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社会 > 正文

企业落户到集美基金项目“一起美”

2024-03-17 10:13:54 作者:田圆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瑶   我来说两句

截至2023年12月,厦门市集美区产业投资基金已投资设立子基金32只,基金规模近634亿元,位居全省各县区首位

企业落户到集美基金项目“一起美”

东南网3月17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田圆 通讯员 卢和萍)不久前,国内化纤行业头部互联网平台——化纤邦将总部迁入集美。化纤邦品牌背后的福建纤链科技有限公司,正是由集美产业投资基金参股子基金——国贸产业基金投资引入,该基金由国兴投资管理。

化纤邦成立于2014年,是面向中小企业构建的化纤产业数字化运营平台,主要为化纤行业中小企业提供撮合交易、代采代销、供应链金融等服务。2022年,化纤邦成功获得厦门国贸产业基金C轮投资,基金投资金额超过5000万元。今后,依托化纤邦行业信息数据与线上交易平台,并结合国贸股份的供应链管理能力和资源渠道优势,双方将共同服务纺织产业,持续向聚酯产业链上下游延伸。

“在集美区政府和投资基金的帮助下,我们的第一个示范产业项目即将在集美区安仁产业园进行投放。”福建纤链科技有限公司CEO、B2B平台化纤邦创始人方君方欣喜地表示,无论是从结合当地人才优势组建团队,还是在选择办公场所、与当地税务部门沟通方面,都在集美区感受到了“超乎想象”的服务。

化纤邦集团的海外事业部目前也已经落户集美。“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化纤邦能够在厦门得到这样的关怀,让我对未来充满期待。就像我们内部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到集美 一起美’。”方君方说。

作为厦门市首个区级产业引导基金,集美区产业投资基金自2015年4月设立以来,通过统筹发挥财政资金对金融资源的撬动作用,持续吸引优质资本推动行业升级,截至2023年12月,集美区产业投资基金已投资设立子基金32只,基金规模近634亿元,位居福建省各县区首位。其合作机构涵盖全国社保基金、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等国家级引导基金,鼎晖、博裕、源峰等国内外头部投资机构,以及海尔、中交、国贸等世界500强企业。

以基金招商为“金字招牌”,去年来,集美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带队前往上海开展招商引资活动,精准对接企业和资本,推动企业迅速落地。去年5月,在集美产业投资基金参股子基金——阳光融汇基金的投资推动下,矽杰微作为中国南派芯片群英谱成员之一复旦系芯片领军企业,已将其总部成功迁入集美,为更好地推动矽杰微加快在集投产,集美招商服务公司坚持“今日事今日毕”“要素跟着项目走”,在服务效率上做“加法”,在工作流程上做“减法”,做好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

在市场化招商与政府招商相结合的“大招商”格局下,充分用好“全员招商、协同作战”联动机制,推动区直部门、镇街等横向协同,推动基金、银行等金融机构纵向联动,扎实开展精准服务、高效服务、滴灌服务,助力矽杰微安心扎根、顺心发展。经过近7个月的筹备建设,矽杰微于去年底正式投产。

作为集美打造的金融产业链服务平台,由集美产业投资基金运营管理的杏林湾基金聚集区“吸金”能力备受瞩目,成为吸引优质企业、驱动产业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引擎。去年5月,杏林湾基金聚集区登上“2022年中国最具特色基金小镇TOP10”榜单,成为福建省唯一上榜的基金小镇。

“集美区把与基金对接、谈判中收集到的市场需求、行业痛点纳入顶层设计中,切实做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紧密结合。”集美产业投资集团总经理助理马亮介绍说,未来,产业投资基金更倾向于多投一些天使基金、创业基金,引导更多基金“投早投小”,进一步增强对社会资本的撬动效应,吸引更多股权类投资企业落户集美,以市场化的敏锐触角形成强劲的“磁石效应”。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月,杏林湾基金聚集区基金数量已达到970家,基金管理规模超2043亿元。

以“基金+基地”模式为依托,集美区充分发挥金融资本“蓄水池”和“动力核”作用,驱动基金助力企业发展和招商引资“双轮”前进。如今,集美建立起了“基金招商、产业布局、专业化服务”的招商工作机制,逐步形成基金“立体招商”新模式。

日新月异的工业园区、落地生根的重大项目、高技术含量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放眼集美,产业发展春潮澎湃。集美区相关领导表示,今年杏林湾基金聚集区基金管理规模将力争突破2500亿元。此外,集美区还正在谋划成立“高质量发展基金”,探索区产业投资基金跨区域合作投资新模式。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