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社会 > 正文
让“破瓷重圆”的锔瓷匠人
www.fjsen.com 2023-03-25 09:33:22  本报记者 范陈春 通讯员 叶伏国 文/图 来源:福建日报    我来说两句

▲▶舒财杰正在修补瓷器。

“啪嗒”一声,一枚锔钉被舒财杰轻轻按入打好的锔钉孔中。

3月下旬一个日常的午后,在宁德市霞浦县松港街道南洋村一处别致的小院中,59岁的舒财杰正在修补一只破损的瓷器。

锔瓷,民间古老的七十二行当之一,又称“锔活儿”,是通过找碴对缝、定位点记、打孔锔钉、调粉补漏等环节,让破损瓷器恢复使用,再次绽放魅力的技术。宋代《清明上河图》中就有锔匠工作的场景;清朝乾隆年间,锔瓷技术的发展达到鼎盛,它不仅用于修补器具,更成为装饰瓷器的一种重要手法。

舒财杰是个瓷器收藏家,长期接触各朝各代的瓷器,许多残缺件都要进行修复。基于对瓷器的热爱和对技艺的追求,他渐渐成长为锔瓷省级非遗传承人。

五代传承

走进舒财杰的锔瓷工作室,各类锔钉、锤子、钳子、刻刀等工具挂满墙壁,风格迥异的破损瓷片摆满了案头。

灯光下,舒财杰正专注地俯身在一方案台前,细细打磨,慢慢嵌补,破碎的瓷器便在手中复原再生,变换成别具一格的工艺品。

“用一句话来介绍锔瓷,就是把破碎的瓷器,用像订书钉一样的金属‘钉子’再修复起来的技术。”舒财杰说,随着时代快速发展,锔瓷技艺已逐渐失传,希望通过自己的这一方工作室让更多人了解锔瓷。

舒财杰锔瓷手艺源于家传,他的曾祖曾是走街串巷的锔瓷匠人,传承至今已经五代。出身锔瓷世家,从小在爷爷和父亲的工作台前长大,舒财杰对锔瓷产生浓厚的兴趣,从父亲手上学会了锔瓷手艺。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身。工作之余的大部分时间,舒财杰都用来练习精进锔瓷技艺。在厚度仅毫米级的瓷器上练手并非易事,最难修复的一个瓷器,舒财杰耗费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付出的艰辛和努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舒财杰一心想将锔瓷技艺发扬光大,这些年他还频繁前往景德镇拜师学艺。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数年苦练,舒财杰的技艺越发纯熟精湛,在修复好瓷器的基础上,还融入了许多自己的创作。渐渐地,有很多人带着破碎的瓷器慕名前来,希望可以给予心爱之物“第二次生命”。

独“锔”匠心

“锔补修复通常只能一次到位,失败了便很难重来。”舒财杰说着,拿起工具讲解起来,“锔瓷第一步是找碴、对缝,让破损的瓷器恢复原状,这过程不能放过任何细微的冲线或裂痕,然后进行修补。即使看似严丝合缝,但要做到滴水不漏并不是一件易事。”

第二步则是定位点记。锔瓷手艺人根据器物器形和纹饰以及张合位置、位点,确定锔钉的形状、数量和最佳位置。锔瓷的第三步,是用符合锔钉脚大小的金刚钻打孔。钻孔时不能手打滑,要掌握钻孔深度,稍有不慎就会把瓷器打崩。

舒财杰说:“打孔是对锔瓷人的一大考验,也是锔瓷技艺精髓所在。有些瓷器厚度就几毫米,打孔时都是毫厘之差。一是手要拿得稳、对得准、不打穿;二是孔要对称,不能有一点偏差。”

“接下来是锔钉,锔钉制作体现手艺人的水平。一枚锔钉的制作大概需要15分钟的敲打和打磨,锔钉的韧性和制作锔钉的水平决定着锔补器皿的使用寿命。”舒财杰说,为防止瓷器漏水,最后还要用鸡蛋清和瓷粉调和补漏。这样,一整套锔瓷工序才算完成。

“修复瓷器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极其有耐心。”舒财杰说,虽然过程很辛苦,但他却乐在其中,每当触碰到这些百年的瓷器碎片,都仿佛在与当时的工匠隔空对话,与他们共同创作。

过去锔瓷匠人的修补更多注重实用性而不是美感,总会密密麻麻锔上钉子,保证其可以使用。而舒财杰喜欢根据瓷器原有的形态进行设计锔钉位置和形态,或将瓷器进行再设计让其产生不一样的价值,让锔瓷为瓷器锦上添花、化残为美。

期待新生

“锔瓷匠人修复的不仅是破碎的器物,更是中华民族爱物惜物之心。”舒财杰坦言,相比如何让自己的技艺更加精湛、让锔补过的瓷器更加美观,他更关注如何将这项技艺传承下去。

“现在很多年轻人的想法很活跃,创造力强,希望有机会和他们交流,并传授他们手艺。”舒财杰说,如今,很少有人会将损坏的日常瓷器送去修复,许多从事瓷器修复工作的人也纷纷转行,仍坚持在一线工作的屈指可数,且大多年近花甲,锔瓷技艺面临着人才断层、技艺失传的现实危机。

退休后的舒财杰更是深居简出,沉迷在锔瓷世界里,乐此不疲。他在乡间修建了一处别致的小院,并把锔瓷工作室搬了进来,希望通过这一方小院让更多的人了解锔瓷技艺。

“锔瓷手艺不单创造出一种意料之外的装饰艺术,更让修补好的瓷器成为一个纽带,承载着一代代使用者的情感与记忆。”舒财杰希望锔瓷这门老手艺能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同时向人们传达它背后所蕴含的惜物精神和在残缺中追寻美、在无常中恪守对美好向往的生活态度。


责任编辑:吴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