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原创新闻> 正文
分享到:

​福建“村BA”:展示乡村烟火气 流量变“留量”

2023-07-15 14:28:45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玮  作者:郑晓丹 薛逸群 黄智超

福建“村BA”比赛现场 东南网记者黄智超 摄.jpg

福建“村BA”比赛现场 东南网记者黄智超 摄

东南网7月15日讯(本网记者 郑晓丹 薛逸群 黄智超)7月12日晚,2023年福建省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BA”)在晋江落下帷幕。在为期7天比赛中,福建省20支参赛队伍为全省线上线下观众贡献了一场“福建味”的视觉盛宴,也让参与者看到了体育流量变为乡村振兴“留量”的可能。

“土味”十足

乡村特色大舞台

伴随着锣鼓声,福建“村BA”的重量级奖品被抬到了晋江英林镇东埔村篮球场中央:一头猪、一只羊、一担鲍鱼,以及紫菜、肉粕、绿豆饼、蜜饯、面线、风吹饼等晋江古早味美食。闽南歌曲点燃现场氛围,闽南话的解说,让“野球”圣地成为福建乡土文化的秀场。

在赛场上,获奖球队也花式展示各自村镇的特产。宁德点头队将白茶也带到了比赛场上,除了安排人员举着白茶宣传旗帜,绕场奔跑推广。“我们来自白茶之乡,我们不但篮球打得好,我们的茶更好。”在比赛中场休息时间,宁德点头队运动员甚至“抢”了解说的话筒,开始白茶宣传。

在“村BA”决赛中,除了晋江池店队与泉州宝盖队在场上进行篮球较量外。两队的亲友团也在观众席暗暗较劲——“魅力宝盖 海丝非遗”“来池店 逛田园”等乡村文旅特色宣传牌也不断在赛事直播镜头中出现。

“队友们发挥非常稳定,也打出了很多好的配合,能赢下比赛我们非常高兴。”晋江池店队中锋黄海洋表示,感谢此次比赛为参赛选手提供了以球会友的平台,并希望今后此类的基础篮球赛能多多举办。“大家来观看比赛的同时,也可以顺道参观游览池店镇的田园风光。”黄海洋说。

“网红”流量

化作经济“流量”

48场的比赛,福建主流媒体的集中直播,实现了赛事破亿的关注度。福建“村BA”不仅带来了线上线下的流量,也给“网红”篮球圣地,带来了经济“留量”。

“烤肠”“闽南肉粽”在福建“村BA”比赛期间,除了现场的加油助威声、叫好声,美食的吆喝声也不时串场。在本次赛事直播期间,不少网友更是留言“感觉很好吃的样子”“下次要去现场吃美食”。据统计,本次“村BA”主赛场晋江英林镇东埔村、永和镇西坑村、东石镇潘径村、东石镇萧下村四个赛区观众数爆满,累计人流超30万人次。

其中,东埔村作为比赛的主场地之一,每天场内观众多达七八千人。在场外的东埔篮球夜市小吃摊也火热难挡,摊位从原本的四五十摊增加到两百多摊。每晚前来探寻美食的群众多达三四千人,道路两侧车辆停放延绵两三公里。萧下赛区还设置了特色表演、中场游戏、抽奖活动,也吸引了不少篮球爱好者寻味前往。

晋江市民王女士一边吃着夜市小吃,一边向记者介绍,晋江农村的篮球活动非常频繁,晋江各村里的篮球氛围一直很不错。在晋江,大家对篮球都有一颗真诚热情的心,都有一种简单纯朴的情。同时,村里看篮球赛不需要门票,是饭后休闲的一个好去处。

不仅是球赛

是乡村文化展示窗口

“村BA不仅仅是一场篮球赛,也是一个窗口,一个平台,具有多元功能价值。”福建农林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副教授、福建农村发展智库主任杨国永表示,作为一项群众性、开放性较强的体育赛事,“村BA”是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所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生动诠释,能传播健康观念,宣传科学知识,移风易俗,建构积极向上、生气勃勃的乡村文化。

在杨国永看来,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在“村BA”中纷纷亮相,呈现出文化与体育最为水乳交融、其乐融融的画面。透过“村BA”这个窗口,更多人走进真实的乡村、了解当代的乡村文化,推高了乡村人气,有望进一步带动本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并可能成为发展乡村文体产业,推进基层治理,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引擎。“不只‘村BA’,我们期待更多乡村‘现象级’体育赛事出现,助力我省乡村振兴,为群众带来更多幸福感、获得感、满足感。”他说。

福建省篮球协会主席刘玉栋表示,福建“村BA”球员们状态不错,很期待他们在大区赛中的表现。“福建草根篮球本来就很火热,希望通过这次赛事的成功举办能让乡村体育的热潮在福建四面开花,把福建的‘村BA’推广得更好。”刘玉栋说。

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