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时政 > 正文

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2023-07-23 09:22:15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蔡秀明

编者按 

7月21日至22日,中共福建省委、人民日报社联合主办的“四下基层”与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理论研讨会在宁德举行。研讨会期间,还分别举行了“四下基层”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四下基层”与大兴调查研究、“四下基层”与党的作风建设等三场平行分论坛,来自省内外的专家学者积极研讨,在交流碰撞中感悟真理力量、实践伟力,提出宝贵建议。本报记者重点撷取三场分论坛的精彩观点、论断,汇聚成章,以飨读者。

沿着这条“路”,直抵百姓心

——聚焦“四下基层”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分论坛

福建日报记者 刘必然

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是每一名党员干部的“必答题”。这条“路”,从哪里走来?引领我们通向何方?

7月21日,“四下基层”与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理论研讨会在宁德开幕。22日上午,“四下基层”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分论坛举行。省内外专家学者、亲历者代表等会聚一堂,交流研讨“四下基层”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逻辑关系、丰富内涵,为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献计献策。

这条“路”,从群众中走来,一路散发“福建味道”。

分论坛上,大家共同重温时任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大力倡导并亲自践行“四下基层”工作制度,始终与八闽儿女心心相印的难忘往事。大家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是从人民中走出来的、对人民怀有真挚感情、深受人民爱戴的人民领袖,他在宁德工作期间,深入基层一线,体察百姓疾苦,实施“造福工程”、推动连家船民上岸等,千方百计帮助群众挪穷窝、拔穷根,一个个思路和举措暖人心、接地气,极大增进了群众福祉,充分体现了人民至上的群众观点。

“‘四下基层’工作制度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早期实践。”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所所长、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办公室副主任周占华认为,这一工作制度是党坚持群众路线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创新,具体做法是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推动领导干部走出机关大院,深入群众中间,汲取基层智慧;实质是向群众学习、求真务实,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关键是保民生、促发展,既谋一域也谋全局。

这条“路”,从宁德走向全省、走向全国,越走越宽。

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李栓久认为,“四下基层”在理论特质上与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一脉相承。“长期以来,福建持续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积极探索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新途径,搭建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连心桥’,不断焕发‘四下基层’的强大生命力。”他说。

“四下基层”提出35年来,福建广大党员干部牢记殷殷嘱托,尽心竭力为民造福,涌现了一批优秀党员干部。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副主任李永杰和大家分享了县委书记好榜样谷文昌同志走到群众中间摸实情、办实事、求实效的动人事迹,引起广泛共鸣。

“从‘四下基层’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过程,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深厚的人民情怀。作为共产党员,我们要自觉向总书记看齐,时刻把人民群众放在心里,厚植人民情怀,努力为人民服务。”李永杰说。

这条“路”,必将继续抵达群众心里,指引我们走向光辉未来。

“服务好群众的关键,在抓基层治理。我们要弘扬‘四下基层’的好经验好做法,不断探索基层治理的有效方法,不断拓展和丰富这一工作机制的内涵和外延。”三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吴智灵说,比如,在数字化时代,推动数字治理在“四下基层”中的运用和发展,促进基层治理的智慧化和精准化,使之成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推力。

在下岐村工作26年,福安市下白石镇党委副书记、下岐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郑月娥见证、参与了闽东乡村的沧桑巨变。“连家船民划时代上岸生活,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无不诠释了真理的光辉力量。今后,我们一定牢记嘱托、倍加努力,保持只争朝夕的干劲、滴水穿石的韧劲,为走出一条具有福建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作贡献。”郑月娥底气十足。

窗外阳光明媚,深情嘱托言犹在耳,暖意在每一个人心里流淌。大家说,新时代新征程,要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到群众中去,掏心窝,解难题

——聚焦“四下基层”与大兴调查研究分论坛

福建日报记者 林霞

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干部只有在基层一线“经风雨”,扑下身子为老百姓干实事、谋福利,察实情、听民意,方能谋实策、办实事。

22日,“四下基层”与大兴调查研究分论坛在宁德市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四下基层”坚持实事求是这一思想路线,着眼于“增进人民福祉、深入调查研究、直面矛盾问题”等,深入探讨交流新形势下,大兴调查研究,弘扬优良传统,走好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战略意义。

1988年,刚到宁德任职的习近平,调查走访了闽东九县,每到一地均组织座谈、调阅县志、走访企业和群众,迅速吹响了宁德地区思想大解放的号角。

既然强调调研,就必须要真正到基层去。

对此,国防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赵文涛认为,只有在深入实践、深入群众过程中,切实把事物的本质、特点和规律弄清楚,把解决问题难题的办法弄明白。

“带着问题开展调查研究,立足真实鲜活的实践寻策问道,围绕解决问题做好调查研究成果的转化。”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明说,调查研究要注重方法、务求实效。

下基层调查研究,得掏出自己的“心窝子”,方能打开群众的“话匣子”,最终才能破解基层治理难点。

“调查研究的着眼点是精准发力、解决问题。”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院长、教授许斗斗特别提到了寿宁县下党村,他说,这个曾经是全省唯一的“五无乡”,如今道路通、点灯亮、山头绿,正是“调查研究下基层,是解决群众痛点的发展‘密钥’”的有力印证。

闽南师范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黄耀明认为,只有明确了调研重点与方向,才能寻找到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痛点与难点,推进以县域为主体的城乡要素合理流动,推进城乡教育、医疗、养老、基础设施建设及公共服务高质量均衡发展。

宁德市霞浦县委党校分管日常工作副校长尹义干感触颇深。他在分论坛上回顾了习近平总书记“四下基层”的具体实践。“霞浦县盐田畲族乡连家船民上岸定居,三沙镇东山村茅草房改造整体搬迁……如今霞浦探索出一条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正是因为‘四下基层’从实践创新上解决了‘如何为民’的方法。”

“四下基层”作为一项具有创建性的改革举措,历经30多年而传承有序,其奥秘就在于顺应时代之变、引领风气之先。

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朱冬亮说,习近平同志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这句话把调查研究作为各级领导干部实施决策权的前置条件。“‘四下基层’工作制度进一步丰富了党的调查研究理论,也进一步促进党的调查研究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

“新时代新征程上,对‘奔着问题去、扑下身子干’有更高要求。”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专家丁茂战说,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辩证看待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由发展成绩来检验。

如今,在宁德市乃至整个福建,各个地方不断建立健全年轻干部培养锻炼长效机制。

2021年6月,宁德市古田县启动机关干部“四下基层”实践活动,组织年轻干部到农村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调研”。古田县委党校副校长、高级讲师余红辉说,基层是一个大课堂,将年轻干部放在基层上,使他们在锻炼中增强党性,磨炼意志,提高境界和增长才华,让他们“扎根”,加强与群众的感情。

不忘走过的路,才能走好前行的路。

福建社会科学院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所研究员蔡承彬说,调查研究不是目的,而是要做实做深做细调研的“后半篇文章”,力求掌握一手素材和客观规律,持续丰富发展“四下基层”工作机制,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根基。 

下基层转作风建新功

——聚焦“四下基层”与党的作风建设分论坛

福建日报记者 严顺龙

22日,“四下基层”与党的作风建设分论坛在宁德市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四下基层”与党的作风建设的逻辑关系、内在联系、现实意义等,进行了深入交流研讨,从“大力弘扬优良作风、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在新征程上再立新功”等方面碰撞思想、献计献策。

1988年底,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地委工作会议上提出改进领导作风,后来这个提法具体化为“四下基层”。与会专家学者认为,这一工作制度制定出台的出发点,就是结合当时闽东条件差、困难多、百姓生活艰苦的历史背景,转变领导作风、改进工作方法,在密切联系群众中破解发展难题,凝心聚力实现“弱鸟先飞”。

“这项制度制定的初衷,就是直接反对领导干部官僚主义、高高在上的工作作风,彰显了党的群众路线和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与思想方法。领导干部下到基层,不仅可以深入了解世情民情民意,还能为制定政策措施、推动经济发展打好基础。”南京大学教授王浩斌表示,当前国内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问题,各种风险挑战、困难问题比以往更加严峻复杂,因此更需要深刻把握蕴含其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规律,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和路径,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四下基层’抓住了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其实质是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福建省委党校(行政学院)教授刘明也认为,这一工作制度,生动诠释了作风建设的价值意蕴,即“作风问题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执政基础”。

以上率下,是党的作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宝贵经验。“四下基层”工作制度,贯穿着党员领导干部以身作则、以上率下的实践理路。

华侨大学教授陈庆超认为,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时,针对宁德经济发展落后、一些党员干部“等靠要”思想突出等实际,抓住“关键少数”,通过“四下基层”,将问题落实、将工作做细,带动党风政风有效转变。

齐鲁工业大学讲师陈业振说,“四下基层”工作制度的深入推广,持续推动领导干部转变作风,让形式主义得到了有效遏制。“新时期新阶段,要以上率下,紧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聚焦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持续为基层减负松绑,推动力戒形式主义向纵深发展。”

“‘四下基层’的宝贵经验,对新时代坚持、传承、弘扬党的群众路线,具有许多重要启示。”集美大学教授宋帮强说,其中之一,就是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着力打通制约发展的堵点、难点,推动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风关乎事业成败,关乎我们党的生死存亡。专家学者建议,作风建设一直在路上,要大力弘扬“四下基层”工作制度,将其作为新的历史时期抓队伍、转作风的重要抓手,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

“新的历史时期,要继续大力弘扬这一制度,始终坚持改进党的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始终坚持共产党人敢于直面问题并不断开拓创新的政治勇气,以实际行动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龙岩学院教授杨玉凤建议,在具体实践中,要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在一线解矛盾促和谐,进一步发挥群众智慧、在一线找办法促落实,进一步了解百姓所思所想所盼、在一线破瓶颈促发展,进一步做好宣传阐释工作、在一线听意见解疑惑。

新时代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没有捷径、唯有实干。

“当前,要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将‘四下基层’工作制度发扬光大,驰而不息改进作风,大兴务实之风,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把工作抓实、基础打实、步子迈实,在奋进新征程中实干实效、再建新功。”与会专家学者建议。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