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原创新闻> 正文
分享到:

艺达:矢志打造驱动新能源车的“中国芯”

2023-10-07 23:01:53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蔡秀明  作者:

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观察系列报道

艺达:矢志打造驱动新能源车的“中国芯”

核心提示

近日,记者走进福建艺达电驱动股份有限公司扁线驱动电机智能化生产车间,多台机器臂正灵活地组装着驱动电机配件,另一边的产品实验室内,工作人员正马不停蹄地对刚出炉的新品配件做测试。

专注电机行业30年,艺达在2000年初就认准扁线电机未来的前景,并将其定位为未来战略发展目标。多年来,艺达始终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力,1998年推出车用扁线起动机,2006年推出车用扁线发电机,均为国内首创。2013年,艺达布局商务用车绿色新赛道,摒弃传统圆线驱动电机,自主研发出新能源高效扁线驱动电机,并于2018年实现扁线驱动电机量产。2021年,艺达荣获福建省“未来独角兽企业”称号。目前艺达已建成多条新能源扁线电机定子及总装生产线,年产能达25万台,为新能源车装上“中国芯”。

将圆线改成扁线这一看似简单实则艰难的研发,赋予商务用车更大的设计空间及电池布局,从而带给市场性能更高、续航更长、舒适性更好的新能源汽车。作为我国扁线电机的先驱者,艺达积极带动上下游企业齐头并进,为福建省乃至全国新能源驱动电机注入强劲发展动能。

自主研发 深耕扁线电机

新能源高效扁线驱动电机、节能减速起动机、高效扁线发电机、电控气喇叭、扁线定子……在位于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艺达生产基地和实验中心,记者看到了多款企业自主研发生产的产品。“驱动电机是新能源电动汽车三大核心部件之一,是车辆行驶的动力源,其特性直接影响车辆动力性、经济性和驾乘体验。”艺达生产总监吴继忠告诉记者,相比传统圆线驱动电机,艺达自主研发的高效扁线驱动电机效率高达97%,功率密度达5千瓦/千克以上,体积减小15%,重量降低20%,电机温升降低15%,振动噪声小且体验更舒适,为多领域提供新能源电驱动系统解决方案,同时,更加紧凑的体积可为汽车腾出更多空间布局电池,让司乘人员使用到更高性能、更长续航、更加舒适的新能源汽车,对推动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意义重大。

虽然艺达的扁线驱动电机独树一帜,但研发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新能源扁线电机的验证和自动化生产线的配套,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人才,还要不断试错,攻坚克难。

新能源扁线驱动电机智能化生产车间。受访者供图

人力方面,艺达自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有经验丰富的技术团队进行产品正向研发设计,并与中国科学院海西研究院、国内高校研发团队进行产学研合作。研发资金则依靠外部投资、原始积累和其他产品营收来支撑。

产品研发只能交给时间。扁线驱动电机的关键在于扁形漆包线,此前只有日本、德国等国才有生产,因设备和技术的限制,国内尚无自主生产的企业。为突破这一产品壁垒,艺达一方面积极联系上游企业——位于福州的冠城大通股份有限公司,商谈想法与需求;另一方面,作出了自主研发的突破性决定。

扁线电机定子。东南网记者 谢玉妹 摄

艺达副总经理李强坦言:“如果我们向国外购买,不管是成本还是技术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既然我们拥有自主研发的能力,就要全力以赴打破这种制约!”流淌在闽企血液中的爱拼会赢基因,促使企业把挫折变成驱动力,诞生了艺达首支生产制造设备的队伍。

购买传统圆线,自主研发制造设备,将圆线压制成扁线,再生产扁线驱动电机……凭借强大的生产制造能力,从产品构思到出厂,艺达实现全流程生产,并通过自主发明“双绕组电机”、升级扁线工艺技术,进一步提升产品高效率及轻量化。

一条扁线驱动电机核心部件的生产线,国外需投入1.2亿元,而艺达依靠自主研发设计,同样的设备只需投入2500万元。

10年时间、数亿元研发资金的投入值吗?在李强看来,艺达的企业发展目标和愿景是“民族品牌,驱动未来”,而实践证明,研发出属于我国的新能源高效扁线驱动电机,为新能源车装上“中国芯”,这条路走对了!

艺达实验室里,工作人员正在对产品进行检测。东南网记者 谢玉妹 摄

厚积薄发 引领行业变革

在艺达的带动下,上市企业冠城大通也成功研发扁形漆包线,并成为企业新的营收点。“艺达是先驱者,他们的想法很超前,因为当时我们还没有生产扁线的设备和技术,所以前期比较痛苦,研发成功后,现在成为我们营收最好的一项业务。”冠城大通销售经理严凤告诉记者,作为上市企业,冠城大通与国内外多家车企有合作,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壮大,上游企业也需与时俱进。

如今,冠城大通的扁形漆包线年产量达1万多吨,占企业产品总产量的25%,投入产出比已增长了200多倍。“未来,我们会加大比例,因为对企业而言,这是向上的一个趋势,回报十分可观。”严凤坦言,冠城大通的销售额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屡创新高,艺达提供的思路和合作经验积累“功不可没”。

在艺达扁线驱动电机智能化生产车间内,多台机器臂正在有序操作。受访者供图

在艺达扁线驱动电机研发量产取得成功后,行业内许多企业也随之升级,虽然制造设备和工艺参差不齐,但切切实实带动了行业变革,实现了新能源高效扁线驱动电机的国产化。

如今,艺达已建成了获得国家CNAS认证的实验室和多条扁线电机定子及总装自动化生产线,实验设备超过100台,总实验项目超过250项,拥有近200个产品专利,凭借硬实力赢得国内多数新能源汽车厂家的青睐。值得一提的是,艺达占比80%,数量高达1000多台的生产设备均出自于企业自己的设备研发与制造团队,从根源上实现“自给自足”。

“可以说,艺达较早预判了扁线电机行业的风口,且现在正在风口之上,未来3年,新能源汽车扁线电机渗透率将超过90%。”对于行业及企业未来的发展,李强保持着乐观态度。据介绍,艺达2023年的新能源驱动电机的销售额预计能达到7000万元到1亿元,未来还将呈几何级产出。

已建成多条扁线定子及电机总装生产线。受访者供图

作为泉州唯一一家涉及新能源驱动电机领域的企业,艺达多年来一直深耕泉州“单打独斗”,但泉州市政府对新能源产业的重视与支持,坚定了艺达扎根家乡的决心。在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牵线搭桥下,艺达发挥优势、主动融入区内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的浓厚氛围,与一汽解放、北京福田、东风德纳、合力叉车等企业达成合作,并立下了100万台新能源驱动电机产能的阶段目标。

艺达员工庆祝新能源高效扁线驱动电机成功下线。资料照片,受访者供图

“作为福建省专精特新企业,艺达积极对标宁德时代等行业佼佼者,期待着相关部门能出台更多有利于行业发展的措施,助力我国汽车走出国门。”李强表示,“我们的车走出去了,产品才能走出去。未来,我们将继续深耕新能源电驱动领域,做专、做精,并不断创新,推出引领行业的产品,成就一个中国级乃至世界级的艺达。”

记者手记

创新 专心

东南网记者 谢玉妹

福建艺达电驱动股份有限公司30年的发展历程,始终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力。1998年,艺达推出国内首创的车用扁线起动机;2006年,艺达推出国内首创的车用扁线发电机;2013年,艺达成功研发出新能源高效扁线驱动电机,也是国内首创。

一个全新产品从概念、设计、研发、验证到产品平台化都是一个个艰辛历程。专心成就专业,机会往往是给有准备的人。凭借多年来的技术积淀和布局,艺达自主研发出新能源高效扁线驱动电机,打破了国外垄断,为新能源车装上“中国芯”,抓住了时代的红利,从中脱颖而出,值得学习借鉴。

艺达的新能源高效扁线驱动电机并非世界首创,外国早已有之,但技术和价格也掌握在别人手里。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艺达有着强烈的家国情怀,宁愿花费十年时光、数亿元的巨大代价,也要让新能源高效扁线驱动电机国产化。无论成功与否,这份赤诚就足以让人动容。

记者了解到,艺达在产品研发和技术工艺上,积极倡导自主创新,并投入大量的时间与资金进行研发和验证。艺达电机定子及绕线方法早于2015年获国家发明专利,此后产品技术性能不断升级。为了进一步提升产品高效率及轻量化,2022年,艺达自主发明的“双绕组电机”获评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创新技术”;2023年艺达将扁线U-Pin进行技术创新,研发升级至双U-Pin工艺技术,都是行业首创。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中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站在时代浪潮前,企业唯有坚持自主创新方可乘风破浪,而新能源新技术就是艺达航行的方向。星光不问赶路人,时代不负奋斗者。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广大民营企业拼搏担当、豪情激荡,大有可为。

专家点评

知弱图强方能为福建新能源汽车“充电”

泉州师范学院交通与航海学院汽车服务工程系主任、副教授 邓腾树 

扁线电机在效率、功率密度、散热能力、体积重量等方面已具有显著的优势,被称为是一项将领衔下一代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的技术。艺达的八层扁铜线驱动电机产品性能已达到行业领先水平,福建省乃至中国汽车产业尤其需要这类专精特新企业。

福建现有新能源汽车相关产品技术处于国内前列,新能源动力电池出货量和产业规模均居国内第一,产业链已初具规模,且仍在呈现全球持续领跑、规模加快壮大、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的高质量发展态势。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新能源整车制造规模与影响力不够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配套不完整、研发创新水平与能力较弱、人才供需不平衡等。

福建新能源汽车行业可以按照“补短板”要求,研究引进和培育电机、电控、智能网联汽车和氢燃料电池汽车等产业链缺失环节项目的政策措施;鼓励校企联合开展办学、人才定向培养等,支持企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支持鼓励本科等较高层次的新能源汽车工程、智能车辆工程等专业的办学,提升办学水平。鼓励中科院、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水平单位在闽设立研究机构,助力研发创新水平的提升。

东南网出品

总策划:曾武华 

总监制:许上福

策划:王祥楠 林雯晶

记者:谢玉妹

视频:黄雨昕

责编:蔡秀明

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