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文教> 正文
分享到:

深读 | 文脉传承的“今生”故事——追记泉州老市长王今生

2024-02-02 10:32:03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作者:郭雅莹 李向娟

image.png

王今生(中)在1985年6月召开的中国南音学会成立大会上,力陈南音的重要地位。(资料图片)

东南网2月2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郭雅莹 李向娟)

半城烟火半城仙,千古风华千古情。

临近春节,泉州西街人潮涌动,开元寺内游人如织。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纷纷“打卡”世遗之城泉州,聆听导游讲述这座千年古城的故事,感悟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

“泉州古城的历史文脉能保存得这么好,离不开一个人的无私付出与果敢坚守。他就是1958年2月至1961年11月担任泉州市市长的王今生。”对于老一辈泉州人而言,特别是泉州本土历史文化界的专家学者,他们一直感怀王老对于文物保护的那份坚守与真情——

“是他挡在红卫兵面前据理力争,开元寺才没有遭到破坏。”

“是他主持重建了承天寺、崇福寺、威远楼、少林寺等古刹古建,保护了泉州的历史文化古迹。”

“是他牵头组建了泉州历史文化中心、中国南音学会、泉州方言研究会、泉州南少林研究会等文化团体,延续了泉州文脉。”

“没有王今生老市长,就没有今天的世遗泉州!”

……

“要砸开元寺,就先从我身上踩过去”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保护文物就是保护历史。身为地方主政者,王今生是怎样倾其一生保护泉州文物的呢?在泉州历史文化中心,10多位与王今生有过交集的泉州历史文化界专家学者,你一言我一语地讲述着关于王今生老市长保护文物、珍爱文化遗产的动人往事……

1966年,“文革”初期的一天,时任泉州市委副书记的王今生接到报告,有一群红卫兵正在开元寺门口,企图捣寺毁佛。得知消息后,王今生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用身子挡在了开元寺大殿前。

“我向红卫兵讲述开元寺的历史价值、文物价值,经过一番辩论,最后我说,如果你们对此还有意见,我们可以函电请示周总理。”多年之后,王今生在写给泉州鲤城区政协文史委诸同志的一封信中写道,“在我的劝说下,终于说服了红卫兵,他们不但没有采取过激行动,反而留下几个人来参加保护工作。”

“那天我父亲也在,他说当时情势危急,红卫兵气势汹汹,几欲冲进大殿,是王今生老市长据理力争,情急之下喝道:‘你们要砸开元寺,就先从我身上踩过去!’红卫兵这才冷静下来听王老耐心解释。”泉州市木偶剧团原团长王景贤回忆道。

之后,开元寺又两次遭到红卫兵冲击,为保护佛像等珍贵文物,王今生便命人用竹篾将佛像及大殿遮围起来并贴上革命标语,同时加强了保护措施,这才让千年古刹躲过了一劫。

然而,在开元寺的不远处,承天寺就没能逃过这场劫难,不仅庙宇被毁,就连铜佛都险些被熔。“承天寺被毁翌日,文管会周海宇急着来找我说,腐植酸厂将承天寺铜佛运去,准备熔化。我得知后,即电话通知厂支书‘头脑不要发热,要冷静对待,该铜佛不得熔化,要保护,我即派人运走’。”在信中,王今生这样写道。也就在当晚,泉州铜佛寺被砸毁。所幸,两座寺庙的剩余佛像都被王今生连夜组织人手紧急运走,送到开元寺水陆寺中保护起来。

“‘文革’初期,泉州市委对开元寺的保护,有提出明确的意见,但没有确定负责人,由于我是分管文教的副书记,自觉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在信中,王今生还分析了开元寺能得到保护的原因,其一是有省政府关于开元寺保护的文件,其二是泉州人民对开元寺、洛阳桥有着深厚的感情,其三是时值“文革”初期,情势尚可控制。而对于自己的挺身而出,他却只字未提。

后来时局动荡,王今生身陷囹圄多年,再次归来已是暮年。尽管退居幕后,但王今生对泉州的爱丝毫没有减退。他时常说:“比起战争年代牺牲的同志,我是一位幸存者,我只求为泉州人民做好事来报效泉州。”

1982年,泉州被评为首批24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这让王今生和当时一大批泉州文史界人士大为振奋。改革开放初期,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旧城改造热,泉州也难免出现各种声音,而王今生一直立场坚定:“名城不可再生,毁了会后悔啊!”

“没有王今生,就没有承天寺的重光”

保护文物就是保护中华文明资源。在泉州文物保护的历史中,王今生和他的同事们有过抗争,有过遗憾,更有过让文物再现芳华的激动。

曾经,一些历史文物遭受破坏,难以复原,令王今生痛心不已。1983年,王今生在接到时任世界僧伽协会副会长、新加坡佛教总会主席的宏船法师重修承天寺的重托时,二话不说便应承下来,从此开启了长达6年的重修之路。

那是王今生与宏船法师的第一次见面。看着当年出家的承天寺只剩下断壁残垣,宏船法师悲恸不已,凄凉地对王今生说:“王先生,寺毁已成历史,就不再提了……你我合力把它修复吧!”王今生感动于他的爱国、爱乡、爱教的拳拳之心,不顾年届古稀,欣然应允。

在此后的6年间,王今生几乎把全部的心血都花在了承天寺的修建上。在王今生看来,复建承天寺最重要的是要还原其风貌。于是,他不辞辛劳,收集资料,主持设计,亲自出面特邀国家文物局著名文物古建专家杜先洲担任该工程总顾问,邀请各方面的知名匠师,依照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版图的规制、形制和工艺,精心组织复建营造。

“工地里几乎天天都看得到王老的身影。他不顾年迈,卷着裤管就到现场去了,常常一待就是一整天。”国家级非遗项目“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福建省泉州市古建筑有限公司董事长蒋钦全说,“我所在的古建公司,就是当时王老一手组建起来的。”

经过6年殚精竭虑,一座座古香古色的殿宇拔地而起。其间,宏船法师回承天寺视察复建工程时,老泪纵横地握着王今生的手一再感谢道:“我万分相信你!”1990年10月23日,承天寺重建落成开光,目睹盛景重现的宏船法师由衷感慨:“没有王今生,就没有承天寺的重光。”

古刹重生的消息不胫而走,王今生的名字也在祖籍闽南的海外侨胞中传开了,人们纷纷找上这位无私的老人,希望他能继续主持修建那些被破坏的古建古刹,王今生从不推辞——

1986年,受泉州市政府委托,主持重建威远楼;1988年,主持开元寺落架修缮;1992年,主持复建泉州少林寺;1996年,主持漳州南山寺落架重修;2001年,完成崇福寺修缮工程……还有延福寺、铜佛寺等。

在离休后的近20年里,王今生主持修建的殿堂楼阁多达20余座,成了国内地方上修复保护古建筑的先行者、业界没受过系统教育的“无证专家”。在此过程中,他收集了许多闽南古建筑的文字和实物材料,并组织专家写作了《泉州古建筑》一书。

在中国古建筑博物馆筹备时,他不辞辛苦,千里亲送资料。著名古建专家马瑞田曾这样评价他:“王老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一批提倡修旧如旧、维护古建筑的老行家,他对中国古建筑博物馆、对保护中国文化和闽南传统建筑功莫大焉!”

如今,秉承王今生遗志,蒋钦全依托古建公司,培养了一批古建匠人,承接的建设业务遍布东南亚,已然成为文物古建修缮修建界的生力军。“我们要发挥爱拼敢赢的精神,开拓进取,让王老创建的公司为家乡传统建筑文化传承作出更大的贡献!”蒋钦全说。

“他言传身教,团结了保护文脉的泉州力量”

“泉州,包括周围若干古老的集镇,始自晋、唐,延及五代,特别是宋、元以来,一贯是闽南主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海上交通发达,素称名港,存留有陶熔中外品类繁多的历史遗址、文物、图集、谱牒和光辉绚丽的文化艺术。”1983年,王今生在写给时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项南的信中这样描述泉州。

彼时,泉州刚刚被列入首批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在深感振奋之余,纵观这座“疮痍满目、濒于凋毁”的文化名邦,如何守护这份沉甸甸的荣誉,赓续泉州地方文脉,王今生等有识之士忧思万千。经过大家的讨论酝酿,一个成立“泉州历史文化中心”的倡议就此诞生。于是,便有了王今生的这一封信。

他在信中写明中心的宗旨:“以结集志士学人,并负责筹集资金,逐步开展对地方历史文化艺术及文物的保存、整理、研究、继承,对历史遗址、古建筑、碑刻的维修保护,对文物的收集维护、地方文献的整理出版等工作。”

不久,信件得到了省政府办公厅批复,省委、省政府同意成立泉州历史文化中心,并明确要求泉州市政府“给予必要支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和管理好泉州这座文化名城”。

泉州历史文化中心很快汇集众多文史精英,在他们的努力下,泉州南音研究会、泉州方言研究会、泉州南少林研究会等文化团体先后成立,创办了《泉南文化》等刊物,编著了《泉州古建筑》《南少林寺在泉州》,出版《泉州历史文化丛书》,40年间,相关研究成果可谓“遍地开花”。

其间,值得一提的是王今生对南音的传承保护。早在解放初期,出身弦管家庭的王今生对南音的传承就尤为关注。“上世纪50年代,王老就成立了泉州市南音研究社,并在1960年抢救性组建了泉州民间乐团,也就是泉州南音乐团的前身。”泉州市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研究会长、泉州市南音艺术家协会主席陈日升说,“在他的鼓励和倡导下,泉州还首开女子学唱南音的先河,培养了一批南音大家。”

1983年,王今生在海外参加革命时的老领导、时任中央音乐学院名誉院长的赵沨因公出差到泉州,王今生向他力荐南音。经过一番考察,赵沨感慨道:“南音是活的中国古代音乐。”1985年,两位老人一拍即合,共同倡议发起成立中国南音学会,引发海内外学者研究南音的热潮,为探讨研究南音及其历史源流、发展规律贡献了许多论著。

除了南音,王今生对泉州的木偶戏、梨园戏、高甲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抱有极深的感情。在市长任内,王今生就曾组织人手深入民间,收集木偶戏传统剧目脚本“落笼簿”。在特殊时期,王今生还担保起用了处境艰难的高甲戏《连升三级》编剧王冬青和《泉州木偶戏线规》整理者吕文俊,为泉州地方戏曲传承“保驾护航”。

2009年7月3日凌晨,王今生逝世。举殡之时,泉州南音艺术家协会和泉州南音研究会调集各县(市、区)南音界人士,各作一场“郎君祭”,这是艺人们给对南音有杰出贡献者的最崇高规格的祭奠。

“为历史名刹为珍稀文物功业垂成推泰斗,有云水襟怀有松柏气节典型顿失载芳名”。在王老去世的前一晚,他曾一再嘱咐妻子要叫泉州市政府原副市长、泉州历史文化中心智库专家周焜民见面,可妻子顾忌雨夜不便,最终未能促成这最后一面。“他一定是有很多事情要交办,只可惜……”谈及此事,周焜民遗憾动容,“如今,再想起老市长,我的心中只有满腔的敬佩。他言传身教,团结了一支保护文脉的泉州力量,使命在肩,我们唯有跟随他的脚步,继承他的遗志,方不负所托和期待。”

记者手记

赓续文脉期盼更多“王今生”

福建日报记者 郭雅莹

距离王今生老市长去世,已经过去近15年。其间,泉州曾荣获首届“东亚文化之都”称号,“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56项世界遗产。

如今,王今生老市长守护过的泉州古城,因坐拥8处遗产点,成为泉州文脉的核心区域,每天游客络绎不绝。站在新的起点,泉州如何集结力量,持续不断做好文物保护和文化遗产传承工作,成了摆在泉州人民面前的又一课题。

我们欣喜地看到,除了以周焜民为代表的老一辈文史专家仍在不断努力外,越来越多的力量正加入其中——

2020年,泉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揭牌成立,泉州成为福建省第二个成立考古机构的设区市。在刚刚结束的“何以中国·向海泉州”网络主题活动上,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表示,将创建泉州鲤城宋元古城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而在更广阔的层面,一大批泉州在地年轻的文创团队、自媒体人、志愿者也在自发地用自己的方式,保护、传承、传播泉州文化……但我们深知,这还远远不够,赓续泉州文脉仍需更多力量。

过去的泉州何其幸运,有王今生力保文物、梳理文脉。现在的泉州更是期盼,有更多的“王今生”加入其中,共同保护、延续这座世遗之城的文化瑰宝。

1  2  3  4  


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