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经济 > 正文
从一粒“电芯”看储能产业“裂变”
www.fjsen.com 2024-04-08 08:55:50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成立仅4年多,厦门海辰储能年产值就突破百亿元,跻身全球储能第一阵营,从“高速度”迈向“高质量”,演绎了行业传奇——

从一粒“电芯”看储能产业“裂变”

厦门海辰储能智能制造产线(资料图片)

编者按:福建是民营经济大省。民营企业作为科技创新、技术推广应用和产业升级的主体,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和优势,能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持久动能。今起,本报推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企业调研》专栏,走进我省民营企业典型,深入报道它们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科技新动能、开辟未来产业新赛道、实现传统产业新提升等方面的举措和成效。敬请关注。

东南网4月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方金春 李珂 游笑春)成立仅4年多,年产值就突破100亿元;2023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前五、中国电力储能电池出货量第二,跻身全球储能第一阵营……

这家来自福建储能领域的“独角兽”——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两位“80后”的带领下,取得了骄人的业绩。

近年来,福建着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紧抓能源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积极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型储能产业制高点,储能产业呈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再到集群“裂变”发展的蓬勃之势。这其中,异军突起的海辰储能,更以“海辰速度”“海辰质量”,演绎了储能行业的一个传奇。

一路开挂的“黑马”

出沈海高速转入厦门同翔大道,一座座蓝白相间、科技感十足的现代建筑映入眼帘。这里是位于厦门火炬高新区的海辰产业园,M1、M2、M3智慧工厂坐落其间。

搅拌、涂布、模切、卷绕电芯、激光焊接、入壳、注液……纤尘不染的M1智慧工厂内,自动化生产一气呵成,海辰储能电池源源不断下线,为分布全球的储能电站提供强劲的“心脏”。

作为福建省和厦门市双重点建设项目承担单位,海辰储能凭借一路“裂变”进阶到“质变”的稳健发展,为储能产业发展提供了澎湃动力。

“储能产业不必讲高大上的道理,关键是要把每一条路径做到极致。”海辰储能联合创始人、总裁王鹏程说。

王鹏程是泉州人,2002年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有着10多年的中大型企业管理经验。海辰储能另一位灵魂人物——董事长吴祖钰,也是福建人,拥有丰富的行业技术经验。

察势者明,驭势者赢。2019年12月,海辰储能正式成立。当时,储能行业前景混沌未明。凭着多年的行业浸润和对资本市场的敏锐洞察,这两位“80后”对竞逐储能新赛道充满信心,前瞻性布局,专注发力。

从“芯”出发,海辰谋篇布局、蓝图清晰:全面布局三大基地,总投资超330亿元。各地各级政府部门高效、优质的服务,以及完善的产业配套政策,为海辰储能的快速成长提供了良好保障。

得益于厦门独特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过硬的要素保障,海辰厦门总部电池制造基地项目建设从“0”到“1”,一路开挂。

42天完成从挂牌出让成交到开工动建手续报批;80天完成总部研发大楼封顶;二期项目开工后,仅3个月便实现智慧工厂封顶;仅半年多时间,项目吸引人才集聚逾1000人。

为了电芯的制样计划,工程师把几十公斤重的正极片卷芯抱在怀里,一路贴身呵护,从南京坐高铁运到厦门,避免运输途中“极耳”被撞坏的风险。创业的艰辛历历在目,海辰储能先进研究院院长王铈汶博士深有感触:“实验中心筹建初期,没有实验台、实验桌,我们的研发伙伴就把油纸铺在地上做试验。虽然条件简陋,但大伙艰苦奋斗的精神倍儿足。”

创新始于技术,成于资本。2021年,海辰储能迎来了第一笔A轮融资。当年10月,锂电智能制造生产线正式投产,首批280Ah磷酸铁锂储能电芯完成交付,产品循环寿命达1万次,处于行业领先技术水平。

海辰人信心倍增,上下同欲,日夜兼程,拼出行业瞩目的“海辰速度”。

2022年,海辰拿下中国电力储能电池交付项目数量第一、中国储能电池出货量增速第一。

一片空地起步,迅速崛起成为储能“黑马”。福布斯一份中国“独角兽”榜单显示,来自福建厦门的海辰储能于2022年1月成为新晋“独角兽”企业。

海辰受到资本市场的热捧,2022年、2023年先后完成了B、C轮融资。融资后,这家成立仅4年的公司估值达到300亿元。

有了金融“活水”的灌溉,海辰拼劲十足,2023年厦门基地一期二期全部投产,产能规划高达45GWh。紧随其后,重庆基地一期规划年产能28GWh投产,又是一个百亿级项目……

向产业高端进军

“快不是动机,快是结果。”在王鹏程看来,快速向前的市场角力中,能否对产业变化有清晰准确的把握,是企业赢得市场的关键。

面对万亿储能“风口”呼啸而至,创业之初,海辰就十分清醒地定下了专做储能的战略,并梳理出“高安全、长寿命、高能效、极致成本”4个核心方向。

在海辰智慧工厂,只见上下料机械臂、AGV机器人等自动化设备相互配合,辗转腾挪之间,完成了从电池材料到电芯的制造全过程,实现全流程数字化实时监测。

高度智能化的生产线,正是储能产业向上突围寻求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王才斌是厦门制造基地生产经理,主要负责生产线质量管控。他说,公司坚持实施“三步走”战略,占领一代、领先一代、未来一代。海辰生产线经过多次的自我迭代,不断提升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今年,海外市场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制造能力是储能电芯产品成本、质量的“压舱石”。更快的生产速度,意味着更低的生产成本和更强的交付能力。海辰储能自主研制的第四代高效率锂电智能制造产线,效率比第三代提升30%、自动化水平提升26%、制造成本降低25%,相比第三代实现了制造竞争力的大幅领先。

在王鹏程看来,这正是海辰追求的新型储能先进生产力。下一步,公司将通过“新质认知力+新质价值观+新质创新力”,锻造全球储能领先新质生产力。

以新质创新力为例,在狠抓制造创新的同时,海辰更致力于技术、产品、组织等产业全要素的创新。

在海辰储能电池研究院,记者看到,技术人员正在加紧研发新材料产品,进一步挖掘拓展储能新场景。

在推出行业领先的314Ah新一代电力储能专用电池和64系列超大圆柱户储专用电池后,日前,海辰又重磅发布全球首款千安时长时储能专用电池MIC1130。“这款电池研发周期近两年,是一款能在技术上保持市场竞争力的战略性产品。”海辰储能首席技术官易梓琦介绍说。

瞄准储能关键技术革新与应用创新,成立仅4年多,海辰的全球专利申请数量超3000项,其中发明专利超1200项。

面对快速扩张的市场,王鹏程和团队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也深知善于沉潜、向下扎根的重要性。

去年,海辰牵头组建了“厦门市先进电化学储能技术创新联合体”。该创新联合体整合高校、科研院所及产业链上下游龙头企业,将破解核心技术难题,实现储能电池与系统产品的综合性能突破,提高区域产业链综合竞争力。

海辰储能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王鹏程给出的答案是:技术能力和价值观。后者意味着,公司组织能否产生足够的向心力,以保持研发团队的稳定。

“明天我们就要到武夷山团建了。”每年,海辰都会组织员工进行60公里以上负重野营“拉练”,在野外极限环境里集中“充电”交流,提升凝聚力、向心力。

记者发现,海辰大楼里不仅有职工健身房,还设有免费的早教中心,员工三周岁以内的孩子都可以在这里托管,午休时间成为亲子互动的温馨时光。

在海辰,“帮助奋斗者实现梦想”的价值观并非一句口号,而是具体践行于企业扁平化管理、强调责任感、尊重员工的价值排序等细节之中。

提升产业新能级

位于厦门同安的厦门太平货柜制造有限公司储能电站,投产一年多来安全稳定运行。

这是国网综合能源在福建地区的首个工商业侧储能项目,海辰储能提供了包含储能电池在内的储能解决方案,通过优化配置,每年可提供约32万千瓦时错峰电量,降低企业购电成本、保障电能供应。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海辰储能为用户打造适配的解决方案,并积极“走出去”开拓海外市场。截至今年2月,海辰储能的产品已应用于全国各地,以及北美、欧洲、南亚等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交付项目数量累计超200个。

创新的“海辰速度”,跑出了“厦门市首家独角兽企业”。以电芯切入储能赛道的海辰,正全力打造全产业链框架体系,发挥“链主”企业优势,不断补链强链延链。

事实上,与时间赛跑的海辰储能,也是福建储能产业快速向前的现实映照。

近年来,依托“电动福建”建设,以锂电新能源产业龙头宁德时代为引领,福建加速发力储能“新赛道”,从产业规划到项目招商,从人才培养到场景应用都提早布局,在国内领先一步。

在宁德,锂电新能源产业已集聚上下游产业链企业80多家,全市拥有包括储能在内的在建和投产锂电总产能达330GWh,形成了完整的全产业链集群;在厦门,依托雄厚的电子信息产业基础,海辰储能、厦门时代、科华数据、新能安等龙头企业相继落地,带动一批产业链企业集聚,与宁德共同打造我省储能产业“一北一南”两大增长极……

迎着“风口”,福建政策暖风频送。2022年12月以来,福建省发改委先后发布《关于加快推动锂电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福建省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等,提出推进新能源项目落实储能配套,全面推广“新能源+储能”一体化开发模式,完善抽水蓄能、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的机制等,推动构建技术、市场、政策驱动良好局面,可谓环环相扣、适逢其时。

储能正大踏步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去年10月,国网时代福建吉瓦级宁德霞浦储能项目投入商用运行,这是迄今为止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的电网侧独立站房式水冷系统电化学储能电站,可在每天用电高峰期提供20万千瓦时电能,满足10万居民生活用电;福建时代华智齐安智检超充站在福州投入使用,这是全国最大储能装机量充检电站;目前,我省已建成一批“光储充检”一体化示范站,规划建设超过900座……

为产业“充电”,创新是动能。“围绕高端补链、终端延链、整体强链,我省正大力做好储能产业发展培育工作。”省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发展处负责人表示,储能产业技术升级迭代快,发展路径多,一不留神就有被弯道超车的风险。我省将加强分析研判,强化创新基础能力支撑,聚力攻关先进技术,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支持各类企业加强技术储备,积极拓展应用场景,优化海外产能布局,确保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记者手记

透过“裂变”看融合

福建日报记者 方金春 李珂

成立仅4年多,年产值就突破100亿元,海辰储能快速崛起,演绎了储能产业的一次成功“裂变”。

通过调研采访,我们深刻地感受到,海辰的“裂变”并非偶然,“海辰速度”“海辰质量”也不是靠单打独斗就能拼出来的。业界盛赞“海辰是一家很快的公司”,洞察快、学习快、执行快、迭代快,尤其善于做融合文章。可以说,海辰的拔节成长,既得益于我国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也得益于其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的深度融合、协同作用。

善于“集大成”者,远不止海辰一家。现在,越来越多的创新企业勇于抢占行业风口,站在行业巨人的肩上,兼收并蓄,向“新”而行,向“实”发力,迅速成为新产业新赛道的有力竞争者。

当前,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全球科技创新进入密集活跃期,呈现交叉融合、高度复杂和多点突破的态势。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亟须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的协同发展。“四链”协同,以“融”促“链”,实现创新要素的高效配置和优化组合,提升新质生产力的整体效能,才能在新质生产力方面实现新的飞跃与突破。


责任编辑:李雅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