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民生 > 正文

讲好乡村振兴故事系列 (3)|一个密码的破译和一个古村的振兴

2023-09-12 11:50:51 作者:唐颐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亭溪村的古韵适合远眺与俯瞰。

一条清冽的溪流绕村而过,那环绕的形状恰似一条玉带缠腰,称为玉带溪,名副其实。溪畔有古驿道,青石斑驳,草色青青,一头连接着官台山古银矿,一头通往寿宁县城。相传,古时玉带溪畔转弯处建有凉亭,供挑银工歇脚。亭上看溪流,溪流伴凉亭,“亭溪、亭溪”,呼唤声中携带着古雅气息,村名由此而来。

黄墙黛瓦,屋舍俨然,梯田层叠,森林葱郁,在这烟雨迷蒙的小满季节里,眼前就是一幅诗情画意山居图,与水墨画无异。

亭溪村的古韵也适合近观与触摸。

跨过玉带溪,伫立青石桥面,发现溪水石上流,原来河床是一块天然巨石,难怪溪水如此清澈。一株柳杉生长在溪畔,伟岸身躯,高达20多米,树皮深褐色,苔痕斑斑,枝叶苍劲繁茂,犹如一位威武的老军爷,忠诚值守在他的村庄。我问同行的叶生:“这株老柳杉高寿?”答:“可能有大几百年了。我爷爷听他爷爷说,小时候见到的古柳杉,就是这么大。”

古柳杉的根部扎入河床,伸向溪流,几只大白鹅在树根上稍息,又游荡水中。此时此景正应了那首著名诗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的意境。

中共寿宁县委周乃松书记(右一)到宁德市叶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调研

踏着湿漉漉的青砖铺设的小巷,触摸灰黄泥土夯筑的高墙,徜徉在小雨潇潇的老厝之中,仰望密密麻麻、阴阳交盖的乌瓦屋面,古韵乡愁扑面而来,似乎听到了岁月在讲述从前的故事。

据寿宁地方史料记载,亭溪村明代隶属政和东门十二都,清顺治十五年(1658),叶氏从寿宁城东迁居13 公里到此,成为开基始祖。目前尚保留明、清文化古迹马仙宫、凤阳庵、大王庙、炮楼、叶氏宗祠与近百幢较完整的古厝。2019年,亭溪村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

亭溪村的古韵蕴藏着神奇密码。

大安乡徐乡长介绍,自古以来,亭溪村就是远近闻名的长寿村。2021 年统计,全村总人口1500多名,其中百岁老人4位,90 岁至99岁的老人12位,80岁至89岁的老人60多位。堪称“寿宁长寿第一村”。

全村400多户,养育双胞胎的就有15 对,其中一户是三胞胎。

人们猜测,这应该与该村的地理环境、山水生态有关。

2013年,亭溪村被列入省级重点贫困村,省地矿局下派了一位干部驻村任第一书记。于是,具有地矿专业知识的扶贫干部,将眼光盯住了这一片总让人感觉不一般的土地。通过深入勘察与检测,得出的结论果然不同凡响:这里的土壤硒与锌的含量特别丰富。硒与锌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抗氧化、增强免疫力等功效,而人体中的硒与锌主要从日常饮食中获得,长期食用富硒富锌农产品与水产品即是健康长寿的密码。“中国长寿之乡”诏安县,就是一个富硒地域。

叶生的百菊园

寿宁县的土壤勘测成果不断扩大,最终结论是,全县共有富硒土壤58.2万亩,富锌土壤68.8万亩,而且土壤没有重金属污染。这无疑是祖先留给子孙的一笔珍贵遗产。

近些年,随着土壤勘测与认证工作不断深入与完善,中国地质学会成为最具权威的认定机构。2022年春,我们来访之日,叶生兴奋地向大家展示一份属“天然富硒土地认定证书”。认定证书为中国地质学会颁发,土地权属主体:福建省寿宁县大安乡亭溪村,地块面积:绿色富硒土地391.8亩,土壤硒平均含量:0.435mg/kg,证书有效期:2021年8月16日至2026年8月16日。

叶生带领我们去看他经营的几百亩富硒水田。翻越亭溪村后门山,伫立山岬,放眼望去,又让你眼睛一亮。脚下的梯田,大的几亩,小的不过几平方米,全蓄上了水,就像一面面不规则的镜子,高低不平,错落有致,曲线婉约,一直延伸至山脚,在蒙蒙细雨中忽隐忽亮。眼前景色就是一幅人造的山水画卷,是名副其实的大地艺术、大地雕塑。我戏言:“其实大可不必千里迢迢去广西看龙脊梯田,去云南看元阳梯田,寿宁亭溪梯田完全可以与它们相媲美。”

今天是插秧的第一天。叶生解释:“由于今年倒春寒时间长,雨水偏多,秧苗生长偏慢,只需七八人插一天,所以插秧者不多,过几日秧苗长齐了,每天有六七十人劳作。”我发现插秧者多为老农。他们躬身马步,双手开合有序,以退为进,不慌不忙,一会儿,就让身后的水田增添了纵横有序,生机盎然的新绿。观看老农们插秧,堪称是观赏耕作大地的一种行为艺术。

我询问叶生:“你请来的务工者是本村人吗?哪个年龄段为主体?”答:“都是本村人,以70岁为主体,也有40多岁的。亭溪村老人喜欢到我这里务工,因为大家能够一起上山下田,一起吃饭喝酒、抽烟聊天,劳逸结合,集体生活,其乐融融。”

我不禁赞叹:看来长寿村的密码,还有坚持劳动这一条;又不免担心,难道都要等到须发斑白了,人们才回归田园吗?

这里有一条“最长田埂”增强了我的信心,那是叶生投资25万元安装的长达1500米的“梯田运输轨道”。看着这条银色长龙蜿蜒在田垄之间,我想起一句伟人名言:农业的出路在于机械化。

叶生年富力强,精明能干,年轻时在浙江经营超市,见多识广。2013年响应大安乡党委号召,返乡开办农家乐,试水家禽养殖,组织农业合作社等,多种经营,有失败,有收获。2017年选种金丝皇菊、百日菊等优良品种,将260亩山地种成了游人如织的亭溪网红打卡点“百菊园”。多年拼搏,成果颇丰,叶生多次被评为寿宁县脱贫致富与乡村振兴的先进个人,也被选为县政协常委。

2022年初,叶生又流转了200多亩抛荒田进行复垦,试种福香占、红米与野香优148等优质品种水稻,致力于打造富硒锌水稻种植基地,为实现亭溪村富硒锌农产品标准化、生态化生产而奋斗。

如今的亭溪村已成为寿宁县“农旅融合”模范村,“生态休闲养生村”。富硒锌农产品的品牌影响力正在不断显现。

亭溪村古韵悠悠,亭溪村新声昂扬。

古韵新声的主旋律是乡村振兴。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