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经济 > 正文
厦门:邮轮新航季何以迸发活力
www.fjsen.com 2024-04-12 11:01:48  郭斌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image.png

image.png

“地中海号”在厦门国际邮轮母港码头。

东南网4月12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郭斌 文/图)

核心提示

邮轮产业是文旅经济和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漂浮在黄金水道上的黄金产业”。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邮轮文旅产业发展,提出建设“海丝”核心区重要邮轮旅游目的地、中国邮轮旅游全产业链示范基地的发展目标。省文旅部门大力推动邮轮旅游发展,从“观光看海”向“立体玩海”升级,打响“海丝起点 清新福建”品牌。

平潭、厦门作为我省北、南两个重要的邮轮港口城市,今年相继迎来大型邮轮“梦想号”“地中海号”的靠泊。在邮轮新航季中,有关部门和单位做了哪些准备,付出了哪些努力,将给游客带来哪些崭新的体验?近日记者赶赴现场调研。

开启邮轮复航后最长航季

春光正好,浪白海清。

3月14日下午,满载着2300余名游客的“地中海号”邮轮,缓缓驶离厦门国际邮轮母港码头,正式拉开了今年厦门邮轮新航季的序幕。

“地中海号”邮轮此趟船期4天3晚,前往日本八重山群岛(石垣),之后返回厦门。上船游客中,省外游客占比达85%。为给远道而来的游客留下美好回忆,厦门国际邮轮母港用鼓阵、舞狮、拍胸舞等闽南特色演出为他们送行。

“非常兴奋,我是第一次乘坐这么大的船出海。非常憧憬去感受一下邮轮上的生活,去看一下以前从未看到过的风景,太棒了!”在航站楼外忙着给父母拍照的广东省揭阳市游客姚济锋说。手机镜头里,两鬓斑白的父母亲更是高兴得像俩孩子。

“地中海号”是爱达邮轮有限公司旗下邮轮,因全船充满浓郁的地中海风情和文化元素,被誉为“艺术之船”。

说起爱达邮轮公司,可能知道的人不多,但说起我国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大家应该并不陌生。

爱达邮轮有限公司前身为中船嘉年华邮轮有限公司,是具备市场营销、商务运营、海事运营、酒店和产品管理、新造船管理等全运营能力的中国邮轮旗舰企业。

爱达邮轮旗下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总吨位13.62万吨,于2024年1月1日开启商业首航。爱达邮轮船队还拥有被业界誉为“艺术之船”的“地中海号”,船长293米,宽32米,总吨位超过8.5万吨,甲板层数12层,舱房数1057间,可搭载2680名游客。

就是这样一艘自带光环的“明星”邮轮,3月10日首次驶入厦门国际邮轮母港,搭载近2000名从天津出发游经日本冲绳的全国游客,到厦门开启“海上花园”之旅。

为欢迎这些首批到访游客,当日,厦门国际邮轮母港精心准备了具有浓郁闽南特色的欢迎仪式,温婉的南音和热情奔放的台湾“电音三太子”等精彩的表演引得游客驻足惊叹,纷纷留影。

据了解,本趟航次中约有80%的旅客在下邮轮后继续在厦门及周边地区旅游,辐射“世界文化遗产”鼓浪屿乃至周边泉州、漳州各县市。

按照厦门国际邮轮母港公布的2024年上半年船期表,本航季从3月至5月共约3个月,“地中海号”将以厦门为母港,开启14个航经日本八重山群岛、宫古、冲绳等地的航次。此前,因受疫情影响,厦门国际邮轮母港暂停3年多,于2023年10月10日复航。本航季乃复航后最长航季,预计服务出入境旅客超过5万人次,有力推动厦门及周边地市文旅发展。

“除‘地中海号’外,今年还将有3条环球航线的国际邮轮到访厦门,开启母港运营,全年预计将营运28个国际航次。”厦门国际邮轮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下半年13.8万吨的MSC邮轮‘辉煌号’、‘招商伊敦号’也已确定了航次,‘蓝梦之歌’邮轮也有来厦门的计划。”

“今年以来,我们持续加大招商引轮力度,与爱达、MSC、招商维京等邮轮运营公司深入交流合作,开辟了一系列特色航线,让厦门邮轮旅游市场活力持续。”厦门国际邮轮母港集团全资子公司厦门和平码头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海军说。

全力打造金字招牌

作为我国邮轮试点示范港之一,近年来,厦门国际邮轮母港持续打造“到厦门,海上游”金字招牌,强化邮轮母港核心吸引力,助力厦门文旅高质量发展。

据统计,2023年,厦门国际邮轮母港全年共接待邮轮17艘次,旅客吞吐量22526人次,航次平均上客率达99.5%。母港还推出国际邮轮复航后全国首条“海丝”航线,各项接待数据在全国邮轮港口中名列前茅。

亮眼的“成绩单”后面,凝聚着相关部门的努力和汗水。

去年8月,总投资7.3亿元的厦门国际邮轮母港二期航站楼主体工程建成并通过验收,设计年旅客吞吐能力可达到80万人次。新航站楼配备更多智能化设施,通过打造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规范化设施,建设智慧化港口,可大幅提升旅客通关效率及通行体验。

“新航站楼的‘新’体现在‘更智慧’‘更高效’。”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新航站楼使用目前最先进的“太赫兹”技术,通过“两检合一”“一机双屏”“同屏对比”安检技术,全面提升通关效率,对接优化港口、船司、监管部门数据,做到服务无缝衔接。

为保障去年复航后邮轮新航季的顺利开启,厦门边检、海关、海事等各相关单位也提前做好了充分准备。

“一艘邮轮相当于一座移动的大酒店,邮轮上生活着的几千人需要大量的日常生活物资以及维修维护的生产物资。”厦门邮轮海关副关长郑川介绍说,针对客流高峰时期对邮轮物料的高需求,厦门海关推出了“邮轮物供监管数字化模块”,指导物供企业进行无纸化申报。“通过海关、企业、场所运营人三者间数据自动交互,线上完成错漏凭证的修改和卫生安全风险的排查,手续审批时间压缩了一半。”

“为了提升口岸通关效率,我们提前检查了查验大厅和登离轮廊桥,分析研判客流信息,优化出入境流程,做好科学分流。执勤现场共设置了10条快捷查验通道,符合条件的旅客可选择通过快捷通道办理边检手续。”厦门高崎边检站边防检查处处长陈锦来说。

大型邮轮停靠离泊都离不开海事部门的服务保障。“我们成立了专项工作组,提前收集船舶资料、靠离泊计划、航道情况等信息,制定靠泊保障方案,设立值班专窗,跟踪邮轮进出港实时动态,及时提供航行安全信息和助航服务。”厦门鹭江海事处副处长陈金存说,“我们还开辟绿色通道,快速办理进出口岸查验手续,与海关、边检等单位协作配合,开展口岸检验单位联合登临检查,保障通关‘零待时’。”

为了增加对游客的吸引力,厦门国际邮轮母港还不遗余力提升对邮轮的服务能力。

据了解,母港去年实现了邮轮泊位岸电全覆盖。这次“地中海号”3月10日靠港,首次实现邮轮岸电连船作业,至3月14日离泊共计连船供电超73小时,累计供应绿色岸电超21万千瓦时。“这两个数字均创全国单艘次国际邮轮供电时间、供电量纪录。”厦门国际邮轮母港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除了“电力十足”,“地中海号”本次在厦门港还首次体验“三管供水”——厦门国际邮轮母港供水设备全新升级,“三管齐发”为邮轮供水超2000吨,可满足“地中海号”本航次4天3晚的全部用水需求。

“我们将持续做好软、硬件服务,一方面与邮轮公司及旅行社加强联系,开辟‘一带一路’、国内沿海等多条邮轮航线,打造更加丰富的邮轮体验;另一方面做好邮轮物供、水供、岸电及文旅资源延展等全链条服务,为我省邮轮产业发展添砖加瓦。”张海军认为,随着邮轮旅游强劲复苏,“来厦门,坐邮轮”将成为厦门的一个重要窗口和名片。

以母港为起点做好“邮轮+”

城在海上,海在城中。厦门既有“海上花园”的天然岛湾城市形态,也有“一城春色半城花,万顷波涛拥海来”的诗意浪漫,旅游资源丰富、文化气息浓郁。“正是因为厦门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发展邮轮旅游具有独特的优势。这几年国际邮轮母港建设的进度非常快,我们的基础设施可以说已经达到世界一流的水平。”厦门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钟海林表示,非常期待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将厦门作为旅游目的港或中转枢纽港,体验厦门独特的邮轮旅游及其他海上游产品。

通过邮轮旅游,可以辐射并带动周边地区旅游市场的发展。厦门地理条件优越,交通发达,地铁2号线直达厦门国际邮轮母港,机场、高铁站距离邮轮母港都只需大约15分钟车程,既方便市民游客到厦门坐邮轮“走出去”看世界,也便利邮轮旅客“留下来”游厦门及周边地区。

应该看到,我省沿海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若能将邮轮与这些旅游点串连起来,将推动形成福建旅游发展新格局,极大促进全域生态旅游省、“海上福建”建设。

我省海岸线长达3752千米,居全国第二,曲折率1∶7,为全国之最。从北向南,绵延的海岸线上分布着大小不一的1500多个岛屿、170多个3A级以上旅游景区(点)。“阳光、沙滩、海浪、仙人掌永远是人们梦寐以求的旅游和生活场景。滨海旅游既是高品质旅游的永恒主题,也是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还是提升人们生活品质的重要方式。”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省滨海“既有丰富多彩的山海自然景观,亦有深厚多元的历史人文资源,自然与人文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如此富集独特的滨海资源,在国内和世界范围内都非常难得”。

近年来,我省大力推动G228滨海风景道建设,整合多元的海洋文化,沿海岸、沿海湾、在海岛为广大游客打造可休闲度假、可研学、可运动、可生活的优质滨海旅游产品,不断拓展邮轮游、海岛游、滨海游等海上旅游产业链条。

从长远看,邮轮产业被誉为“漂浮在黄金水道上的黄金产业”,发展邮轮业态有助于我省打造“海洋经济强省”。《福建省邮轮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20—2035年)纲要》提出,到2035年,我省要建成“海丝”核心区重要的邮轮旅游目的地、全国邮轮旅游示范性目的地和中国邮轮旅游全产业链示范基地。省文化和旅游厅去年出台《关于进一步释放旅游消费潜力促进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要求大力发展邮轮、游艇旅游,培育海上游、海岸游、海岛游等产品,推动“观光看海”向“立体玩海”升级。全省各地纷纷通过政策扶持、推介引导、提升软硬件等方式,不断完善邮轮服务基础设施,积极拓展邮轮消费领域和消费模式,大力发展邮轮旅游,积极培育主题鲜明的邮轮消费服务基地,持续做热邮轮旅游,打造入出境旅游市场新增长点。

记者了解到,发挥“海丝”核心区优势,我省正积极对接和吸纳邮轮产业优质资源,加强邮轮运营、管理、人才培养等领域合作。为加强邮轮人才培养,我省高校(集美大学)与台湾高校联合开办海峡两岸国际邮轮人才联合培养班,培训内容包含国际航行船舶专业英语、邮轮理论、客船操作与管理等。首届毕业生去年6月获得由大陆海事部门颁发的船员证书,成为大陆首批由两岸高校联合培养、可在国际邮轮实习和就业的邮轮人才,是我省为应对国际邮轮市场逐步回暖、国际邮轮人才需求进一步增加所做的提前布局。

“从全球旅游视野来看,福建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应更加重视海洋旅游,做大做强邮轮旅游产业,扩大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旅游合作;发挥海峡特色优势,打造一批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品牌;大力发展入境旅游,提高入境游客的旅游便捷性。”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原执行主任、世界旅游组织大使祝善忠说。

记者手记

激发更多“邮轮”效应

福建日报记者 郭斌

邮轮旅游通过邮轮将多个目的地串联起来,整个行程基本在一座“移动的度假村”上实现——数千人乘坐在富丽堂皇的海上“巨无霸”内,伴随着令人目不暇接的娱乐项目和眼花缭乱的世界美食,开始舒心惬意的海上之旅。

应该看到,海上之旅是邮轮旅游串起珍珠的一根线,通过“移动的度假村”,把沿线更多的文化体验、景点观光结合起来,形成“邮轮+”的格局,对于游客和沿线文旅经济来说,是“双赢”“增值”。

我省有灿烂多姿的非遗文化,海丝文化、茶文化、福文化、海洋文化、朱子文化等交相辉映。把这些文化融入“邮轮+”体验中,让游客有机会近距离欣赏、了解乃至参与其中,不仅创造了深入认识我省优秀传统文化的机会,也为文旅深度融合开辟新的路径。

比如,设计“邮轮+非遗”的文化之旅,游客到达母港后,为其提供当地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探索体验;组织非遗传承人研发与非遗相关的特色商品及文创产品,将非遗文化元素巧妙融入邮轮旅游,以创新、多元的方式,提升游客的旅游获得感,等等。

从邮轮到“邮轮+”,创造更多可能。从“可能”变成“能”,则需要实现商业与文化的良性循环,对创新与探索者来说,这是一片蓝海,也是一次挑战。

责任编辑:周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