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经济 > 正文
平潭水仙花,何日香飘四海?
www.fjsen.com 2024-03-21 09:18:58  张哲昊 程枝文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image.png

image.png

精美的平潭水仙花雕刻作品

东南网3月21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张哲昊 程枝文 通讯员 林君斌 陈澜清 文/图)

核心提示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平潭君山脚下的君山村,只见60亩水仙花田错落分布,长势喜人。

在君山村柳厝底,有着30多年种植经验的花农冯春俤正弯着腰,仔细察看球茎长势。他告诉记者,自己共种植10多亩水仙花,主要是将花球卖给平潭水仙花开发有限公司进行商品化培育,一年能挣八九万元。“平潭水仙花,可是从我们村发迹的!”说起水仙花,老冯语气中带着一丝骄傲。

平潭四面环海,其独特的海洋性气候,造就了水仙花球紧实饱满、花期长、株型矮壮等优质特性。因此,平潭水仙花被赋予了“水仙花王”的美誉。

事实上,平潭水仙花曾经历辉煌,却也一度伴随着市场骤变而跌入低谷。近年来,当地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扶持水仙花特色产业发展,为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增添一张“金名片”。据统计,2023年当地共种植约400亩水仙花,产量超500万粒。

盛极一时

天鹅飞舞、孔雀开屏、龙舟起航……前不久,平潭综合实验区第六届花卉展销会暨平潭水仙花节落幕,其间300盆造型各异、活灵活现的水仙雕刻作品争奇斗艳,前来采购赏花的市民和游客络绎不绝。

在平潭,很多人对水仙花有着特殊的情结。据《福建府县志辑》记载,清乾隆时期,就有以“金盏银台”为名的水仙被记入在册。据考证,最早的野化水仙是从海上漂泊到平潭君山,并逐渐融入当地水土,距今已有约300年。

后来,居住在君山附近的村民发现,每到寒冬腊月,行至山坡、田埂、溪流处时,总是未见花儿先闻花香。凑近一看,成片纯白色的水仙竞相开放,蔚为壮观。当地人如获至宝,每逢花期都会整筐挖回村中分发,用来装扮厅堂宅院,大家还给它起了一个接地气的名称——“金带来”,寓意着好兆头。

1978年,时任平潭县企业局局长冯立朝把平潭野化水仙花球茎送至厦门市园林部门鉴定,并被确认为中国水仙花优良品种。此后,当地政府着手对野化水仙花开展人工驯化、复壮,并进行试种。

成果是喜人的。1980年6月,经验收,平潭水仙花商品率达到90%以上,出口合格率达65%以上。后来,平潭建起了水仙花培育基地,还被原国家计委、农业部列为水仙花商品生产基地。

上世纪90年代起,平潭水仙花屡屡登上海内外花卉园艺展会,并斩获多项国际级、国家级和省市级奖项。在1992年举办的香港国际花展上,平潭水仙花荣获“最佳展品奖”。

很快,平潭水仙花迎来了发展黄金期。2003年,平潭水仙花种植面积突破1000亩。彼时,有几名平潭花农抱团发展,把水仙花卖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成为各地年宵花卉的热门品类。不仅如此,在中南海、人民大会堂等重要场所,以及春晚等重要场合,也能看到平潭水仙花的倩影。2013年1月,平潭水仙花经核准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然而好景不长,由于缺乏政策扶持、品牌支撑、市场引导,平潭水仙花发展陷入困顿,导致种植面积锐减。数据显示,2007年,平潭水仙花种植面积仅余150亩,到了2016年竟不足60亩,濒临销声匿迹的境地。

重获新生

拯救平潭水仙花,迫在眉睫!

2009年综合实验区成立,平潭迎来“千年一遇”的发展良机。乘着开放开发的东风,平潭水仙花产业再度进入大众视野。

去年11月,20多名在闽台胞齐聚君山村,参加水仙花文化节之两岸“花”会。这些台胞大多从事农业发展、乡村振兴等工作,他们现场观摩水仙花雕刻技艺,与花商、花农交流,探寻合作机遇。

以花为媒,以节会友。在平潭,水仙花文化节已成为一个重要的会展品牌,旨在为经销商、花农、花企搭建集商贸洽谈、市场考察、行业交流等为一体的互动交流平台。

这只是一个缩影。

近年来,平潭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积极扶持水仙花种植、培育等项目发展,推动水仙花走向商品化、规模化、精品化发展道路。

早在2017年,平潭综合实验区就出台《扶持平潭水仙花产业发展实施意见》,提出自2018年起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协会和龙头企业产、供、销平台建设,以及原生种保护、技术研究、人才培养等工作;翌年,平潭综合实验区花卉协会成立,专门为花农提供相关服务;同年底,平潭水仙花力压群芳,荣登实验区“区花”评选榜首……

利好消息接踵而至,让花农们看到了新希望,纷纷加入复耕的队伍中。得益于此,平潭综合实验区水仙花种植面积显著提高,从2019年的200亩扩大到了2021年的380亩。

怎样让“平潭水仙花”这一品牌叫得更响?聚焦树立标准化的品牌管理制度,平潭严格做好水仙花贮存、多花处理、分级包装、地理标志使用和运输工作,并逐步建立起“商标+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推动苍海村等水仙花种植村的土地流转,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致富。此外,当地还联手非遗匠人,研发水仙花贝雕等文创产品、伴手礼,让曾经蜚声各地的平潭水仙重回市场。

作为最早使用“平潭水仙花”地理标志商标的企业之一,平潭绿联绿孚水仙花发展有限公司正计划推出以“绿孚”品牌水仙花为中心的线上销售平台,开发更多受年轻人欢迎的水仙花快消品。“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这几年我们的水仙花产量逐年提高,目前种植面积达100多亩,还携手平潭三特伴手礼发展有限公司打造商务礼盒,持续开拓推广渠道,生意蒸蒸日上。”公司总经理丁正华说。

科技助力

随着平潭水仙花产业重新“绽放”,水仙花种源的保护和繁育工作也被推上日程。

最近,平潭综合实验区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局林业管理处工程师张丽花很是忙碌,一边要加紧研究如何进一步提高水仙花抗病能力,一边还要推进平潭水仙花地理标志保护工程项目落地,工作日程排得满满当当。

张丽花是爱花之人,也是区级科技特派员。“从花球变成水仙花,这个过程很繁杂,需要经过‘三种三收’。”张丽花介绍,“经过晾干、分级、入库、越夏休眠等一系列程序后,水仙花花球方可成为商品球,每年冬春销往全国各地。”

为了克服平潭水仙花产量低的问题,2019年初,平潭综合实验区花卉协会筹资建设冷藏库和阳光棚,培育能够四季开花的水仙花,试验培育多批成品花球。

根据水仙花的生长特性,张丽花等当地技术人员陆续进行了一系列试验,经过对温度、光照等进行反复调控,探索出让水仙花四季开花的技术。2019年6月和2021年6月,可四季开花的平潭矮化多花水仙花分别在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和上海“全国第十届花卉博览会”上收获“金奖”殊荣。

下一步,平潭将加快推进水仙花原种保护区域建设,建立水仙花专题展示馆,并将其打造成为平潭水仙花品牌宣传和科技研发基地,不断强化专业团队技术支撑,助推平潭水仙花再现辉煌。

记者手记

写好“产”字文章

福建日报记者 张哲昊

一方水土养一方草木,平潭独特的气候和地理条件造就了平潭水仙花粗壮健美的特点。素有“水仙花王”之称的平潭水仙花,承载着当地厚重的历史积淀与浓郁的人文情怀,是岚岛闪亮的名片之一。

眼下,从市场角度来看,无论是种植面积、销售环节还是人工成本,花卉行业的竞争压力都在与日俱增。那么,“凌波仙子”如何才能真正闯出一片新天地?记者认为,这需要市场“无形之手”和政府“有形之手”的合力支持。

对此,福建省花卉协会秘书长彭盛易表示赞同,他还给出了建议:相较于其他地区,平潭水仙矮壮、花香浓郁,这些特点极为难得。聚焦做强特色水仙品牌,当地政府要坚持上下联动,出台更多实打实的优惠帮扶政策,鼓励花农扩大种植面积,还可以借鉴漳州水仙的发展经验,深耕“水仙花+旅游”等多元业态,打造诸如水仙花花海的网红打卡点,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

彭盛易此言不虚。很显然,要写好“产”字文章,让平潭水仙花香飘四海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酒香也怕巷子深。这就必须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加强包装、物流、仓储、营销等。比如,拥抱直播时代的浪潮,用好抖音、小红书等网络平台,为产品销售提供快速渠道,让平潭水仙花走出“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处境。

我们期待,平潭水仙花以蓬勃之姿大步迈向更广阔的市场。

责任编辑:周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