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文教> 正文
分享到:

“一带一路”绘蓝图 泉州十年十故事⑦丨教育“沟通桥”铺路,助力中外互鉴共襄

2023-10-19 13:13:11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黄丽红  作者:

【开栏语】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

回望历史,世遗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泉州作为宋元时期的东方第一大港,便利的海外交通与兴盛的海外贸易,曾造就泉州“市井十洲人”的繁华盛景。

放眼现在,这座爱拼敢赢的城市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日趋紧密,近年更是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发达、世界文化遗产城市历史厚重、在外泉商和港澳台侨资源丰富的优势,再续丝路情缘,不断谱写丝路双向合作的生动篇章。

十年来,泉州抢抓机遇,着力推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不断拓展对外开放与合作的新空间,努力将蓝图转变为实景,绘就“奋斗之城”共同发展的画卷。

即日起,闽南网与东南网联手推出策划——《“一带一路”绘蓝图 泉州十年十故事》,从不同领域、角度选取十个具有代表性且富有特色的“泉州故事”,以小见大,展现泉州积极拥抱和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努力、探索、行动与成就。

东南网10月19日讯(记者 苏毓茹) 回望漫漫历史长河,泉州千年文脉绵延不绝。海上丝绸之路,在点点帆影中联通了泉州与世界。共建“一带一路”,让泉州崇文重教的薪火迸发出一朵朵耀眼的火花。

推广汉语和中华文化、加强教育资源共享、拓展交流平台……十年来,泉州不断架设联通世界的教育桥梁,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开展了形式多样、领域广泛的教育交流合作,为共建“一带一路”写下生动注脚。

一个个教育合作项目落地、一批批老师迈步海外、一拨拨留学生出发抵达,“一带一路”上的泉州教育故事正在续写。

何世伟(左二)在为学生答疑解惑

职教出海 培养非洲工匠之师

“我常常在想有多大的缘分,才能有这样的机会去非洲国家授课,这真是一个宝贵的经历。”2022年1月,泉州轻工职业学院副校长何世伟教授带着对非洲大陆的好奇与期待来到了加纳共和国的海岸角理工大学。

何世伟此行的任务,是参与中国航空技术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航国际”)加纳职教项目,为来自加纳15所大中专院校60多名教师进行系统化的教学培训。

学员们强烈的求知欲和求真态度,让何世伟充满干劲。课堂上,学员们总会及时表达自己的想法和不清楚的地方,认真做笔记,积极进行课堂互动。进入实操车间,学员们更是抢着机床练实操,他们有着“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好奇心,何世伟耐心地给学员们一遍一遍演示、指导。

“班上的学员都是各自学校的教学骨干,他们最后可能会是这些院校的领导,我们都希望能够把更全面的知识传播给他们,让这些知识更好地传承。”何世伟说,学员们的学习欲望也让他震撼,他深刻地记得,有一名女学员来上课时带着自己刚出生几个月的孩子,她说孩子太小还需要她的照顾,她非常珍惜这次的学习机会,这是一个折中办法。

经过6个月培训,何世伟的两期学员都顺利出师,他完成了使命即将离开这片土地,而他还有很多伙伴依然留在加纳。

何世伟抱着学员的孩子合影

“项目组有位同事曾说过‘我们的名字不一定会被写进非洲历史,但我们留下的痕迹永远不会被抹掉’,这句话让我十分动容。”何世伟回忆道,项目组中有一名工程师,在女儿出生三个月后就去加纳了,直到女儿三岁了才回国。还有一位老师,结婚后便启程前往加纳。“我们离开后,我们的徒弟会教出他的徒弟……这是一种传承,项目组成员相信每个人都为非洲职业教育尽一份力,这片大陆的面貌会有很大的改变。” 何世伟说。

何世伟异国他乡育桃李的经历,是泉州轻工学院建设“海丝学院”,服务“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建设的缩影。2019年初,泉州轻工学院与中国航空技术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就非洲地区的“TOT”项目(Teaching Of Teachers,即培训教师)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开启了“工匠之师”的培养之路,成为“一带一路”上的“技术驿站”。截至目前,该项目已在肯尼亚、加蓬、加纳等3个国家顺利实施,学校累计选派了8名教师开展酒店管理(西餐、烘焙、酒店服务)、电子电工,木工加工课程,培训当地教师百余人。

学生们在操作机器

“10月份,学校还将选派教师前往马来西亚开展华裔青少年数字能力课程教学,投入教学仪器设备,切实提升学生的数字能力。”泉州轻工学院国际学院院长何振鹏表示。

在建设“海丝学院”的路上,泉州轻工学院积极开展国际化办学,2017年以来,马来西亚、越南、柬埔寨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招收全日制学历教育留学生124人。“中文+职业技能”培训的方式,与多家海外中资企业联合开展员工短期培训、订单培养等系列合作项目,累计培养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1030人,助力中资企业海外发展。

语言为媒 孔子学院架起“连心桥”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泰国农业大学的课堂上,琅琅书声传出,一群来自泰国各地的学生正聚精会神地为参加孔子学院“春诵夏弦”朗诵比赛做准备。

2006年5月,华侨大学与泰国农业大学签署了两校合作建立泰国农业大学孔子学院协议。2008年7月,泰国农业大学孔子学院揭牌,成为泰国第十二家正式挂牌的孔子学院(课堂)。

孙宁田(左六)和学生们的合照

今年,是孙宁田到泰国授课的第五年。出于对海外汉语教学的热爱,2017年,孙宁田从华侨大学研究生毕业后,以志愿者教师身份来到泰国农业大学孔子学院。为期两年的志愿者工作结束后,他又考取了公派教师重返泰国农业大学孔子学院。

五年间,一批批学生学成毕业,或前往中国留学、或入职泰国中资企业、或考进航空公司……都在奔赴更好的未来,而孙宁田也在和学生们相处的过程中收获着许多友谊与感动。

学生写给孙宁田的信

面对第一堂课,孙宁田做足了充分准备,但还是难掩紧张情绪,甚至做梦都是自己站在讲台上。但真正授课的那一刻,学生的热情平复了他的心情,彼此相互配合顺利地完成了第一堂课;当他带病上课时,学生们敏锐地察觉他的不适,主动要求自习让他能好好休息;还有学生在毕业前夕递给他一个信封,装有冲洗的合照以及一封用汉语写的长信,用文字诉说着对老师的喜爱和美好祝愿……回想起一幕幕场景,孙老师仍觉得很温暖。

孔子学院从语言入手架起了一座座沟通之桥。在泰国农业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高惠敏看来,孔子学院实现民心相通的过程是润物细无声的。“我们努力做好汉语教学,帮助学生升学就业,让他们有获得感和成就感,学生们自然而然对老师有感情,对中国有感情。”

通过汉语教学、文化推广及学术沟通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当前,泰国农业大学孔子学院已成为泰国学生和民众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华文化的园地,成为中泰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学院每年都会举办几十场书法、绘画、太极等文化体验活动,在中秋、春节等传统佳节还会举行庆祝活动,推广和普及中国优秀文化。”高惠敏说。

高惠敏正在授课

不仅立足合作院校的课堂,孔子学院还应当地语言培训需求,与当地教育部门和学校合作,开展汉语教学、教师培训、论坛讲座等项目,并积极开展社区汉语服务。截至目前,学院与泰国相关学校或机构已经共同开展了9期泰国汉语教师培训,48期社会班中文培训,95期中文学术讲座。

多年来,华侨大学与泰国、菲律宾当地大学合作共建孔子学院,与缅甸、奥地利当地华文学校共建孔子课堂,还与世界各大洲华文教育机构合作,开办各类语言培训和师资培训班,让语言走出校门、走入民间,架起了不同城市、不同族裔之间的沟通桥梁。

孔子学院开展文化体验活动

学在泉州 是圆梦也是筑梦

来自缅甸的留学生鲁千千,是华侨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大四学生。“我的祖籍在江苏南京,到我这一辈是第五代缅甸华人了。”鲁千千说,从小家里都用普通话交流,父亲也经常向他们提起祖辈的事情。流利的普通话、对祖辈故乡的向往,让土生土长于异国他乡的她,心中对中国的憧憬油然而生。

命运使然,为她打开通往中华大地的钥匙,正是鲁千千的家庭成员们与华侨大学结下的缘分。鲁千千告诉记者,家中有两位哥哥曾留学于华侨大学,其中一位哥哥还在大学里邂逅爱情,这让年幼的她对高校生活,对华侨大学充满了好奇。“在哥哥的鼓励下,高考志愿报名时,我果断报考了华侨大学,”鲁千千笑着说道,“今年哥哥的女儿也被录取了,现在我们家有5个华大人。”

鲁千千(左一)和同学们参加校园活动

受疫情影响,直至今年9月,鲁千千才来到泉州,开启盼望已久的校园生活。在中国生活是怎么样的?中国的大学校园和缅甸的有什么区别?来到中国,缅甸的朋友们纷纷发来关心问候。“由于我居住的缅北地区治安不太好,朋友们常问我,中国安全吗?非常安全!我跟他们说,居住在这里有满满的安全感。”此外,鲁千千还和朋友们感叹中国线上支付的便捷性与快捷的物流。

关于在华侨大学学习最大的收获,鲁千千觉得最欣喜的是性格更加勇敢了。上大学前,她比较腼腆,不善于与人交流,在华侨大学就读后,她明显感受到自己的成长。

讲普通话、吃中餐、交中国朋友,华侨大学的留学生们还用自己的行动架起了中外民心相通的桥梁。

李建浓和同学一起到马来西亚的幼儿园介绍中华文化

目前在华侨大学就读的大四留学生李建浓来自马来西亚。从小在华文学校学习的经历,让他不仅会说中文、写汉字,还熟悉中国的历史,掌握书法、剪纸等传统文化。

受疫情影响,李建浓开启了三年的线上学习生活。在此期间,他积极做一个中马文化交流的传播者。

去年暑假,李建浓组建了一支温暖派送小分队,带着队员前往马来西亚当地的幼儿园,向孩子们讲述年兽传说、七夕节典故等中国寓言故事,并带领孩子们一起学习书法、剪纸,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此同时,寒暑假期间,李建浓还组建了“大马不累”服务队开展招生宣讲工作,向当地高中生介绍华侨大学,分享学习故事,在学生的心中埋下向往的种子。在成员们的共同努力下,“大马不累”连续三次获评校级“优秀汇报团队”。

李建浓(右三)和同学一起领略泉州风光

上了三年的网课,踏上泉州的土地成为李建浓的热盼。2022年12月,当最新的入境消息传来后,他第一时间便决定回到学校,抓紧时间体验线下大学生活。“我很喜欢华大的校园环境,浓郁的绿荫,充满了生机。”虽然来泉州时间不长,李建浓已经领略了世遗的历史风韵,也见识了商圈的繁华。春节期间,他选择留校和同学们一起度过,学校还准备了包饺子、猜灯谜、压岁钱等过节仪式让他觉得十分暖心。

如今李建浓计划继续留在中国读研究生,留在这片祖辈生活过的土地上续写属于自己的故事。“马来西亚的学习氛围比较宽松,到中国读大学后发现同学们都很‘卷’,这推动了我的成长。”李建浓至今还记得,刚入学时看过一个中国学姐丰富的简历,之后他一直鞭策自己用心学习、积极参加各种比赛与实践,如今他也拥有了丰富的经历,朝着更好的未来迈进。

多年来,华侨大学始终坚持立足“为侨服务,传播中华文化〞的办学宗旨,不断完善境外生培养体系,境外生人数逐年增加。目前学校共有各类境外生8067人,来自88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不少留学生来自包括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缅甸等多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