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文教> 正文
分享到:

福安幔帐戏:一个人的掌上“戏班”

2023-12-24 08:36:53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作者:庄严

image.png

雷伏团展示幔帐戏技艺。

东南网12月24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庄严 通讯员 雷津慧 文/图)

一口道出千古事,十指弄成百万兵;万般妙计由在手,喜怒哀乐从一人。在福安,有这样一个戏种,观众与戏台之间的距离不到一米,仅凭一人就能撑起一场戏。

近日,福安市唯一的幔帐戏老艺人雷伏团一边擦拭布袋木偶,一边陷入了沉思。“这些跟了我大半辈子的老伙计们,从设计制作到登台演出,有哪个不是倾注了我所有的心血。”雷伏团说。

百年渊源 盛极一时

福安幔帐戏(即布袋木偶戏)于清朝光绪五年(1879年)从浙江平阳传入,民国时期和20世纪50年代十分流行。幔帐戏在福安还有许多别名,如布袋戏、指头戏、掌中戏、十不闲、扁担戏、厅堂戏等,这一连串很有特色的名称,揭示了这一民间艺术形式的基本特点。艺人表演时将布袋状的小木偶分别套在五个指头上进行操作,根据剧情的需要,模拟所表演的角色行当。

福安幔帐戏的音乐曲调和唱腔与平讲戏相同,唱词和道白则用本地方言,也可以用普通话,到畲村表演则改用畲语,因此非常大众化,深受群众的喜爱。其演出设备非常简陋,一张普通的小方桌再加一个幔帐足矣。所有的设备,包括乐器、布袋木偶只要一个箱子就全部装下,一条扁担就挑起一个“戏班”。

幔帐戏的演出剧目大多采自明清白话章回小说和短篇小说,如《说唐》《说岳》《白蛇传》《水浒传》《七侠五义》《陈三娘》《锦香亭》等,一般艺人都能表演十多本戏,每本表演两三个小时。这些剧目主要由艺人代代间口口相传和艺人在表演中不断加工创作而来。主要内容一般通过侠义情仇的演绎、忠奸善恶的博弈,来宣教忠孝、仁义和惩恶扬善等,给观众灌输善与恶概念的同时,又具有较强的娱乐性。

“当时全福安大概有20多个幔帐戏艺人,在那个没有电视、没有网络的年代,请师傅来村里演一场幔帐戏,成了农村家庭过年过节最期待的娱乐活动。”雷伏团说。

苦练技艺 用心演绎

今年九月九重阳节,在福安市区七圣宫的幔帐戏演出不知勾起了多少戏迷的儿时记忆。台上雷伏团用方言卖力演出,唱腔丝滑转换,有说有唱,有文有武,表演形式独树一帜。台下观众听得津津有味,不时拍手叫好,三个小时的演出时间转瞬即逝。

幔帐戏是一出独角戏,集吹、拉、弹、唱于一体,全靠艺人一个人在后台手、脚、口并用。有着四十多年演出经验的雷伏团早已习惯了一个人的演出形式,大家看得越入迷,他演得越起劲。

“还记得上世纪70年代时,大人在生产队劳动一天大约只有6毛钱收入,而幔帐戏演出一晚就能赚6块钱。”雷伏团说,1977年从宁德民族中学毕业后,他便拜幔帐戏大师龚家唐为师,成为当时年龄最小的幔帐戏艺人。

龚家唐对这个小弟子的培养十分用心,把所有的剧目都传授给雷伏团。

“那时候家里还要帮助干农活,只要到农闲时我就跟随师父学习。70多个剧目,不分早晚,有时间就背诵,剧情首先要烂熟于心。还有最重要的手部动作,每个角色都有不同的姿态,必须全部掌握。”雷伏团说。

小旦的婀娜多姿、老生的稳重正貌、花脸的凛然威风、丑角的诙谐逗趣,每个木偶都有它的剧情与故事。三年的时间,雷伏团摸索出了大部分角色的特点,凭借着手指、手掌和手腕上的技巧,将各色人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

1983年起,雷伏团开始活跃在闽东和浙南的广大乡村、各大文化活动上。每年50多场演出,场场观众爆满。

“给我一张桌子,我便能给你一出戏。”雷伏团说,幔帐戏表演的不只是戏曲本身,如今福安仅剩自己一位幔帐戏艺人,身上已承载了太多责任。

贴近生活 传承不息

更好地让幔帐戏延绵后世、惠泽观众,成了雷伏团这些年来不断努力的方向。为此,雷伏团不断整理、挖掘幔帐戏传统剧本,还以本地风土人情、农村新人新事为素材,自己编排了数十个节目,获省、市级各类荣誉。

2016年,雷伏团开始主持幔帐戏非遗项目的申报,2017年该项目列入福安市级非遗项目,2022年列入宁德市级非遗项目。目前正在进行省级非遗项目的申报。

2018年初,福安市曲艺协会成立,雷伏团任协会副主席,并负责协会幔帐戏艺术传承中心的工作,坚持组织开展幔帐戏进校园、进村居、上舞台等各种非遗展演活动。同年,福安市理论宣讲文艺轻骑兵成立,雷伏团作为队伍成员,经常参加各种活动。新冠疫情期间还编排了以抗疫内容为主的剧目,成效显著,也扩大了幔帐戏的影响力。

雷伏团还在抖音平台分享自己的幔帐戏日常,吸引广大网民加入学习幔帐戏的队伍,其用户名“走天下”就是他近些年弘扬幔帐戏历程的生动诠释。

“老祖宗的技艺不能丢,还需要靠年轻人来接力。”雷伏团说。在他的努力下,近年来,幔帐戏逐步走进校园,走进企业,走进村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幔帐戏技艺传承行列。

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