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和洞揭示千年闽台缘
2023-04-18 09:38:04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
历史上,我国高山族曾有过“夷”“番”“山胞”等不同称呼。自上世纪50年代起,“高山族”一词作为中央政府对台湾地区的少数民族的统一族称,一直沿用至今。 高山族使用泰雅、赛德克、赛夏、邹、卡那卡那富、拉阿鲁哇(亦称“沙阿鲁哇”)、布农、鲁凯、卑南、排湾、阿美、雅美(或称“达悟”)、邵、噶玛兰、凯达格兰、巴则海、西拉雅等20多种语言。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以及台湾地区民族事务主管部门统计,全国高山族人口共计57.9853万人(大陆地区3479人),其中福建省417人,占大陆地区高山族人口的11.98%,系大陆地区高山族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 生物分子人类学是一门利用人类遗传信息来分析人类起源、族群演化、古代社会文化结构等多方面、多层次问题的学科,其研究的材料是人类基因组。其中,古人类DNA研究在探索史前人类起源与演化研究问题上具有其独特优势,已成为继父系Y染色体DNA、母系线粒体DNA等之后,揭示相关人群的遗传结构特征、历时与共时的迁徙扩散等演化历史的主要研究对象。 奇和洞遗址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漳平市。年代测定结果显示,其文化层的年代为距今17000—7000年前。2011年1月,考古学者在文化层的第三层发现3个人类遗骸个体,系福建地区最早的古人类遗骸,分别命名为奇和洞1号、2号和3号。其中1号个体系一幼儿头骨残片,由于破损严重未得以保存;2号个体系一成年女性头骨碎片及部分头后骨;3号个体系一男性头骨及其下颌骨。 2020年和2021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付巧妹教授研究团队分别成功捕获测序到距今约8400年奇和洞2号和距今约1.2万年奇和洞3号的基因组,显示奇和洞个体与福建距今约4600—4200年的溪头村、昙石山个体以及台湾海峡马祖列岛距今约8300—4800年的亮岛、澎湖的锁港个体均属于同一种人群,称为“东亚古南方人群”。 东亚古南方人群不仅与现今分布在我国台湾岛上的高山族人群有着最强的遗传关系,同时还与2018年已报道过的太平洋西南部岛屿距今约3000年的瓦努阿图个体(典型的古南岛语系人群)直接相关。 而在较早之前,即2011年至2012年,台湾海峡马祖列岛的亮岛上发现了两具距今8300—7500年左右的古人类遗骸。2014年,通过研究发现:亮岛人的线粒体DNA序列与现今台湾高山族人群最为接近,其线粒体DNA类型属于现存南岛语人群中最古老的单倍群E的早期分支之一,由M9单倍群分化而来,主要分布在东亚大陆上。由此可以看出亮岛人与东亚大陆人群早期的密切关系。 来自福建地区最直接且强有力的人群DNA证据,证实了南岛语族起源于以中国大陆福建及其周边地区个体为代表的人群,时间大体可追溯至距今约1.2万年—8400年前。这应该是“千年闽台缘”最真实、最直接的历史印证。 高山族语言归属于南岛语。南岛语族是世界民族学上从语言共同体角度得以识别、研究的跨界人群。语言学,尤其是比较语言学是南岛语族的起源与分类及其亲缘族群民族文化关系研究的关键方法。以厦门大学邓晓华等为代表的老一辈语言学者较早便从词汇(同源词)角度提出闽、客、粤等汉语方言中存在着一批“南岛语底层”观点。美国丹佛美术博物馆亚洲部主任、夏威夷大学教授焦天龙先生认为,“邓晓华关于闽方言中存在‘南岛语底层’的观点,是历史语言学关于南岛语系发源的重要发现”。这也是“千年闽台缘”更为直观的面貌。(范志泉 郑兴荣)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