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社会> 正文
分享到:

“一带一路”绘蓝图 泉州十年十故事⑩丨根脉相连,海外新生代续写桑梓情

2023-11-02 10:30:49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作者:陈玉玲 洪泓塬

【开栏语】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

回望历史,世遗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泉州作为宋元时期的东方第一大港,便、利的海外交通与兴盛的海外贸易,曾造就泉州“市井十洲人”的繁华盛景。

放眼现在,这座爱拼敢赢的城市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日趋紧密,近年更是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发达、世界文化遗产城市历史厚重、在外泉商和港澳台侨资源丰富的优势,再续丝路情缘,不断谱写丝路双向合作的生动篇章。

十年来,泉州抢抓机遇,着力推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不断拓展对外开放与合作的新空间,努力将蓝图转变为实景,绘就“奋斗之城”共同发展的画卷。

即日起,闽南网与东南网联手推出策划——《“一带一路”绘蓝图 泉州十年十故事》,从不同领域、角度选取十个具有代表性且富有特色的“泉州故事”,以小见大,展现泉州积极拥抱和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努力、探索、行动与成就。

东南网11月1日讯(记者 陈玉玲 洪泓塬 文/图)向海而生,爱拼敢赢的泉州人“下南洋”闯荡,在当地开始了漫漫奋斗路。一封封侨批隔山跨海纷沓而来,承载着乡愁和情怀。

沧海桑田,老一辈华侨华人的子女大多生长在国外,但地理距离阻隔不了血脉亲情。随着泉州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联系更加紧密,近年来,不少海外新生代带着祖父辈的殷殷期望,踏上了寻根之路,续写与侨乡泉州的桑梓情。

来自马来西亚的“侨三代”庄以仁就是其中之一。在泉州市侨联的帮助下,这位华裔教授在泉州台商投资区找回了失散多年的亲人,最终还选择了留在中国发展。他坦言,这里既是“根”发源的地方,也是充满机遇的地方。

爷爷下南洋开餐厅 孙子回中国任教

庄以仁与泉州的渊源,始于他的爷爷庄木来。

1930年,泉州人庄木来“下南洋”谋生,到马来西亚槟城打工,在当地站稳脚跟后,与从福州来的姑娘组建家庭。怀着对家乡泉州的念想,庄木来在槟城开了一家名为“泉乐园”的餐馆,把泉州人爱吃的蚵仔面、花生汤、海蛎煎、米粉汤等闽南“古早味”搬到了异乡的餐桌上。

槟城,马来西亚的华人聚居区,汇集了众多闽南原籍的华人。身处异国他乡,闽南话成为大家认同身份、抱团发展的“乡音”,而地道的家乡菜更是成了连接家乡、传递共鸣的“乡味”。

昔日点滴,庄以仁仍印象深刻,家庭式的经营模式令全家人都很忙碌,母亲负责的收银台设在餐厅楼梯处,幼年的庄以仁常常坐在楼梯口看着长辈们忙进忙出。说起餐厅菜单,庄以仁如数家珍,但对菜品的发源地却一知半解。

故事的细节会褪色,庄以仁却非常清晰地记得,爷爷在世时常把“泉州”“针茂”等字眼挂在嘴边,向孩子们念叨着“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的故乡在泉州”。  

庄以仁在泉州洛阳桥开展工作(受访者供图)

时间来到1995年,爷爷去世后,庄以仁一家先后移居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之前,都是爷爷在跟老家亲人联系,加上其他一些原因,庄以仁一家与家乡泉州断了联系。2003年,庄以仁到英国求学、任教,一待就是十年,同许多中国学生成为了朋友。学生们回到中国后,时常给他介绍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热情邀请他来中国看看,令他心生向往。

2013年,庄以仁决定到中国发展,在宁波诺丁汉大学任教,成为诺丁汉大学文化与计算机学教授,后又成为浙江宁波市政府引进的“3315”外籍人才,还受聘为泉台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创业导师等。

多年努力多方帮忙 他在泉州寻根成功

“既然来了中国,我一定是要来泉州的,这里有我爷爷的成长记忆。”来到中国后,庄以仁一直在寻找机会,想了却爷爷的心愿。原来,爷爷生前曾几次回到泉州,到老家的庄氏祠堂拜祭,还在当地捐资助学。

早几年,在福州、泉州等地朋友的帮助下,庄以仁从浙江到访过泉州丰泽、惠安等地,走访了当地一些庄氏宗祠,但都没有找到相关线索。最终,在各级侨联的帮助下,2020年12月,在泉州台商投资区东园镇锦厝村针茂自然村,庄以仁发现了爷爷曾留下来的印记。

时隔三年后再忆寻根,庄以仁仍非常感动,他形容“这种感觉很奇妙”。得知他和爷爷的故事后,一群素未谋面的泉州人纷纷站出来帮忙,就足够令人感动。

“我现在才知道,原来‘泉乐园’的,是代表着泉州的意思。”庄以仁说,经多方牵线,他跟居住在针茂村的姑姑庄秀凤一家取得联系。村里保留着爷爷1946年回乡出资建造的三层红砖楼。姑姑一家刚好也住在附近,年近九旬的姑姑还时不时来打扫老房子,盼望着马来西亚的亲人回家。

庄以仁(左)回到爷爷的故乡,与姑姑见上面(许锦龙 摄)

庄以仁(右二)与泉州的亲人合影(许锦龙 摄)

直到2021年5月,庄以仁才第一次踏上了故乡的土地,近距离接触爷爷曾经生活成长过的地方。这一次,他也与姑姑一家在现实中碰面。近乡反而情怯,他紧张地在老房子里走走停停,在二楼墙上发现了爷爷从马来西亚带回来的老照片,当中就有他们一家人的合影。与此同时,爷爷捐资助学过的锦西小学,保存着“木来室”的纪念石碑。

一个个有年代感的物件,构成鲜活的“泉州记忆”。庄以仁回忆道,爷爷非常重视教育,曾说过希望他能读到博士。而庄以仁不仅拿到博士学位,还走上了教书育人之路。过去10年,他在中国培养出9位博士生,这些学生如今在各行各业中继续发光发亮。

在中国生活10年,这位华裔教授非常适应,还做出了留在中国的决定。2022年10月,他拿到了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

走过那么多地方,在庄以仁看来,泉州是一座亲切、接地气的城市。他和团队正在做与泉州相关的调查研究,他将在泉州带学生们做3D扫描项目,把珍贵的泉州古寺庙、古桥也变成永恒的数字记忆,让所有人把回忆留住。

侨领后裔回乡谒祖 让年轻一代知道根在这里

背靠狮子山,前临晋江水,坐落于南安丰州镇九日山东南麓的南安市华侨中学,建校67年培育了4万多名侨中学子,其中有50多位博士。这所学校是由旅居印尼的爱国侨领黄怡瓶首倡,由众多爱国华侨共同协办创建的。

出生于1887年的黄怡瓶是南安丰州顶堡人,弱冠之时南渡印尼,经过廿余年奋斗,逐渐成为印尼著名实业家。1955年,黄怡瓶回国观光,首倡筹建南安华侨中学。1956年,他筹募建校资金,得到众多华侨的积极响应,当年就集资捐建教师和学生宿舍各两座、一座食堂,并招收6个初中班,校园已初具规模。

1957年,学校成立董事会,黄怡瓶任名誉董事长。但遗憾的是,当年其不幸在印尼病逝。弥留之际,黄怡瓶谆谆告诫家人,一定要继承遗志,全部完成华侨中学基建规划。

秉承遗志,上世纪50年代末,黄怡瓶的夫人吴宣化率领后辈捐资,在学校建成了怡瓶楼和育青礼堂。值得一提的是,礼堂中的“育青”二字为黄怡瓶的别号。这两座融合了闽南古大厝和东南亚小洋楼特色的楼房保留至今,经沧桑而愈发典雅,是校园最具标志性的华侨特色建筑。

黄怡瓶光辉奉献的一生,给“爱国、爱乡、爱业、爱俭”的南安华侨精神作了深刻的注解和示范。

多年来,学校校董、校友传承接力,慷慨捐赠,施惠学苑,奖掖后学,蔚为传统。南安市华侨中学从初创时的初中校,成为完全中学,并于2002年通过验收成为省一级达标高中。

相关人员介绍学校情况

10月17日,远在印尼的黄怡瓶孙媳妇——吴春琼,带着儿子、女儿、女婿来到学校,一行人到育青礼堂拜谒黄怡瓶的铜像,到怡瓶楼参观校史馆,并驱车前往育青墓园,向黄怡瓶、吴宣化贤伉俪合茔献花、拜祭。

“这趟行程虽然仓促,但我很感动,这是我第一次来到中国。”吴春琼说,她的祖先也是从泉州过去的华侨,她生在印尼、长在印尼,遗憾迟迟没有回来泉州看看。这一趟,她带子女们回来谒祖,同他们一起看看祖先生活过的地方,要让他们记得根在这里,以后有机会,还要常回来。

在参观学校的过程中,黄怡瓶的曾孙女黄慧芬一路给德国籍的丈夫做翻译,讲述曾祖父的过往。黄慧芬说,她从小就听说有关于曾祖父的故事,这次终于能有机会亲眼来看看,他们一家人都非常开心。

吴春琼(中)带子女们参观校史馆  

以侨为桥双向奔赴 搭建寻根平台

侨乡泉州拥有950万海外泉籍华侨华人,分布于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国25个设区市重点侨乡中位居第一。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新加坡……超过九成的泉籍华侨华人分布在东南亚等“海丝”沿线国家。

他们中既有在政坛崛起的优秀人士,也有在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专业人才,还涌现出众多知名大财团、大家族,如菲律宾陈永栽、蔡启文,印尼黄志源、李川羽李龙羽昆仲,马来西亚林国泰、李耀祖李耀升昆仲,新加坡黄祖耀、蔡天宝等。据统计,以泉州人为主要组织或泉州人担任主要负责人的各类社团有8000多家,许多乡镇、村也成立了海外同乡会、商会,在联谊交流、商务合作、公益慈善、调解维权及促进中外友好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许多泉籍侨亲事业有成、情系桑梓,为家乡的公益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改革开放至今,泉州共接受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捐资总额近150亿元人民币,几乎每个县(市、区)、每个乡镇的教育、医疗、交通、祠堂、寺庙等事业都有侨捐项目。

以侨为桥,双向奔赴。近年来,泉州市汇聚侨心侨力侨智,支持参与泉州侨乡建设,各项工作始终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特别是历时多年打造的南洋华裔族群寻根谒祖综合服务平台,项目一期于2021年4月上线试运行,反响热烈,为海外侨亲寻根搭建了桥梁。根据后台数据显示,每个月都有近5000人次访问官方网站,其中海内外侨亲的点击量占了三分之二。

“海丝泉州走进中菲人文之驿”系列活动在菲律宾马尼拉举办(南洋华裔族群寻根谒祖综合服务平台供图)

今年9月,“海丝泉州走进中菲人文之驿”系列活动在菲律宾马尼拉举办,在线下亮相的平台很是“圈粉”。不少人主动向工作人员询问族谱相关问题,还现场体验了“一键寻根”的便捷,可直接在平台上查找相关族谱信息,并通过3D全景技术“云探访”故乡侨村、“云打卡”家族宗祠。

按照规划,该平台将建立以谱牒方志为核心,包括姓氏宗祠、宗亲社团、海内外侨情、3D影像等方面信息的海量数据库, 建成集姓氏族谱查询、寻根谒祖服务、宗亲联谊互动、社团交流往来、商贸投资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平台。

“去年,我们完成了寻根体验馆建设,今年计划完成400个重点侨村涉侨标志性建筑3D影像采集工作。平台建设各项工作正有序推进中。”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工作人员表示,下阶段,平台将继续收集、整理全省、全国的数据,进一步充实、完善数据库,打造功能更全面的寻根平台,帮助海外侨胞更便捷、更迅速地找到“家”。

世界向前的脚步再匆忙,泉州依然花开四季,春夏秋冬,张开着温暖的怀抱,等候所有游子归巢。

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