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社会> 正文
分享到:

让更多农民挑上“金扁担”

2023-05-26 09:25:32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作者:林清智

image.png

志愿者通过科技手册对农民进行田间管理技术的科普。 (受访对象供图)

东南网5月26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林清智)

农业现代化被誉为“金扁担”。科学技术是农业现代化的强有力支撑,如何让科学技术更好造福农民?近年来,来自福建农林大学的一群师生组成科技服务团队,深入漳州市平和县的田间地头,利用所学知识研究新的种植与管理方法,帮助农民高效种植蜜柚,减少农业生产环节碳排放。

在绿色科技助力下,当地农户每公顷蜜柚增产5.5吨,平均利润增加2.9万元。

继去年获得第六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被福建省环保志愿者协会授予“绿色减碳先锋”称号后,该团队在今年举行的第六届福建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荣获银奖。

从一亩试验田起步

在福建农林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工坊,有一间名为“云边小院”的工作室。室内,一面五颜六色的照片墙令人眼前一亮,这些照片均与云边小院志愿服务团队有关,不少都是指导老师与大学生在平和参与蜜柚种植的点滴记录。

云边小院志愿服务团队是以中国农技协平和蜜柚科技小院(以下简称“科技小院”)为依托,集农业科技创新、示范推广和人才培养为一体的科技服务团队,致力于实现蜜柚生产提质增优、农户脱贫致富。

“‘云边’二字来自宋朝诗人许月卿的诗句‘云边人种麦,天际我归舟’,我们把它转述为‘云边人种柚’,因为在科技小院的大家庭里,学生和老师驻扎在当地村庄,与农户以及当地农技人员一起,共同为一份绿色的事业奋斗,远离大城市的喧嚣,颇有‘云边’的悠远豁达之意。”云边小院志愿服务项目负责人、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本科生吴熠梵介绍,“在平和县茫茫的‘柚海’之中,我们就像一片云朵,一片连着一片,不断有志同道合的伙伴加入,走进小院,再走出来,到各个地方去,我们希望,有小院的地方,就能有蓝天和白云,我们是带着小院精神的云边人。”

作为福建农林大学国际镁营养研究所的科研实践场所,科技小院位于平和县坂仔镇五星村。福建农林大学的优势和特色在于农林学科,平和县则是我国最大的柚类生产基地,前者拥有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后者实践天地广阔,双方“牵手”将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实际上,科技助农之路并非想象中的一帆风顺。

滥用化肥致土壤酸化严重、水源氮含量超标,施肥技术不合理致果实品质下降……多年前,当地果园和农民曾面临着不少挑战,对此,来自福建农林大学的科技服务团队想要推广高效科学的田间管理体系,通过“减肥压酸、补镁增效”技术,配合一系列蜜柚套种以及管理方法,减少当地肥料施用量,调节土壤酸化,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

然而,面对专家们的“配方”,农民并不买账。

“归根结底主要是没信心。多年的经验根深蒂固,对他们来说,多施肥是一个保险的方案,他们不敢冒险。”科技小院首席专家吴良泉回忆道,当时五星村只有村民林新民愿意尝试新的种植方法,他家的一亩土地成了试验田。

“我都种了这么多年蜜柚了,难道还不如大学里的老师和学生吗?”尽管林新民的心里还是有很多顾虑,但仍信守承诺,从2016年6月起,按照专家要求施肥、管理果园,所用肥料由科技小院提供,双方约定试验过程中的任何损失由小院兜底赔偿,盈利部分则归林新民所有。

和学生共同劳作一年后,林新民发现,每株果树的施肥量减少了8斤,产量非但没有下降,反而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品质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售价高于周边农户的果实。

此后,来自福建农林大学的实践团队又租用村里的5亩地作为试验田,同样获得了成功。2019年,科技小院正式成立并扎根平和。

呈现科技助农更多可能

示范对比让农民们看到了效果,他们的疑虑渐渐打消,对科技小院的信心逐步增加,越来越多人参与进来。相比于之前多施肥、多花钱,树长得还不好的困境,科学的田间管理和精准的施肥,让农民们减少了成本、增加了收入。以林新民为例,在与科技小院合作多年后,如今他的年收入跟往年比多了3万余元,年节省肥料成本2.9万余元。

“团队2016年成立至今已助农728户,在绿色科技助力下,农户每公顷蜜柚增产5.5吨,平均利润增加2.9万元。”在第六届福建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路演中,云边小院科技助农志愿服务项目汇报人、在校生李婷婷骄傲地介绍。

“以前农民不知道科技的重要性,是小院让他们知道科技这么好,改变了以往施肥越多、养分越多的刻板印象。现在当地农民对我们非常热情,常把孩子带去科技小院玩,把我们当成家人一样。”吴熠梵告诉记者,为了推广科技助农成果,让更多农民受益,团队成员在开展肥料研发、土壤检测、田间试验之余,邀请农民进行田间观摩并对他们进行培训,与此同时,团队还在校园内外组织线上线下科普宣传宣讲等志愿服务,希望能将这一模式推广到更多地方。

不仅是赋能蜜柚种植,谈及未来,吴良泉想到了科技助农的更多可能。考虑到如今养殖业产生的废弃物不少,他认为种植业与养殖业相结合的文章大有可为,打算将养殖业产生的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循环化利用,改善土壤质量,为诸如退果还耕、退园改耕等新产业提供技术帮助。“在产业发展初期就提前解决将来可能会出现的问题,避免像蜜柚行业一样,在种植二三十年后遇到瓶颈。”吴良泉说。

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