呈现“雾里看花”的朦胧之美。这些年,林志恩除了对纸织画的制作设备不断改进完善,还常在学校开设讲座,让孩子们从小知道有这样一种美的创作方式。

跨区域的交流常能碰撞出新的火花。中国传统的香文化与源自阿拉伯的制香技艺碰撞融合,历经数百年发展,在永春造就庞大的制香产业,成就了“中国香都”的美名。2021年6月,以“永春香”等为代表的福建香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目前永春县有制香企业近300家、香品1000多种。永春香在国内市场的销售覆盖率达80%以上。在东南亚地区,每3根篾香就有1根由永春生产。制香的仪式感和闻香的个性化选择,则成为永春香文化推广的新潮流。

顺潮流而动,是传统文化发展的趋势。地处永春仙夹镇山区的龙水村,是省级非遗永春漆篮的发源地。“竹篮提水水不漏,小可藏针大当橱”——永春漆篮融竹编技艺与漆画堆雕技艺于一体,古朴精巧,经久不腐,在漫长的岁月中,曾是闽南地区家家户户必备的生活器具。在新时期,永春漆篮承载的不只是乡愁,其工艺越来越精巧,产品不断创新,制成坤包、高档首饰盒、漆画贴金、竹漆杯托及各种工艺品。如今,龙水村建起漆篮历史文化展示馆,开了民宿,也迎来研学旅游的团队。

市场让老工艺经历了磨炼,也找到新的增长点。

闻香识永春,醋香不可少。作为中国四大名醋之一的永春老醋,其酿制技艺有别于山西老陈醋、镇江香醋、四川保宁醋的固态发酵方式,是唯一以液态复式发酵酿造的,被列为省级非遗。三年成酸,五年增香,复杂的工序、漫长的周期,曾在一段时间内让永春老醋面临“有特色没市场”的产业困局。近几年来,永春多家醋企保工艺、增产量、创品牌,在坚持工艺和品质的同时,用现代化技术扩产增容,打造差异化的品牌,市场也慢慢打开了。

在永春,人们在传承中不断与社会发展相互适应和磨合,保持“活态”,对接市场,融入生活,更新不止,让永春非遗绽放更多的光彩。

image.png

更多内容 扫码读图

1  2  3  4  5  


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