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社会> 正文
分享到:

在这里追寻历史

2024-02-12 09:10:47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瑶  作者:陈尹荔

  展厅内,驻馆技师邱恒勇(左)在给游客讲解。

东南网2月1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陈尹荔 通讯员 夏淑珍 张炜婷 文/图)“我们宁化有200多家宗祠,谱牒文化养‘活’了700多年的宁化木活字印刷史。”11日(正月初二),在中国印刷博物馆宁化分馆,驻馆技师邱恒勇的介绍让游客曾天生一行大开眼界。

曾天生是宁化女婿,按习俗在正月初二这天随着妻子“回娘家”。在他的家乡江西宁都,他见过类似中国印刷博物馆宁化分馆里展陈的些许古式印刷部件。“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齐全、完备、条分缕析的木活字印刷术展览,真的太震撼了!”

他站在展馆的第一张幕墙前,低声吟读起来。这张背景墙是由274个真实木活字排列出的版面,文字内容是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中关于毕昇活字印刷术的部分记录原文,由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宁化木活字印刷术代表性传承人邱恒勇和弟子巫松根手刻数月而成。

“我以前只知道毕昇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印刷术的创造者,今天才知道毕昇发明的是泥活字印刷术,而木活字印刷术是元代的王祯发明的。”曾天生告诉记者,今天的观展打破了知识孤岛,让脑海里星星点点的知识碎片打通了经脉,形成了逻辑贯通、彼此印证的木活字印刷历史信息树。

据了解,博物馆的展厅分为六个部分,除了讲述印刷术是“文明之母”、宁化木活字的历史文脉、木活字的工艺与流程,还开辟了木活字印刷体验区,参观者不仅能够阅读历史族谱、经典代表作,还能体验当地著名的玉扣纸制作工艺。

木活字印刷体验区人气最旺。几名小朋友操起了工具,迫不及待地拓印起来。“要快,不然墨干了!”“小心,纸要黏住了!”家长们的提示此起彼伏,都乐见孩子们肯动手动脑。

展柜里,还摆着邱恒勇等开发的部分印刷文创产品的样品。《心经》《兰亭集序》《沁园春·雪》等可供反复拓印的雕版,按字计价,每字25元,大部分订单是网店客户的私人定制。邱恒勇介绍说,家族传承这项手艺至少260年了,近些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越来越火,他对祖传技艺的未来充满信心。

据介绍,宁化木活字印刷术至今依然在活态传承和使用。2015年,国家新闻出版总局在宁化设立“中国印刷博物馆福建印刷文化保护基地”,这是全国首个印刷文化保护基地。2016年,中国印刷博物馆宁化分馆设立。今年春节,该博物馆不打烊,迎接八方客。

“来自古代的文明之光穿越时空,照亮了今人的天地。匠心的风骨、历史的呼吸、时代的脉搏,在这里一一呈现。追寻历史与文化,满满的自信在胸中腾起。”一名参观者在博物馆留言板上如是写道。

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