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民生 > 正文
《福建省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
www.fjsen.com 2024-01-19 08:29:37   来源:福建日报    我来说两句

附件:

1.干部教育培训量化指标

image.png

image.png

注:

1.集中培训主要包括以下4种情形:

(1)经组织选调参加的脱产培训;

(2)参加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

(3)经组织统一安排、在规定时限内参加并完成学习任务的网络专题培训;

(4)由组织安排,采取线上、线下等方式,在特定时间、指定地点参加的集中宣讲、专题讲座等。

2.网络自学学时,主要指干部个人在组织人事部门认可的网络培训平台完成的学时。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计划

1.组织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集中轮训。省委组织部负责组织省管干部到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开展专题轮训。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抓好各级干部集中轮训。福建干部网络学院开设学习专栏。

2.省委组织部制定新一轮省管干部5年脱产进修计划。各地区各部门统筹制定年度培训计划,组织各级各类干部参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集中培训。

3.省委组织部每年安排部分省管干部和一定数量处级领导干部到党校(行政学院)等进行理论学习,每年安排50名左右理论骨干到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参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研修班。

4.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组织编写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培训特色教材,组织好课程评选活动,积极申报纳入中央组织部向全国推荐的好课程、好教材。

5.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建设一批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生动实践的现场教学点,打造精品教学路线。

3.“一把手”政治能力提升计划

1.就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定期举办省管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

2.市县党政正职每2至3年至少接受1次系统的党的创新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省委组织部配合中央组织部有序安排设区市党政正职、县(市、区)党委书记到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等参加相关培训,在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举办县(市、区)党政班子成员政治能力提升专题班,合理安排县(市、区)长参加培训。

3.抓好县乡党政正职任职培训,省委组织部在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举办新任职县(市、区)党政正职专题培训班、乡镇(街道)党政正职培训示范班,在其他培训班次统筹安排县(市、区)党政正职参加培训,各设区市抓好乡镇(街道)党政正职培训全覆盖。

4.各地区各部门抓好各级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同志政治能力培训。

4.年轻干部理想信念强化计划

1.各级组织人事部门研究制定新一轮年轻干部培训工作计划。

2.分类分级开展年轻干部培训,有计划地安排优秀年轻干部到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培训,5年内完成轮训。

3.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每年春季、秋季学期举办中青年干部培训班、政治能力培训班、选调生专题培训班,统筹处级干部进修班等班次,省委组织部重点选调厅级年轻干部、处级优秀年轻干部参加培训。省直机关组织人事部门、市县党委组织部分层分类制定调训计划,确保各级领导班子中的年轻干部每2至3年至少接受1次系统理论培训。

4.配合中央组织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每年举办新录用公务员初任培训班。办好处级公务员新任职培训班、选调生提高班等。

5.各地区各部门根据年轻干部不同成长阶段特点,用好红色资源,加强初任培训、任职培训、在职培训和实践锻炼。注重依托古田、谷文昌干部学院和南平市廖俊波先进事迹教学中心、下党党的作风建设教育实践基地等党性教育培训机构开展年轻干部政治培训。

5.干部履职能力提升计划

1.省委组织部每年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家级干部学院、国家部委干部培训机构、高校等举办干部履职能力短期专题培训班,有计划地调训省管干部,3至4年轮训一遍。

2.省委组织部会同相关业务厅局,每年确定若干个专题,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安排相关领域的市、县、乡干部参加培训。各设区市针对本地工作重点,每年开展3个以上专题培训。

3.省委组织部每年安排不少于1/5的省管企业领导班子成员到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干部学院培训。省国资委分类分级、统筹抓好省管企业其他人员的培训。

4.省委组织部会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分行业举办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培训班,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参加培训。

5.省委省直机关工委每年举办专题研修班,有计划地调训省直机关处、科级干部;省委省直机关工委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省直机关党务干部参加示范培训。

6.配合中央组织部及有关部委,举办公务员对口培训班次。

7.省委宣传部、省委统战部、省委政法委、省委社会工作部会同有关部门,每年选调一定数量的相关领域工作骨干,到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省社会主义学院、干部学院等培训机构培训。

8.省人社厅会同有关部门,实施知识更新工程,每年培训一定数量高层次、急需紧缺和骨干专业技术人才,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

9.省委组织部每年开展基层干部示范培训;各设区市党委组织部每年至少对乡镇(街道)党政正职和分管党建工作的副书记、组织委员培训1次;各县(市、区)党委组织部会同社会工作部每年至少对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和村(居)委会主任、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培训1次,对村(社区)其他干部每3年轮训1次,加强村(社区)后备力量培训。

10.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各自职责和工作实际,开展各级各类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能力培训。

6.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质量提升计划

1.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研读工程,推进党性教育学科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品牌教师培养计划、青年教师培训计划,推广“名师带徒”、“结对子”等方式;健全办学质量评估长效机制,不断提高教学科研和管理服务水平。

2.深化和巩固县级党校(行政学校)分类建设成效,扎实推进县级党校(行政学校)分类建设,进一步压实党委主体责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统筹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教学质量水平、增强办学保障能力,巩固应建尽建要求,因地制宜推进县级党校(行政学校)办学体制改革和办学模式创新。通过跨区域联建、资源共享等,推进乡镇(街道)党校规范化建设,强化县级党校(行政学校)对乡镇(街道)党校的业务指导。

3.推动各级党校(行政学院)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牵头,建立省、市两级党校(行政学院)教师到县级党校(行政学校)授课、课程联合开发和科研成果评价激励等机制。

4.古田、谷文昌干部学院在党性教育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深入挖掘利用红色资源,提升办学能力,不断推动规范化、特色化、内涵式发展,进一步提升在全国影响力。加大学科带头人引进力度,实施名师培养工程、骨干教师能力提升计划,着力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抓实评估反馈问题整改,提升学院办学水平。

5.部门行业培训机构、国有企业培训机构注重师资培养和课程建设,提升办学水平,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培训体系。组织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稳妥推进部门行业培训机构优化整合工作。

6.支持条件比较成熟、具有地方特色资源的设区市委党校(行政学院)创建省级党性教育干部学院。

7.干部教育培训教学提升计划

1.精品课程建设。省委组织部、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开展全省干部教育培训好课程推荐评选,5年内推荐100门左右全省好课程。市、县两级组织部门、党校(行政学院)加大精品课程开发建设力度。

2.优质师资建设。加强骨干师资培训,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5年内将市、县两级党校(行政学院)教师培训一遍;加强新入职教师培训,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每年举办全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新入职教师示范培训班。积极推动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优质师资共享。省、市两级党校(行政学院)定期公布优质师资库,鼓励省、市两级党校(行政学院)教师到基层党校(行政学校)、省党性教育干部学院支教。

3.优质教材建设。省委组织部、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开展全省干部教育培训好教材推荐评选,5年内推荐10种左右全省好教材。

4.精品案例建设。省委组织部、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定期挖掘推送典型案例,编印案例集,组织干部学习使用;推荐评选的全省好课程好教材中,案例课程、案例教材均不少于1/3。

5.精品教学点建设。省委组织部、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制定全省现场教学点建设管理办法,强化现场教学标准化建设,定期开展现场教学点推荐评选工作。加强政治把关,落实现场教学点建管用责任,建立教学内容、物品资料使用、学员管理等“负面清单”,及时排查风险点,坚决防止“低级红”、“高级黑”。建立现场教学质量评估办法和指标体系,开展教学测评、项目评价和综合评估,推进整改提升,实行动态调整,对政治上存在问题的予以调整或撤销。

8.干部网络培训提质增效计划

1.创新网络培训形式。推广线上线下融合培训模式,积极运用“云课堂”、“周末学堂”、“主课堂+分课堂”、“大分散+小集中”等载体方法,克服工学矛盾,提升培训效益。

2.加强网络课程建设。提升课程设计、编辑、制作水平,开发图文、影音集成交互等多种形式的网络课程。组织评选精品网络课程。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教师根据教学需求开发网络课程应计入教学工作量。

3.推进“智慧课堂”建设。鼓励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应用,打造沉浸式、情景式、体验式的学习场景,推动干部学习数字化、智能化。

4.提升网络培训成效。探索设置网上班主任、学习管理员等,完善学习督促、提醒等制度。探索创建网上研讨室、在线学习社区等,加强学员、教师间的互动交流。规范学员网络学习行为。改进网络学习成效考核方式,探索季度督学机制。

5.强化网络培训保障。优化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为开展中央全会精神集中轮训、“云课堂”等提供网络保障。

1  2  



责任编辑:周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