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文教> 正文
分享到:

潮声 | 永春五里古街:衔山达海通五洲

2024-01-05 11:05:32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作者:刘益清

image.png

灯火璀璨的五里古街 吴锦明 摄

东南网1月5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刘益清 通讯员 苏福彬 郑梦如)

1月7日,新年后的第一个周末,全面修缮后的永春五里古街将正式开街迎客。

五里古街,一座有着千年历史文化的闽南重镇,作为海上丝绸之路水陆交汇的重要节点名扬海内外,是中国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村、福建省历史文化街区。

一条五里古街就是一部辉煌海丝史:千百年来,历经过热闹与兴盛,见证过鼎盛与繁华,承载着多种文化交融,也曾一度消寂无声。

眼下,承载着众多华侨华人乡愁记忆的这条古街,历时5年多的保护修缮后,整体业态和功能布局得到了更为合理的规划,海丝文化资源进一步挖掘,正以全新面貌登上世界舞台。

(一)

滔滔不绝的桃溪水见证着五里古街的历史繁荣。

从永春县城沿晋江东溪(永春境内称桃溪)乘车一路向西北进发,约2.5公里后,有一条古色古香的古街映入眼帘。据当地人介绍,因其长度在早年间为五华里,所以称之为“五里街”。现存的五里街历史文化街区,简称五里古街,其中主路全长约590米,两侧259间店面大部分为1917年重建的二层或三层楼高土木结构砖柱骑楼。

远在隋唐年代,永春地广人稀,森林植被茂密,溪流水量丰沛,桃溪支流霞陵溪平均水深2米以上,便于舟船行走。

据考证,宋元明清至民国末,五里古街的十三阶、海客巷、新亭路等处,客栈林立,商贩云集。五里古街更是舟楫往来,航运繁盛,许港码头每天往返的溪舟船超过百只。

“剞刳木成舟,

沯泵水中游,

門双篙桨,

彳亍到泉州……”

这首《来去泉州》歌谣,说的就是从许港坐船到泉州的情景感觉。(注:門,拆开读依歪,双扇木门的开门声;彳亍,chì chù,意为慢步行走。)

这里曾会聚四方商贾,山珍海味交易不衰,是数百年繁华商埠。回眸旧时光,犹能闻到车马喧嚣之声,南北贩卖货物特产的各种口音。

几百年来,五里古街是沿海与闽中闽西北山区商贸往来的重要集散地。永安、三明、南平、德化、大田等闽中内陆山区的菇、笋、土纸、瓷器等,由挑夫沿着崎岖山路,肩负至许港,用溪舟船装载着,沿桃溪向下游,转运至泉州后渚港,销往世界各地;永春本地的陶瓷、香、茶叶、香菇、笋干、土纸等,同样到五里街这里集散,走出大山,走向沿海及世界;而沿海的鱼虾、食盐、鱼脯、紫菜、海带和海外香料、珠宝等,同样由溪舟船运至五里古街,再由挑夫肩挑运往福建内地。

到了抗日战争期间,沿海不少机关、学校内迁永春,中国银行、中央银行、交通银行、农民银行及福建银行、集友银行也都在五里古街设立机构,商贸十分繁荣,被誉为“闽南商贸重镇”。

目前,五里古街仍保留有八二三西路、海客巷、八二三西横路、新亭路、十三碣(阶)等商贸遗迹;尚存“瓷帮古道”的古迹和多处明清至民国时期的传统建筑,融合中西方建筑特点的民国商业街风格明显,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

曾经,青石板的长街慢慢老去,两侧鳞片般相扣的店铺门板,斑驳倾斜。如今,经过修旧如旧式的修复改造,上过桐油的木板,依稀闻得到怡人的香气。

(二)

许港的涛声,在客人梦中随满载土特产的木船复苏。

因位于桃溪岸边,拥有直通桃溪、连接晋江、可直航入海的码头,货物往来频繁,山海商贸在此交汇融合。五里街的许港码头也成为海上丝绸之路(又称“陶瓷之路”)的内地首站码头。

古代,德化、永春盛产瓷器。这些瓷器,通过虎豹关、天马山和暗坑岭三条瓷帮古道肩挑至许港下溪舟船,运至泉州,发往世界各地。“前几年从‘泰兴号’和‘南海一号’沉船打捞上来的上百万件的德化、永春瓷器,就是从许港装载上船运往世界各地的佐证。”长期对五里古街文化有研究的林志恩说。

当时的五里古街是闽南著名商贸集市。货物需要流通,便有了许港码头。许港,因为附近聚居大批撑船工、纤夫和造船工,生活穷苦,故称“苦港”,新中国成立以后,才改为“许港”。

“许港可以说是古代永春通往泉州沿海的重要港口,是‘海上丝绸之路’水路的首站,是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重要节点。”林志恩说。

青石的路面,踩过无声,却有一种格外厚实的感觉。宋元泉州的繁华,海外贸易鼎盛,让这里成为衔山达海之地。

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泉州设市舶司。德化的硕杰郑氏家族抓住商机,烧制并收购大批瓷器用“大菜篮”装好挑到许港下船,运至泉州港,再转运往海内外,获利丰厚。与此同时,来做生意的外国人甚多,他们到德化采购瓷器,是从泉州坐溪舟船到五里街,上岸住在海客巷,或到店铺看样品,或找牙人买货物,或到译馆找翻译当向导,再前往德化买瓷器……

海客巷,一条150米长的巷子。

“海客巷,顾名思义就是海内外客商经商客居的地方。什么时候有许港,什么时候就有海客巷。”林志恩说。运到五里街的海产品,被集中到这条巷子里进行交易,不仅有应市的牙行,而且客栈特别多,膳宿方便,居住的多为来自海边的商人。

渐渐地,五里街里的这条小巷子由此得名“海客巷”。据考证,五里古街在唐末或宋初就有海客巷的存在。当时,繁华的街区有两个客人临时居住的地方。一个是溪仔坂、十三阶一带,客栈饮食比较低端,专供德化、大田、尤溪等地挑夫商人过夜歇息;一个是海客巷,客栈饮食比较高端,专供外国和沿海客商经商居住。

海客巷设有商铺、客栈、牙行(即中介所)、译馆、劳役所(专营轿夫、挑夫)、存货仓库等。海客巷里有许多平房大厝,店铺很多,面积很大,延伸连接到“大丘头”(旧菜市后面,五里街影剧院西侧一片),客栈和贸易生意很好。

通江达海,足连世界。林志恩告诉记者,当时,不单五里街商号众多,也有不少发展好的商号远到东南亚及闽西北、上海、广州、福州、厦门、泉州等地设立分店,从此开创了“无永不开市、开市五里街”的传奇。

五里古街成为沟通福建腹地和沿海地带的重要交通枢纽,也承载着众多华侨华人的乡愁记忆。从宋朝至民国年间,永春华侨通过五里街码头,乘着溪舟船,到达泉州港,换乘大船,走向世界。据史料记载,明德宣五年(1430年),已有永春人旅居南洋群岛,在东南亚一带经商人数众多,目前旅居海外的华侨、华裔以及港澳台同胞达130万人,足迹遍布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三)

木窗棂透出的灯光,温暖了一座城,更温馨了八方过客的心情。

历史街区是漫长岁月里形成的兼具人文、民俗、生活和商业活动等功能的载体,商业繁华,也带来了民俗文化的繁华。

踏进这条名为五里街的街区,便踏进永春的历史。这里与其说是一片商业街,更像是永春的民俗文化博物馆,既看得见人情世态、商业风貌、建筑肌理、文化形态,亦能感受到时光缓缓流逝的痕迹与万物交汇的悠悠气息。

目前,五里古街的鼓队舞、南音、装阁、弄狮、布袋木偶等特色民间文艺仍然盛行。永春的商贸文化、武术文化、红色文化、建筑文化、教育文化、纸织画等大多起源于五里古街。

冬日暖阳下,记者走进古街纸织画研学基地,挂满墙壁的纸织画呈现出的“隔帘观月、雾里看花、纱前看人”的朦胧美,令游客啧啧称奇,其中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古迹23景、泉州18景更是吸引众多游客驻足观看。已81岁高龄的纸织画非遗传承人林志恩手脚利索地表演纸织画编织,围观的孩子很感兴趣,纷纷动手体验起来。林志恩说:“看到小朋友也喜欢很是高兴,这门古老非遗技艺将得到传承和发扬。”

相隔不到一百米的佰素心香香坊,一拨拨游客焚香抚琴,熏香品茗,闻香赏画,尽情感受永春香的特色与魅力。琳琅满目的香品、香囊、香串摆满了700多平方米的科普区,体验区里一群中小学生在家人的陪伴下,饶有兴趣地体验手搓香的制香技法。香坊老板黄昱告诉记者:“国泰民安,繁荣昌盛,香文化进入寻常百姓家,其坊每天有几百人前来参观体验。”

在古街尾处的居山陶艺工作室,几个小年轻正在娴熟地拉坯、手捏、上釉、上色,没多久,几件创意兔子形状的陶瓷文创就出现在游客面前。随着五里古街重新焕发生机,在景德镇从事文创工作多年的郑燕梅也回到家乡,从事陶瓷文创工作。“手作下的器物,是具有灵魂性的,正如陶之器,源自泥土却自有奇妙。”郑燕梅说。

更值得一提的是,武术文化交流传播已成为五里古街在海内外声名远播的很重要缘由。历史上,五里古街的许多商人学拳习武防身防盗自卫。不少商人既是商人,又是收徒传艺的拳师。随着商人下南洋经商谋生,也把武术文化交流带到了东南亚一带。

1928年10月,国民政府在南京举办全国第一届国术考试,潘世讽、潘嗣清、潘孝德、李万悦、宋忠达、王忠瑛、林宝山等十人代表永春赴南京考试,结果全部获胜,取得第一名,威震海内外。永春代表团载誉而归,同年冬,在五里街的翁公祠成立“中央国术馆福建省永春县分馆”,集体传授白鹤拳。

1929年8月,应侨领陈嘉庚先生邀请,组成以潘世讽、潘孝德为领队的“闽南国术团”,通过五里街的码头,乘坐溪舟船,前往新加坡、马来西亚各地巡回表演献技,历时一年,享誉南洋各国。陈嘉庚曾作对联两副赠送永春国术队:

谁号东南病夫此耻宜雪,

且年中华国术我武维扬。

勿忘黄帝儿孙任人鱼肉,

相率中原豪杰为国干城。

应海外侨胞要求,该团留下部分拳师,先后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的巴生、槟城、吉隆坡、马六甲、麻坡、居銮等地设立国术馆,传授白鹤拳技艺,为永春白鹤拳在东南亚推广、传播、发展起着很大作用。

(四)

华灯初上,流光溢彩。

五里古街入口处,红砖深巷、人潮涌动、游人如织,浓浓的年味与烟火气迎面扑来。一场2024永春首届海丝欢乐季正在举行。香道表演、文艺演出、白鹤拳演武、民国NPC互动、乐队演出、汉服巡游、腰鼓队巡游等精彩活动演出,聚集着一群群打卡拍照的游人,为当地百姓及外来游客呈现出一场盛大的文化盛宴。

自2018年起,永春县开始推进五里古街的修复改造,由点及面,修旧如旧。县镇两级政府通力合作,选择了其中11间店面进行修缮试验。“在修缮过程中,我们总结了‘整体修复、保证风貌、修旧如旧’的原则,最大限度保持原有的历史风味。”永春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五里街镇原党委书记林玉品介绍。

2019年,永春县启动五里古街修缮工程,创新“以租抵修”,探索“工料分离”,对主要街道两侧房屋进行保护修缮,进行主街路面提级、管线下地、雨污分流等工作,修缮工程于2021年完成。

2022年,该县引入央企华侨城集团运营五里古街,成立五里古街运营中心,谋划“升级打造五里古街和水轮机厂项目”,合作范围为已由政府租赁修缮的180间沿街房屋以及县水轮设备厂,其余沿街房屋仍为原居民居住,在活化古街的同时做到了见人、见物、见生活,留人、留形、留乡愁。

如今的五里街,长约590米,两侧有南洋骑楼风格店铺249间,这条曾经名震闽南的古老街道,已翻修一新,热闹非凡,重现当年的风采与魅力:数百栋百年前的骑楼建筑重新矗立在街区两侧,由老宅改造而成的武术馆、艺术馆通透开阔,餐厅、文创基地、口袋公园点缀其间……

新规划下的五里古街建设了九大景观公园,利用历史文化、侨乡文化、白鹤拳文化、纸织画文化等文化内涵,深度融合文化与旅游,规划满足集散、休憩、游玩、运动等多种功能诉求,在一砖一瓦间,再现永春文化之美,唤醒永春市民的集体记忆,增强文化归属感。“改造后的五里街,正成为传承闽南文化的活态载体,留住海内外永春人乡愁的独特载体,推进永春乡村旅游的全新引擎,实现年轻人文创梦想的魅力平台。”林玉品如是深情地对记者说。

如今,行走在五里古街,脚踩石板路,在街口小店吃一碗特色小吃,在木质骑楼间踱步赏景,在“醋老弥香”闻那股迷人的酸香味道,在“侨韵五里”“古港剧场”“许港记忆”里找到曾经一度逝去的历史,在海丝寻梦、书香文苑、纸织成画、鹤武永春等四个景点徘徊,观看上演着具有地方特色的表演项目,找寻非遗文化的魅力,最后到“寻茶问道”浅酌一杯佛手清茶,已经成为不少当地人的生活日常,也成为游客的“心头之好”。

“近期,纸织画编织、香道表演、手工创意陶瓷制作体验等各项非遗项目在五里古街轮番上演,为纷至沓来的游客奉上文旅大餐。诚邀走进五里古街,开启一场文化漫游之旅。”华城天视常务副总经理戴兆建告诉记者,改造提升后的五里古街不仅增添了活力,也为游客带来了独特的文化体验,复现了海丝原点人头攒动、川流不息的盛景,让人们重温五里古街的“海丝繁华”记忆。

听 海

海丝寻梦 老街新生

□刘益清

这里是衔山达海之地。

这里是历史积淀厚重之区。

上承千年文脉,下启美好未来。踏进这条俗称五里古街的历史街区,仿佛时光倒流,昨日重现。在曾经漫长岁月中颓老的古街巷,经过5年多“修旧如旧”的改造,五里古街脱尽沧桑,焕发了青春,展现出新的活力,但亲切的民俗味、古典的闽南街区风韵,仍活脱脱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有酒吧、创客空间,亦有土货店、小吃铺,还有茶馆、香道体验馆、民宿……鲜活灵动的业态,让人走过一条亦老亦新的长街,就能轻易穿越古今,足连世界。

这样的街区,因时光沉淀而美,因风物荟萃而美,更因人文蓬勃而充满魅力与活力!

这样的街区,因山海的勾连不断,而颇具生生而化的气息。

这样的街区,是一座城的会客厅,一个地方的个性名片。

五里街修复重现生机,是福建历史老街保护的一个典范,一个可资借鉴的好样本。历史风貌修复完整的五里街,是过去与现在对话的一个坐标,是容纳历史与开启未来的一个载体,是山区与沿海携手聚合、一起走向世界的一个出发地。

历史街区是漫长岁月里形成的兼具人文、民俗、生活和商业活动等功能的载体。在福建,近年有不少老街区在保护的前提下修复,获得新生。

福州三坊七巷、上下杭,就是保护与功能活力重构的典型。三坊七巷被誉为藏着“半部近代史”的著名坊巷,修复后较完整保留明清格局和建筑风格,不少近现代名人如林则徐、沈葆桢、严复、林觉民、冰心等的故居,修复并对外开放,吸引了众多游客。

厦门中山路,泉州中山路,一样以中山先生名字命名的老街区,堪称闽南历史街区的“双子星”,长廊,骑楼,外饰红砖,可蔽烈日,可挡风雨,是闽南与东南亚建筑风格融合的老街经典,走在其间,有一种别样的温情与浪漫!

莆田是千年兴化府古城,位于市中心的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内,分布着街巷格局保存完好的大路街、县巷、后街、衙后路、庙前路和坊巷等6条古街。作为莆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组成部分,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建于宋太平兴国八年(983年),古街巷纵横交错,古建筑连成一片,是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其间蕴藏了一座古府新市的历史密码,古街巷、古谯楼、古民居错落有致,街巷内涵人文氤氲,外接自然田园山水之秀,去年以独特保持完整的古城风貌和山水城相融之典范,一举摘下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金字招牌。这个街区通过保护修缮、丰富业态、打造“非遗一条街”等举措,老街区焕发新活力,是人们旅游休闲的热门打卡地,还成为央视《非遗里的中国》(福建篇)拍摄地。

长汀店头衔,寿宁斜滩,顺昌洋口,建阳书坊古镇区,毗邻溪河码头,商业发达,都是连着山区与沿海的节点,曾经繁盛一时。特别是书坊古镇,曾是建本印刷的大本营,从这里刻印的雕版古籍,沿建溪乘船下闽江,抵福州,并出海到东亚、东南亚,成为海内外读书人的至爱。

历史街区的价值,在世界都获得普遍性的重视,不少著名城市,以拥有和保护好一片老街区引以为荣。美国纽约曼哈顿历史街区、日本京都的衹园町历史街区、法国巴黎的香榭丽舍大道、丹麦哥本哈根的斯特罗格特、匈牙利布达佩斯的兹里尼·乌塔街、克罗地亚杜布罗夫尼克市中心的斯特拉登街……都是以老街、老建筑、老店铺和古老的文化遗存吸引了全世界的游客和购物者。

老街区是了解当地历史文化的最佳窗口。如西班牙巴塞罗那高迪街区,就以保留诸多老建筑闻名遐迩。高迪是巴塞罗那的著名建筑师,他的建筑作品独具匠心、风格独特,深受世界各地游客的喜爱。现今高迪街区包含了高迪的多个建筑作品,如圣家堂、巴特罗之家等。在这里,您可以欣赏到高迪的创意与天才,感受到巴塞罗那丰富的文化底蕴。韩国首尔仁寺洞街是韩国首尔市钟路区一条古老的街道,名字起源朝鲜时代,由宽仁坊和大寺洞两个地名组合而成。早期是官府与贵族密集的地方,在日本占领韩国的后期,没落的贵族把家里的物品拿出来变卖,古董店应运而生。现在的仁寺洞有着众多的画廊、美术馆、古董街、工艺品商店,聚集了全国超过40%的古董店铺,是韩国著名的文化艺术街。印度德里的月光集市是当地最古老繁忙的集市之一,据说因月光倒映在水渠中而得名,早年曾聚集许多国家的商人来此营商,现在则是自由行的绝佳景点。

从世界范围看,保护老街老建筑,是传承历史文化文脉的有效方式,老街在,我们的根和乡愁,我们的出发地和精神归宿,就恒久存在,从兹绵绵延展到远方,到花开梦圆的美好家园。

1  2  3  


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