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文教 > 正文

“方块字是我永恒的乡愁”——旅欧华文作家安静在榕举办文学分享会

2023-09-13 09:28:02 作者:刘益清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9月13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刘益清 通讯员 叶传杰 陈亮)

奥地利,福建。萨尔茨河,闽江。万里之遥,却乡愁浓浓。

初秋的一个明媚下午,在福州台江作协温馨的文人会客厅,从欧陆名城萨尔茨堡归来的闽籍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安静,和数十位作家、文学青年进行了一场无拘无束的文学分享会。

安静原名颜向红,曾任福建人才报副主编、福建教育学院副教授,后旅居奥地利,现为欧洲华文笔会副会长、《欧华文学选刊》总编。旅居奥地利十几年来,她重拾少年时期的文学梦,创作了一批小说、散文、诗歌和文学评论等,刊发于《外国文学评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文艺报》《名作欣赏》《作品》《作家》《香港文学》《华文文学》《台港文学选刊》等知名文学报刊,出版个人作品两部,多次获专业文学奖,还是国家社科基金“欧华文学及其重要作家”和“欧洲华文文学史论”项目组的成员。

近几年,安静的作品获得国内外普遍关注和好评。欧华文学界不少评论家认为,作为一名纯文学作家和文学评论家,她的作品有着丰富的中西文化内涵和充沛的人文情怀,厚积薄发、独具特色。她创作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跨微型小说、散文、文艺评论、诗歌等体裁,文风晓畅、情感饱满,有很强的幽默感,反映了中西文化视野下的多样化人生,贯穿了对乡愁、母爱、故乡、自然等深深的尊崇和爱恋,以及对各种人生境遇的理解和深思,富于包容和大爱。

安静在分享她文学创作的心路历程时,将之归结为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结合。她说,旅居岁月里,生活中无时无刻不感受到中西文化的差异、碰撞和文化孤独,勾起了她浓重的乡愁和全新的思绪,曾以博客创作聊以自遣。201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她给自己欣赏的一位华文作家写了篇文学评论,深厚的文学功底令人折服。由此,她一发而不可收,逐渐步入纯文学创作和评论领域,收获了累累硕果。

在用中文书写和创作的过程中,安静始终感受着浓郁的家国情怀。她说:“在海外,每一个汉语象形方块字,就是我永恒的乡愁,是一味非常好的救赎良药,把我们这些身处异国他乡的海外游子,从孤独中救赎出来。”

“安静的散文集《萨尔茨堡有张床》,将生活表现得卓尔不群。酣畅的人生体验,对各种生活的个性化阐释,在解构苦痛的同时,重建了生活的意义与价值。”诗人、台江作协主席叶传杰认为,安静笔下蕴藏着浪漫与感伤、倾诉与压抑,通过各种女性色彩的夸张和幽默,把人生的无奈和不如意审美化,转化成体验的财富,造成反差与张力,赋予人生以趣味性和喜剧性。

著名当代油画家、福建师大油画系原主任李晓伟教授说:“我是第一次参加文学沙龙,由此也更了解了老朋友安静。在《萨尔茨堡有张床》里,她描写婆婆下葬那天,村里的歌队被请到葬礼上,就在灵柩下放时,响起了如泣如诉的歌声,那一刻,她感觉婆婆的灵魂缓缓升上天国。这个情节的描写,场景感很强!文学,就是要这样发自内心,才能触达灵魂。”

安静的非虚构文学创作,强调以个人视角进行独立写作,细节上讲究动人呈现、诚实原则。故事元素以小见大,使域外世界和人物都栩栩如生。也许是当过多年记者,她的作品有强烈的社会关怀和文化传承,揭示社会问题与文化冲突。但她的新闻式的体验和感受充满了文学性,减少了宏大叙事,更多地关注普通人的生活。“文学、文化、家国情怀,这是安静创作的三个关键词。她的笔下,总流淌着别样的打动人心的情怀。”分享会上,一位诗人这样描述自己的感受。

安静说,海外华文文学的创作面临许多困难,她一路走来,倍感艰辛,也品尝过甜蜜。她最深的体会是,要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虽然大学期间就开始研究文学,但她自己直到退休,才通过拥抱文学,回归心灵的家园。

如何保持对文学的激情?安静认为,要保持自觉性,以深情对待母语的文化自信和超拔的姿态来创作。为此,她经常带领欧华作家参加各种文学创作培训班,一起学习,提高创作水平。

“文学是我的使命,所有今天的努力都是在书写欧洲华文文学的历史。为此,我在花甲之年重新上路,做一名文学‘菜农’,这就是文学的力量。”她饱含深情地说。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