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文教 > 正文

假肢为何叫“义肢”

2023-12-12 10:34:33 作者:薛孝斌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在现代汉语中,我们时不时会碰到“义肢”“义齿”“义眼”“义乳”之类提法。这些个“义”,很明显是“假的”的意思。“义”是汉语世界最核心的价值概念之一,但“假的”这一义项是怎样从中引申出来的呢?这个问题似乎从来没有人给出过合理解释。

可以肯定的是,最迟到唐朝,“义”的这种用法已经非常普遍了。《新唐书》第34卷《五行志一》:“天宝初,贵族及士民好为胡服胡帽,妇人则簪步摇钗,衿袖窄小。杨贵妃以假鬓为首饰,而好服黄裙。近服妖也。时人为之语曰‘义髻抛河里,黄裙逐水流’。”“义髻”就是“假髻”,有各种造型,装上以后可以使得发髻高耸,也方便佩戴各种饰品。

“义髻”一直到清朝还在使用。清朝李斗的《扬州画舫录》第9卷说扬州女性的义髻有很多式样。清朝震钧《天咫偶闻》第6卷也提到,在北京的“北四条胡同,则皆闺阁装饰所需,翠羽明珰、假花义髻之属,累累肆间”。“假花”“义髻”对文,“义”就是“假”。

类似的词语还有很多。五代时期孙光宪《北梦琐言》第7卷说的“皂义襕”,宋朝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第9卷《宰执亲王宗室百官入内上寿》说的“金带义襕”……在古代,衣和裳相连的上衣下摆所加的一道横幅,就是襕。所谓“义襕”,则是一种围腰,左右各一片,使用时放在袍衫之外,用腰带系住。

唐朝刘言史的《乐府杂词三首》有这样一句:“月光如雪金阶上,迸却玻璃义甲声。”明朝杨慎的《升庵诗话》卷9解释说:“义甲,妓女弹筝护甲也,替指,或以银,或以玻璃。杜诗‘银甲弹筝卸’是也。其曰‘义甲’者,甲外有甲曰义,如假髻曰义髻,乐有义嘴笛,衣服有义襕,皆外也。”“义甲”就是假的指甲,弹奏古筝时戴上,主要用来保护手指免受磨损,同时可以起到增大筝弦音量等作用。

杨慎《丹铅总录》第8卷《义嘴笛》条说:“器物‘在首曰义发髻,在衣曰义襕、义领’,奇矣。予观《乐书》,有义嘴笛,谓笛外更安笛也,抑又奇矣。”现在年轻人流行穿汉服,我特意咨询过,所谓“义领”其实就是假领子。同书第12卷《义帝》条,杨慎又说:“《乐器图》有义嘴笛,谓笛上别安嘴也。《深衣图》有义襕,谓衣外别安襕也。唐人称假髻曰义髻,又妓女弹筝银甲曰义甲。”他不避重复,再三提及这些名字中带有“义”字的器物,可见印象深刻。他感叹这种用法“奇矣”,说明他也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这种称谓。

杨慎用“皆外也”来说明“义”的这种用法,来自宋朝学者洪迈。《容斋随笔》第8卷有一条《人物以“义”为名》说:“人、物以‘义’为名者,其别最多。仗正道曰义,义师、义战是也。众所尊戴者曰义,义帝是也。与众共之曰义,义仓、义社、义田、义学、义役、义井之类是也。至行过人曰义,义士、义侠、义姑、义夫、义妇之类是也。自外入而非正者曰义,义父、义儿、义兄弟、义服之类是也;衣裳器物亦然,在首曰义髻,在衣曰义襕、义领,合中小合曰义子之类是也。合众物为之,则有义浆、义墨、义酒。禽兽之贤则有义犬、义乌、义鹰、义鹘。”这些词语都是用“义”起修饰、限制作用的偏正结构。

洪迈把所有这些词语分门别类,然后加以说明,其中“自外入而非正”,顶多只算对那些器物特征的描述,不能当作恰当的翻译。清朝学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第19卷《义》条,引录了《会稽志》第19卷的说法:“衣加襕曰义襕,以髲作髻加首曰义髻,此又不可晓也。”钱大昕是顶级大学者,当然知道洪迈的说法,但他显然认为,这种引申用法的理据仍然“不可晓也”。

笔者在“义属”“义合”这种提法中找到线索。《白虎通义·瑞贽》:“臣之事君,以义合也。”《新语·道基》:“骨肉以仁亲,夫妇以义合。”《汉书》第81卷《孔光传》:“夫妇之道,有义则合,无义则离。”《后汉书》第43卷《朱穆传》李贤注引蔡邕《正交》:“盖朋友之道,有义则合,无义则离。”《晋书》第50卷《庾纯传》:“臣闻父子天性,爱由自然;君臣之交,出自义合。”《南史》第14卷《晋熙王昶传》:“骨肉至亲,尚相弃蔑,况以义合,免苦为难。”古代典籍中,类似论述车载斗量,这里不必赘引。

中国文化把人际关系分为五种,就是所谓五伦。根据上述观念,其中父子、兄弟是“天合”关系,君臣、夫妇、朋友是“义合”关系。前者是天然存在、本来就有的,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而且永远不可改变。后者则是通过“义”建立的契约关系,如果不愿意,原则上可以拒绝和废除。譬如在古代,夫妻离婚,就称之为“义绝”。

笔者猜测,“义髻”的“义”,应该就是从“天合”“义合”的分别来的。“天合”“天属”的关系本来就有,与此相对,“义”就有了非天然意思。再进一步,既然不是本来就有,“义”就有了“假的”的意思。“假髻”是跟本来的发髻相对来说的,所以顺理成章可以叫“义髻”。汉朝刘向编《说苑·正谏》:“吾乃皇帝之假父也。”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第2卷:“汝南王拜为义父。”这种没有血缘关系的拟制父亲,现在北方话叫“干爹”,其中“干”指书契,所以粤语称之为“契爹”。

“义”表示“假的”的这种用法,起先仅仅用在人际关系上,后来慢慢再延伸到非人类的器物上,“义髻”之类就应运而生了。现代汉语中的“义肢”等词语,跟这种用法一脉相承。(薛孝斌)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