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文教> 正文
分享到:

潮声 | 镇海卫:百年镇海卫城傲 巍峨屹立碧海潮

2023-09-08 10:01:21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作者:赵文娟

image.png

古朴沧桑的镇海卫古城门 陈海山 摄

东南网9月8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赵文娟 通讯员 龙闻)

日前,《龙海区G228线滨海旅游风景道建设实施方案》发布,明确龙海区将建设包括镇海角综合服务区、镇海角驿站在内的5个服务区,完善龙海区滨海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待国道G228线滨海旅游风景道龙海段建成后,镇海卫将成为该风景道上的一处独特景观。

镇海卫位于漳州市龙海区隆教乡镇海村,是明朝为加强海防、抵御倭寇建设的军事机构,至今已有636年历史,与天津卫、威海卫、金山卫并称“明朝四大卫”。

百年镇海卫城傲,巍峨屹立碧海潮。立于沧桑的城墙之上,面朝邈无津涯的东海,数百年前的场景随风而来:城墙上旌旗飘扬,刀枪锃亮,海上舳舻相接,追逐如飞,来自五湖四海的将士世代相袭,坚守“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海防精神。近年来,镇海卫的文物保护工作一直在推进,这座几经沉浮的卫城,也因纷至沓来的旅人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卫城的兴建与沦没

镇海卫的设立可追溯至明初。当时,日本列岛的浪人、武士横行海上,经常以贸易为名到我国沿海骚扰、劫掠,使得沿海居民寝食难安。海防之议沸沸扬扬,朝中不少有识之士主动筹划海防。“习海事”的谋士方鸣大力主张“倭海上来,则海上御之耳,请量地远近置卫所”。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采纳谋士刘基“奏立军卫法”建议,在全国建立卫所,常驻军队,控扼要害。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元璋命江夏侯周德兴在福建沿海要地督建卫所,从福宁、兴化、泉州、漳州四府抽兵一万五千人驻防,建立福宁、镇东、平海、永宁、镇海5个卫指挥司。

据《漳州府志》记载,“镇海卫城在漳浦县二十三都太武山之南,鸿江之上”,也就是今漳州市龙海区隆教畲族乡镇海村。镇海卫城坐落的太武山脉是东南海岸制高点,城内还有后山、古山、召山、曜山、仓山。卫城以东海为濠,以山为城,不仅视野开阔,还有陆上易守、海上易退之利。

《海澄县志》有载,镇海卫周长783丈,城脊宽1丈3尺,高2丈2尺,女墙1660垛,窝铺20个,垛口720个,全部采用花岗岩条石密缝干砌,历时13年2个月才修筑完成。一开始,卫城开东、西、南、北四门,其中,南门和北门是双重城门,又称“瓮门”,设计颇有巧思:倭寇从城外袭来时,士兵将倭寇引进瓮城内,紧闭内外城门,士兵就可以站在城墙上来个“瓮中捉鳖”;两重城门之间的空地是医疗队驻扎的地方,士兵在城外一旦受伤,可在城门内就近治疗。

海风习习,镇海卫默默守护着东南海疆。《镇海卫志校注》记载,嘉靖年间,月港海上贸易活跃,倭寇袭扰加剧。尤其是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二月,倭寇攻击漳浦,烧杀抢掠,使镇海卫遭受惨痛浩劫。在一次次抗倭斗争中,镇海卫出现过桂福、徐麟、王麟、杨勋等武臣数次大败倭寇、擒杀海贼的快意场景,也有过军民齐上阵、“三百丁夫同日死”的悲壮景象。直到隆庆三年(1569年),海盗曾一本引千余名倭寇停泊云霄云盖寺、柘林等海湾,闽广会兵驱船进剿,总兵俞大猷、李锡等联兵合围,才基本平息了漳州境内的倭祸。

顺治十四年(1657年),清政府下令裁镇海卫,并入漳州卫。1661年,新登基的康熙帝下诏宣布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省份大规模迁界内地,镇海卫所辖范围皆为弃土,城内民房被毁,军民饱受迁界之苦。康熙七年(1668年),裁漳州卫。从此,镇海卫成了一个历史名词。但是,因镇海卫城战略位置至关重要,清廷依旧设重兵驻防,并添设四座炮台、二十门大炮。

卫学的兴起与繁荣

在明朝军屯制度下,所有军籍都是世袭,他们与当地百姓一起耕读、抵御贼寇,这种“且耕且战,自筹粮饷”的军屯制度,实现了朱元璋所说“吾养兵百万,要不费百姓一粒米”。

卫所管辖着大量不属于司府州县的田地和人口,军士子弟的教育问题遂显现出来。

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制诏:“天下府、州、县各立学校,军卫亦一并设学。”但卫所系统在明初属草创,在地点上大多位于边疆或者僻壤,出于各种原因,并非所有卫所都能设立卫学。

镇海卫建立之初并未设置卫学,随着镇海卫规制的不断完备,军事防御、生产生活、商业贸易等逐渐稳定,卫所长官开始考虑子弟的教育问题。

明宣德七年(1432年),福建提刑按察使司佥事林时槐建议,镇海卫有才智之士应该去学校接受教育,并遵照常例参加科举。明正统年间,经礼部勘合,镇海卫子弟可依附漳浦县学,但镇海卫与漳浦县距离遥远,求学弟子深感路途不便,巡抚成规向上申请镇海卫自愿私设学校,这是镇海卫学最初发端。

明景泰四年(1453年),镇海卫周瑛中举,这是镇海卫建置后诞生的第一个举人,后来郑普、陈珠于明景泰七年(1456年)、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相继中举,激发了当地长官的办学积极性。明成化七年(1471年),按察使司佥事周谟在镇海卫创建文公祠,聘请老师上课。嘉靖二年(1523年),巡抚御史王以旂应指挥同知徐麟之请,向吏部请奏建卫学,镇海卫学正式成立。

当地长官建设了文庙、明伦堂(孔庙正殿),置办祭器,设立书院,并向上申请政策,确保生员、贡生廪粮常态化。在课程的设置上,镇海卫学以儒学为主,具体课程是礼、乐、射、御、书、数六科。

在崇文重教的氛围中,镇海卫学人才辈出,形成了“旧有镇海卫学,实著闽中。理学经济之儒,指不胜屈;文章气节之士,史有成书”的盛景。据《镇海卫志》记载,明朝镇海卫共出进士36位、举人85位、贡生72位,培养出了理学家陈真晟、周瑛、何楷等,故镇海卫有“武功慑海疆,文教冠闽中”之誉。

作为明代卫所制度下的教育机构,镇海卫学的命运也与镇海卫共同浮沉。《龙海县志》记载:“康熙元年(1662年),卫学迁移,教官奉裁。”直到康熙五十年(1711年),漳浦知县汪绅文在镇海建义学(旧时的免费学校,资金来源为地方公益或者私人筹集),召集学生,捐俸延师,镇海文教薪火重燃,又增设鸿江书院,海疆边城再次响起朗朗书声。

卫学的设立与发展,不仅满足了官舍军余的教育需求,还增进了军民对卫所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起到了教化安民的作用,许多被调离原籍、迁徙到他处的镇海军员后代都以“镇海卫人”自称。

村民世代守护古城墙

镇海卫城轮廓如龟形,城南有象鼻山长伸入海。从空中俯瞰,镇海卫城仿佛一只盘踞在巨象头上的神龟,居高临下地望着万顷碧波,后人曾赋诗“白象渡江似龟形,五星奎聚镇鸿城”描述这里的地理风貌。

村民何振田告诉记者,村里的祖祖辈辈流传着一个说法,镇海卫就像是个圆桶,守护我们的祖先,聚着我们村里的运气、人气,不能让它散开。

怀着对卫城的感恩与敬畏之心,这里的人们世世代代守护着城墙上的一砖一瓦。

今年71岁的何振田,当了大半辈子的垒墙师傅,曾是镇海村南门社第七生产队队长,管理着生产队200多号人。有技能傍身,又有号召力,何振田自是义不容辞地揽下镇海卫南门的维护组织工作。每当南门有石块脱落或墙体倾斜,他就马上敲锣打鼓,组织生产队成员一起来修缮。

“1973年,南城门西侧因年久失修,加上老树根扎入城墙导致墙体变形,发生了严重倒塌,石砖、碎石散落一地。当时,我们先把散落的石砖搬开清理碎石,再根据标号把石砖复位,一块一块地重新铺地基,一顺一丁地把墙砌好,缝隙用碎石填充,30多人用了4天时间才把城墙恢复原貌。40年过去了,都还没有松动。”如今,站在镇海卫南城门下,何振田依然清楚地记得当年抢救古城墙的细节。

600多年来,镇海卫的城门都是由附近村民自发维护,才得以历经沧桑保留至今。

2013年5月,镇海卫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后,卫城的保护修缮工作由龙海区文旅局牵头,聘请有专业资质的机构执行,先后进行了东城门、南城门抢险性加固工程,城门遗址本体保护修缮工程。

镇海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黄少远介绍,为了最大程度保持卫城原貌,避免人为因素破坏,根据福建省文物保护管理有关规定,将城墙内外各向外延伸20米设为严控线,界线内不能有任何建筑物。

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守护下,镇海卫城至今仍保存着较为完整的原貌。城隍庙、东岳庙、孔庙、妈祖庙、南门古街、父子承恩坊等古迹仍静静伫立,向来来往往的人们无声地讲述着这600多年的兴衰更迭。攻炮城、跳火、抬神明海边巡境等从明代军营活动演化而来的风俗也延续至今。

历史与现代交织下的古城

从镇海卫城南门出发,沿着东南方向的小路步行约20分钟,便来到有“福建小垦丁”之称的镇海角——放眼望去,绿油油的草甸尽头,两座红白相间的灯塔静默矗立在蓝天大海之间。

从2016年起,《一路繁花相送》《破冰子》等近10部影视剧在此取景,遗留下来的秋千架、老巴士等设施,为镇海角增添了许多浪漫情调。镇海角渐渐在社交平台上走红,每年都有许多摄影爱好者和年轻人来这里拍照打卡,沉睡的镇海卫城也进入越来越多人的视野。

“镇海卫600多年的历史,不应被淹没和遗忘。”之前,镇海角和镇海卫之间的“人气差”,常常让镇海村的民宿从业者郭忠平感到遗憾。为了让更多游客了解这座古城,郭忠平想了个办法:在民宿一楼餐厅播放有关镇海卫的宣传片,旅客在吃早餐的时候,就能了解到卫城故事。在他的带动下,周边民宿也陆续效仿这种做法,去镇海卫参观的游客也越来越多。

郭忠平常常主动当向导,带着客人逛镇海卫,将古迹背后的历史故事娓娓道来。“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向导,首先要读很多史料,足够了解才能讲好故事。”郭忠平说。

如何传播镇海卫文化,给游客留下良好印象?龙海区文旅局副局长郑晓鹏介绍,2020年开始,7辆观光电瓶车穿梭在镇海角,将城门景点和网红景点串联。随着民宿数量增加,隆教乡成立民宿产业发展中心,每月召开一次安全会,从定价、市场运营、商业区等方面统筹考量,规范经营。此外,当地还结合镇海卫文化,在主要路口摆放卫城士兵卡通雕塑,在通往镇海角的道路两侧民房墙体上,喷绘主题彩绘,让游客的照片里留下更多卫城元素。

2022年,凭借“明朝四大卫”之一镇海卫和“福建小垦丁”镇海角,镇海村入选第六批全国传统村落名录,发展乡村文旅大有可为。

闽南文化生态保护中心文博副研究馆员王丰丰认为,镇海卫城址作为明代重要的海防城址,集历史文化、军事文化、海洋文化于一体,现状空间保存较为完好,具有十分突出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未来,可在专项文物保护规划引领下,推动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各界参与的文物保护利用体系,同时积极探索活化利用途径,利用保存完好的古民居、古街巷和传统民俗文化打造特色体验项目。

听 海

镇海安澜 本固邦兴

刘益清

城墙上旌旗飘扬,刀枪锃亮,海上舳舻相接,追逐如飞,来自五湖四海的将士世代相袭,奋力坚守卫城,代代传承“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海防精神……

这就是位于漳州龙海区隆教乡的镇海卫。位置面海临风,将士意气昂扬,六百年来,卫城屹立不倒,见证一次次中国人民伟大的反侵略斗争,激扬着一曲曲爱国主义的英雄颂歌!

卫城卫所,是明代应对倭寇等外来入侵犯扰者、保卫中华家园的沿海军事指挥中心,包括城墙、炮台、烽墩等防御设施,不少卫城兼办卫学,延师育人,是颇具中国特色的文武兼治兼习机构,在保卫中华民族安全发展、促进中国保土安民固本兴邦上,发挥过独特的历史作用。

闽在海中,海为门户。漫漫海疆,不可一日失防失守。所以,在15世纪世界地理大发现和由此带来全球贸易格局重塑后,明代的海防安全,便上升为国家战略。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采纳军师刘基“奏立军卫法”建议,在沿海要害处,建立卫所,常驻军队,御敌海上。大明帝国皇帝亲自过问关注海防卫所建设,自北而南,天津卫、威海卫、金山卫、镇海卫为代表的一系列卫城,横空出世,威镇海疆,日夜监视应对胆敢来犯的外来势力。

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在福建3000多公里海岸线上,江夏侯周德兴亲自坐镇监督,指挥建设了福宁卫、镇东卫、平海卫、永宁卫、镇海卫等五大卫城,设相应之卫指挥司,并从福宁、兴化、泉州、漳州四府抽兵一万五千人驻防,镇海安澜,成为海防的主要布局和力量所系。明嘉靖朝后,倭寇屡屡犯我中华,抗倭名将俞大猷、戚继光在浙、闽、粤沿海,正是依托各地卫城和群众,转战三省百城,打了一个个胜战,最后肃清倭患。

镇海卫的历史告诉今人,唯有真正做到镇海安澜,才能保卫好和平发展的果实,实现本固邦兴的愿望。

近代以来,清廷腐朽,国力衰弱,海防卫所日趋松弛,两次鸦片战争、马江海战、甲午海战,清政府屡屡落败,中国一步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百姓不仅要受清朝统治者压迫,还要遭受洋人的欺凌和奴役,日子更加艰难。直到新中国成立,压在中国人头上的三座大山推翻了,中国海军、海防建设才逐步迈上全新的轨道。改革开放后,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长足进步,经济社会面貌日新月异,与此同时,我国为保卫现代化建设的成果,加快防卫体系和安全保障能力建设,海陆空及网络安全建设都获得与国家实力相适应的提升,我们的时代,开始进入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最接近的时代。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作出专门论述和战略部署,鲜明提出“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重大要求,充分体现了党中央统筹发展和安全、协调推进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新安全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动态平衡的重大战略考量。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更需树牢安全战略意识、弘扬福建海防文化,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既重全球视野,面海向洋看世界,又要居安思危,常怀镇海安澜固本兴邦之志,善于应对新挑战,共圆中国梦。

放眼福建山海之间,各类关隘、防卫设施众多,历史上为抵御外敌侵扰发挥过积极作用。当前,正值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形势比过去更加复杂,宣传卫城卫所文化,强化主权安全意识,在广大民众中凝聚更加磅礴的爱国主义精神力量,十分必要,也颇有时代意义。

1  2  3  


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