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原创新闻> 正文
分享到:

山海人家·共同富裕的故事|建阳“兴”盛,葡萄满枝,仁山村串起致富链

2023-08-10 16:10:44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瑶  作者:肖练冰 郑正华


7月伊始,南平市建阳区仁山村葡萄种植基地处处是一派忙碌的丰收景象。葡萄架上硕果累累,一颗颗葡萄饱满晶莹,青翠欲滴。进入葡萄采摘季后,林远兴每日天不亮就要起来,带上剪刀和筐子,骑着三轮车到基地,开始忙碌的葡萄采摘。

“葡萄采摘要赶早,凌晨四点就要起来摘了,到九点结束,下午四点开始,六七点结束。”林远兴种植葡萄已有二十个年头了,在仁山村是第一批“吃葡萄”的人。

从产业结构单一的省级贫困村,到如今“闽北葡萄种植面积第一村”,仁山村依靠“小葡萄”带动“大产业”,实现了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串起了乡村致富链。

先行先试 做第一个“吃葡萄”的人

林远兴查看葡萄生长状态 东南网记者肖练冰 摄

20多年前,仁山村是远近闻名的贫困山村,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林远兴为了乡村脱贫想尽了办法。仁山村一直以水稻种植为主,亩产值不足1000元,农民收入低。

“香蕉、杏鲍菇、烤烟……尝试了很多农作物,最终都失败了。”霜冻减产、洪涝损毁、销售不佳,每一个困难对林远兴的尝试都是重大打击。尽管屡次失败,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林远兴总结失败经验,综合仁山村的水土、交通、天气等因素,又赴麻沙、考亭等地考察,最终将目光落在了葡萄的身上。

“早期种的品种是京亚,这种葡萄早熟,可以提前占领市场。但口感偏酸,所以销量不是特别好。”尽管仁山村的气候土壤十分适宜葡萄的生长,但销路窄、口感欠佳的因素没能打破种植僵局。

仁山葡萄 东南网记者郑正华 摄

林远兴逐渐意识到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当他再赴考亭学习时,特意邀请了葡萄种植专家谢福鑫下村指导。“2003年,通过谢老师的指导,我们最终确定种植巨峰葡萄。如今,巨峰葡萄已经是仁山响当当的招牌啦!”

作为村党支部书记,林远兴十分明白村民的担忧,之前的失败大家看在眼里,如果没有足够的把握,无法动员农户改种、多种、扩种巨峰葡萄。于是,林远兴先行先试、带头种植。“2003年我种植巨峰葡萄2.3亩,第二年收获颇丰,口感也好。”经历多次失败后,第一次尝到自己种出的甘甜果实时,林远兴心中笃定“这次一定能行。”

随即,他鼓励党员同志带头发展葡萄产业,第一年仅动员23户村民种植葡萄74亩,其中党员占三分之一。第二年葡萄亩产值达到5000元,极大增强村民种植葡萄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如今,林远兴是仁山村的葡萄种植大户。多年来,他发展葡萄产业,带动村民发家致富奔小康,获得村民一致好评。

跨村联建 统一管理推动产业发展

俯瞰仁山村葡萄种植基地 吴大灼 摄

巨峰葡萄打开了仁山村脱贫的一扇新窗。随着巨峰葡萄在仁山村种植的面积越来越大,水吉镇的黄家店村、漳墩镇前溪村、回龙乡均中村等周边镇村也提出要跟着一起种。

“这几年村里有了些起色,但还远远不够。”如何通过发展葡萄种植,找准村财增收好方子,蹚出强村富民新路子,林远兴反复思考。他认为应通过党建引领、资源整合、抱团发展,成立“跨村合作社”。

2006年,仁山村成立了建阳市山溪葡萄专业合作社,从最初本村74户发展到周边3个乡镇17个行政村422户参股入社,注册资金从3.7万元扩充至426.1万元。

采摘完毕的葡萄装箱准备发往市场 建阳区水吉镇供图

“成立合作社是为了规范化管理,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采购使用生产物资、统一时间喷药、统一使用仁山商标、统一销售鲜果运营的‘五个统一’管理模式。大家的葡萄都一样好,都不愁销路了。”作为合作社的理事长,为保证葡萄的品质,搭建销售渠道,林远兴苦心积虑,彻夜辗转反侧。

“合作社的人多了,要求也会更高。”如何落实好“五个统一”的管理模式是个难题,“合作社采购的农资都是严格按照市场的标准来的,如果农户自行使用了劣质农药,那一年的辛苦都白费了。”在林远兴的努力下,他解决了农户恶意竞价的问题,现在农户不出村就可以买到生产所需,既保证质量又节约了成本。

仁山村采取“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民”的模式,目前合作社资产已突破1000万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合作社定期开展农业技术培训,通过理论培训和现场教学,为农户“传经送宝”,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将露天栽培改为避雨栽培,从传统的生产模式到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种植户从一无所知到现在掌握了娴熟技术,仁山葡萄保障品质的同时推动了葡萄产业的健康发展。

强村致富 百姓日子富起来

农户游有玉采摘葡萄 东南网记者郑正华 摄

2017年,仁山村实现了贫困村摘帽。现在,老百姓的钱袋鼓起来了,日子富起来了。走进仁山村,1200亩的连片葡萄大棚在阳光下极为夺目,绘成一幅绝美的葡萄满枝头的画卷。

在林远兴的葡萄种植基地里,游有玉正忙着葡萄采收。她的目光有神、动作熟练,不一会儿就采了满满一筐葡萄。“采摘葡萄看起来简单,这里头也有门道。”林远兴说,村里的农户几乎每家都种植葡萄,多年下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何采摘、如何挑选葡萄都是有讲究的。遇上一些刚入门的新手,容易因采摘、挑选得不够仔细,以次充好而失去客商的信任。

游有玉也是仁山村种植葡萄的农户之一,和大部分村民一样,葡萄是她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在忙完自家7亩的葡萄采摘后,游有玉被林远兴雇请到基地采摘葡萄。“一天有一两百的工钱,还能照顾家里。今年葡萄的价格不错,一亩地差不多可以增收一万多元,村里很多人都靠葡萄产业盖起了新房。”

“仁山村村民通过种植葡萄发家致富,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了3万元,远超建阳的平均水平。通过村集体的资金入股合作社,共同建立葡萄产业园项目,预计可以增加村财收入18万元左右。”水吉镇仁山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游珊介绍道。

丰收的葡萄 东南网记者郑正华 摄

小小的葡萄大大的产业,仁山村实现了由省级贫困村到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华丽蜕变。让广大村民在“家门口”就有活干,日子过得甜蜜蜜。如今,“仁山葡萄”品牌成为闽北地区唯一一个种植葡萄的武夷山水品牌,先后获得中国绿色食品标志A级认证、中国南方优质葡萄银奖、福建农展会和上海世博葡萄节大奖,2017年入选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的专项农产品之一。

建阳区水吉镇依托仁山村千亩葡萄基地,打造了“十里山溪葡萄沟”3200余亩的连片葡萄种植地,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年吸引游客10.8万人次,为周边村民提供就业岗位110余个。山溪葡萄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周边3个乡镇17个建制村、402户社员种植葡萄3200多亩,年产值3700万元,带动周边17个村村集体收入突破10万元,村民年平均增收近3万元。

东南网出品

总策划:曾武华 许上福

策划:王祥楠 林雯晶

监制:许上福

记者:肖练冰 郑正华

视频:郑正华

责编:林瑶 李雅兰

海报:林睿

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