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社会> 正文
分享到:

全民畅享家门口的科学健身

2024-03-03 08:35:11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玮  作者:肖榕

image.png

  南平市建阳区潭山智慧体育公园 吴大灼 摄

image.png

  福州市西河智慧体育公园内,小朋友们练习平衡车。 本报记者 林熙 摄

东南网3月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肖榕)近日,平潭又有两座体育公园建成启用。这两座体育公园均位于海坛片区,其中上楼体育公园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含有室外笼式多功能运动场、三人制篮球场及运动配套服务设施;翠园体育公园占地面积约3200平方米,包括篮球场、多功能健身活动区等锻炼设施。“公园里有足球场、篮球场,还有健身器材,大家又多了运动休闲和带娃的好去处。”上楼村村民曹梅莲说。

从2018年开始,我省连续6年将智慧体育公园建设列入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省级财政安排专项经费2.64亿元,并调动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积极性,在全省新建、改扩建智慧体育公园88座。目前,全省共有体育公园204座,基本实现县(市、区)全覆盖。

巧妙布局 优化城区场地供给

“我每天清晨来这锻炼一次,傍晚带家里的老人孩子再来一次。”自从泉州市鲤城区智慧体育公园在2022年开放之后,陈志强一家三代人就是这里的常客。这座公园除了有适合青壮年运动的各种体育场馆和设施,也有适合老年人的门球场地,还有适合儿童玩耍的游乐设施,真正实现全民运动。

这是泉州中心市区首座智慧体育公园,在实现全年龄段覆盖的同时,辐射周边1.5公里6个住宅小区,满足近3万群众的锻炼需求,与周边健身步道、慢行系统等连接,有效拓展市民户外活动空间。

据介绍,我省在推进体育公园建设之初,就注重整体布局,通过优化城区场地供给,合理利用低效用地等手段,盘活存量用地。三明市沙县区打造生态新城康养智慧体育公园,莆田市涵江区智慧体育公园选址市人民公园,石狮市利用废弃烧砖厂在全省建成首座智慧体育公园,清流县利用废弃的北山天城人工湖建设智慧体育公园……

无论是充分利用“金角银边”“街头绿地”巧妙布局,还是推动存量土地“变废为宝”,作为“十五分钟健身圈”的重要环节,体育公园正在不断“圈出”幸福生活。

智慧赋能 科技带来全新体验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陈元欣认为,作为新的体育运动空间,具备“新消费、新美学、数字化与算法化、IP化、新场景”等关键要素的智慧体育公园正在迎合更多人的需求,助力城市更新。

我省各地在建设体育公园时,广泛应用数字技术,将智慧元素融入健身设施,构建体育与公园相彰显、健身与智慧相融合的新空间,“让全民畅享科学的健身生活”成为智慧体育公园区别于传统运动场馆的特征。

“鲤城区智慧体育公园科技感满满的运动设施,让我爱上了运动!”陈志强说,自己最喜欢的是园里的智能竞赛健身车,“大屏幕可以显示运动里程、配速、心率等数据内容,这些数据让运动变得更有趣,也让我更有成就感”。

云平台系统对公园内人流、安全、环境等进行24小时态势感知,采集、分析运动数据,增强互动体验感;支持手机等智能终端与云平台进行数据传输,实现以测、评、导、练为核心的科学指导智能健身目的;通过在线预约,可享受“足不出户、提前预约、扫码进场、自动场控”等便捷服务……互联网、大数据等科技的快速发展,智能装备、物联网的加速应用,已经为全民健身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和全新的体验。

创新机制 保障公园持久运行

去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体育总局联合召开体育公园建设推进会,提出扩大公益性、基础性全民健身服务供给,把体育公园建设好、利用好。

值得注意的是,公益属性强、运营成本高的体育公园面临着如何平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集美大学体育学院教授郑志强建议,在体育公园内布局全龄友好的健身设施,提高专业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增进建设效率、运营活力和服务效能;用经营城市的理念创新运营业态;引入专业机构市场化运作,开发场地租赁、体育培训、举办文化节和集市活动、吸纳企业赞助等增收途径。

为了真正把为民办实事项目办成民心工程,省体育局早在2020年就出台了《福建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运营和维护管理指引》,针对包括体育公园在内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运营维护中出现的权责不清、产权不明、制度不规范、开放管理不到位等情况进行了细致指引。

目前,我省各地正在探索灵活多样的体育公园运营管理体制机制,如采用“无偿+低偿”的运营模式,在公益定位的同时,加强与企业合作,合力打造城市健身休闲空间。

省体育局群体处处长苏德新表示,我省将继续加大力度推动体育公园建设各项任务落地见效,不断探索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建设,让体育公园切实成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新载体、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新举措、带动经济恢复增长的新场景、塑造城市格调品位的新名片。

相关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