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文教> 正文
分享到:

照亮世遗之城的光影梦

2023-04-03 09:05:02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作者:李向娟 何金
3月25日以来,以“致敬编剧”为主题的第一届中国电影编剧周暨电影编剧论坛,以及第一届海丝泉州文学周活动,搅动了世遗之城泉州的文化基因。

image.png

开元寺内古印度教石柱上,体现中外文化融合的石刻图案引起参会嘉宾的浓厚兴趣。林劲峰 摄

东南网4月3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李向娟 何金 通讯员 张素萍)

核心提示

好电影,离不开好剧本。无数动人的故事,从编剧笔下流泻而出,借助光影的力量,带给世人感动与震撼。

3月25日以来,以“致敬编剧”为主题的第一届中国电影编剧周暨电影编剧论坛,以及第一届海丝泉州文学周活动,搅动了世遗之城泉州的文化基因。来自电影编剧、导演、文学、表演、剪辑、美术等领域的百余名影视界“大咖”聚首海丝名城,助力优秀电影剧本创作推介,共铸中国电影文学新辉煌。

“海丝文化如何赋能电影文学”“如何借力影视,传播丰饶的闽南文化、世遗文化”……这场年度电影文学盛事,带我们走近业界“大咖”,听他们讲解影视与文学“双向奔赴”——

海丝文化,为电影文学注入新元素

今年初,国内春节档影市持续火爆,多部影片创下票房纪录,《流浪地球2》等作品更是卖座又叫好。究其原因,整体上看,中国电影产业不仅具备了越来越强的制作和技术水准,在电影剧作的创作上也更加注重质量。

“编剧是电影的第一生产力,文学是电影艺术的基础。”在著名编剧、中国电影家协会文学创作委员会会长张思涛看来,好的编剧就是为电影“画设计蓝图的人”。

著名导演、北京电影家协会主席黄建新曾监制和执导过《建国大业》《长津湖》等许多优秀作品。他说,“电影导演往往是站在作家和编剧的肩膀上创作的,比如,导演张艺谋的成名作《红高粱》就是由同名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中国有非常多的好作家,也有很多好编剧,他们是支撑中国电影业蓬勃发展的重要基础”。

作为中国编剧领域的重要活动,“中国影协杯”年度十佳电影剧作推选及推介活动今年扩容为中国电影编剧周,并与泉州“牵手”,为这座千年古城带来文艺的“春风”。

“春天来了,我们可以放开手脚发展电影,而一部真正好的电影,应从剧作创作上折射出文学的魅力和力量。”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闫少非认为,第一届中国电影编剧周的举办,是泉州打造“编剧之城”的重大举措,也是中国影协开展编剧品牌活动的全新起点。它为电影文学创作和编剧交流搭建了平台,将为业内积极整合资源要素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电影编剧周在泉州落地,为广大电影编剧提供了一个‘有名有姓’的交流平台,为中国电影事业迎来了全新的起点。”中国电影基金会理事长、国家广电总局原副局长张丕民坦言。

“原来是一个比较单纯的表彰,现在变成表彰、影片展览、学术研讨、采风跟具体剧本的论证会‘五位一体’的活动,更加符合电影创作的需要,也符合创作好剧本的艺术规律。”张思涛认为,这样的活动为电影编剧业掀开了新的一页,也让海丝文化为电影文学注入新元素提供了契机。

泉州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已有《炽道》《以家人之名》《奔跑吧,急救医生》《那片花那片海》等10余部影视作品在泉州取景,展现泉州地域特色,推动泉州影视文化产业迈入发展快车道。其中,以宣传“晋江经验”为主题的重大现实题材电视剧《爱拼会赢》,在央视一套热播并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而随着世遗之城知名度进一步打响,今年初以来,泉州文旅热点指数暴涨,许多影视剧到网红城“打卡”拍摄,让古城变身热门“摄影棚”。比如,全程在泉州取景的电视剧《执行局》2月底杀青,在近3分钟的花絮中,西街、清源山、洛阳桥等场景一一亮相,泉州元素“满格”;知名演员赵丽颖、李现等近期也现身泉州……

与会专家认为,作为多元文化宝库,泉州的海丝文化、非遗项目、世遗古迹、人文精神和独特的闽南烟火气息,是影视艺术创作中丰厚的素材和题材之源。

作为资深电影人,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皇甫宜川认为,电影人特别是编剧应向历史走去,从本地区、本民族的“宝藏”中汲取养分。

“泉州有世遗之美、奋斗之美、人文之美、生活之美,是个很有历史底蕴和文化底蕴的地方,同时它的民营经济十分发达,可见泉州人的内心一定是丰富的,形象一定是丰满的,值得挖掘。”皇甫宜川说。

“宋元时期,泉州是发达的国际商埠,多元文化在这里交融共生,表现出经济发达与文化丰富的一致性。”黄建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从这一角度而言,泉州是经济和文化发展并行的“样本”,“泉州对文化人的吸引力是巨大的,因为这里有厚重的历史、独特的闽南文化,还有多种宗教和谐共处,其文化开放性对今人很有启发”。

因而,在第一届中国电影编剧周和第一届海丝泉州文学周期间,相继举办了影展、论坛、文学之夜、创作采风、电影大师课等多项精彩活动,表彰优秀电影编剧人才,激发电影工作者的创作热情。“这是一次电影编剧艺术与海丝文化的‘共舞’,也是泉州对中国电影编剧事业的致敬。”不少业内“大咖”如是说。

张思涛希望,通过首届中国电影编剧周活动,寻找一种更有效的培养青年创作者的方式,让电影制作各环节的专家齐聚一堂、深度交流,进一步推动海丝文化与电影文学的“碰撞”,推动好剧本的孕育。

“泉州是‘一带一路’交流的重要节点城市。这一次,影视行业的重要平台在泉州打造,让电影之光与世遗之城交相辉映。”闫少非认为,第一届中国电影编剧周为中国编剧人才汇聚、成长壮大,以及为优秀剧本创作扶持推出精品,创造了良好的环境,铸就了温馨的港湾。

在泉州,电影《邓小平小道》等10部影片荣获第13届“中国影协杯”年度十佳电影剧作称号。《邓小平小道》编剧、艺术监制王兴东动情地说:“第一次在泉州,把编剧推向舞台,我们永远记住泉州、记住海丝。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踏实创作,描摹出独特的泉州图景

借助“双周”活动举办的东风,从海丝文化和闽南文化中孕育的文学,让泉州的光影之梦有了更具现代性、更坚实的表达基础。

3月27日,第一届海丝泉州文学周首场活动——“向海而生”文化采风在石狮黄金海岸举办。作为泉州代表性的历史港口,石湖码头见证了泉州的千年历程、福建人爱闯爱拼的海洋精神,演绎着“涨海声中万国商”的泉州故事。在林銮渡旁,一间设计兼具古典韵味与现代气息的“宋·潮”书店内,参与“海丝背景下的福建文学”主题沙龙的各路电影“大咖”、文学名家,畅谈了福建文学的无限可能。

3月29日,位于泉州古城庄正故居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创作基地”迎来首期创作坊。创作坊将持续与福建省作协等机构联动,选拔优秀青年创作者参加,邀请文学名家、著名编剧及名刊编辑开办讲座对其进行定向培训,推荐优秀作品在知名刊物发表。

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说,“人民文学出版社创作基地”与蔡崇达出版工作室此次在泉州正式挂牌成立,这在全国尚属首个,具有开创性。今后,出版社将邀请更多作家来闽采风、交流,加强联动和合作,激发更多优秀创作者书写泉州故事、福建故事,把真正好的东西推广出去。

作为闽籍知名作家,“80后”的蔡崇达已然成为把海丝文化推介出去的优秀代表,他的作品《皮囊》问世后销售量达四五百万册,并被改编成舞台作品,受到文艺界和书迷的追捧。

在把“双周”和出版工作室带到泉州之后,读者期待蔡崇达再接再厉,尽快策划出新的优秀选题来。但臧永清却说:“文学不能急,得持续发力。”他希望,本地作家可以踏实沉稳、认认真真地把精彩的故事挖掘出来。

“每一个作家都有梦想,每一篇文章里都有地图。”著名作家苏童提及,福建是一块未被充分发现的“宝地”,作家要首先关注作品本身,致力于写出足够优秀的作品,“地图”才会从作品的传播中浮现出来,才能让其他地域的人认识到福建,进而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部分。“当我们谈论如何传播当地的文化时,不妨从脚踏实地写好某一部作品开始。”他说。

“泉州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也是一座充满人情味的城市。基于这样的文化结构,相信会发生种种值得书写的故事。”福建省作协副主席、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余岱宗也希望,作家们能“找到泉州的城市情绪”,从人物个体的日常生活、对命运的拼搏争取之中找到人物与城市的起伏联系,创作出独特的“泉州图景”。

福建作家李师江说,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是写作的“富矿”。他自己近两年来重点关注丝绸之路题材的创作,“计划从传奇性的角度切入,对丝绸之路的历史故事展开挖掘,进行《丝路古船》后两部曲的创作”。

光影造梦,影视宝藏之城正在构建

“双周”活动的接连举办,让世人惊觉“世遗之城”已有了新的打开方式。

推出扶持影视产业发展的“影视十条”,成立影视工作专班,引导培育影视业态,构建完整的影视生产服务体系……这两年来,泉州陆续吸引到北京、浙江等地的优秀影视制作机构落户,众多本土影视企业也相继涌现,影视产业发展的路径渐渐清晰。

2021年3月,《泉州市关于扶持影视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出台,以十条措施鼓励影视企业落户泉州,真金白银鼓励创作更多优秀影视作品,讲好泉州故事。据悉,“影视十条”全面涵盖了从剧本制作到影视拍摄、后期制作、播映乃至产业园区建设、人才培养等影视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来泉取景最高可获300万元补助,优秀作品最高可获400万元奖励。泉州下辖各县(市、区)也纷纷出台扶持政策,争夺影视资源。

在政策激励下,2022年以来,泉州市委宣传部牵头成立影视工作专班,整合资源、促进各方有效对接,有效衔接影视立项、剧本选取、资金筹备、影视协拍和开机拍摄等关键环节,提供全链条全流程服务。据统计,泉州2022年新注册影视企业38家,新增投资3.3亿元。

由此,泉州影视创作整体呈现蓬勃发展良好态势。一批拥有高流量的影视作品相继生产,泉州影视人参与的大项目、好项目越来越多,不少“泉州出品”的好作品收获了业界诸多肯定。前不久在爱奇艺平台上线的国漫《赤焰锦衣卫》,把故事舞台设在泉州府刺桐城,众多世遗点及大量闽南传统古建筑让整部剧既充满泉州元素又国风感满满。该片的制作公司就是一家本土企业。

此外,展现福建创业者继承发扬“爱拼才会赢”精神的院线电影《奋斗吧青年》已完成拍摄,拟于今年上半年上映。这部电影将通过喜剧的表现手法,展现福建文化风情及闽南人不屈不挠的精神特质。

同时,讲述神话人物杨戬勇斗申公豹故事的网络电影《封神天下杨戬传》也已完成拍摄,即将在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等平台上线播出。

目前,《中国兵王·绝密任务》《执行局》《天龙八部之乔峰传》《101次抢婚》等11部由泉州主导或参与的影视项目,已完成拍摄或正在拍摄;《刺桐花开》《向海而生》《大宋市舶司》等19部影视项目正在筹备投拍中;《我的青春我的国》《俞大猷》《回望闽南侨批》等11部影视项目正在洽谈;《千年泉州传》等一批根植泉州历史人文的剧本也在撰写中。

此外,记者了解到,泉州已连续两年获得福建省电视剧网络剧创作生产专项资金扶持补助,补助的项目数量及金额位居全省首位。

“泉州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丰沛的文学土壤,是孕育影视编剧的天然富矿。”泉州市市长蔡战胜说,鼓励影视企业落户泉州,鼓励推出更多的优秀影视作品讲好泉州故事,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世遗之城、海丝泉州的无穷魅力。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