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社会 > 正文

龙岩市8家单位联合成立司法救助协同中心

2024-04-13 08:56:23 作者:戴敏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4月13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戴敏 通讯员 胡凯琳)“你们就像初日的阳光,照亮每一处黑暗,温暖着我的心。”近日,龙岩市中级人民法院行政庭副庭长黄智勇和同事们收到了一封特别的感谢信。信中,曾接受救助的12岁女孩小敏(化名)用稚嫩的笔迹写下了对他们的衷心谢意。

据了解,司法救助是对遭受犯罪侵害或民事侵权,无法通过诉讼获得有效赔偿的当事人,采取的辅助性救济措施。2021年中央政法工作会议提出,要努力提供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执法司法产品,加大民生领域执法司法保障力度,持续推出法律援助、司法救助等领域便民利民新措施。

为主动融入“大爱龙岩”新时代文明品牌建设,关爱帮扶更多的困难当事人,去年4月,龙岩中院牵头联合市检察院、民政局、司法局等8家单位,成立全国首家司法救助协同中心,建立起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的高效衔接机制,探索出协同、高效、暖心的司法救助“龙岩模式”。小敏一家便是协同中心救助的受益者之一。

数年前,小敏的父亲因被人故意伤害而离世,家中留下母亲、奶奶,还有她和8岁的弟弟。案发后,全家仅靠小敏母亲打零工维持生计,生活困难。“在小敏父亲的案件中,虽然法院判决被告人赔偿49万余元,但仅执行到位3万余元。”黄智勇说,在了解情况后,龙岩中院立即启动司法救助程序,给予小敏家司法救助金5万元。

“以前,救助对象在提出申请后,法院会对符合条件的救助对象给予一次性司法救助,但往往无法形成救助合力,也缺乏持续效果。”黄智勇说,对一些被救助对象来说,一次性的司法救助金只能解决眼下的困难,但他们还迫切需要就业、康复、教育等方面的延伸救助。

龙岩市司法救助协同中心成立后,立即启动救助程序,依托信息共享制度,向市妇联、民政局等单位推送小敏家的情况,希望为他们争取更多帮扶。在与各共建单位充分协商后,协同中心为小敏家制定了个性化的联动救助方案。除了发放司法救助金外,民政局将小敏家纳入了低保边缘家庭,妇联正在推动将小敏母亲纳入“顶梁柱母亲帮扶计划”。

今年1月,承办法官与相关单位工作人员前往小敏家,了解小敏姐弟俩的生活和学习情况,送去救助金及相关扶持政策。

3月底,黄智勇和同事再次上门探访,为小敏家带去好消息:“除了市级司法救助金,你们还可以申请省级司法救助金,到时我们会联系你们,教你们如何申请。其他方面的救助,我们也会积极联络,争取最大程度帮助你们。”

“协同中心成立至今,最重要的是带来司法救助模式的改变,从‘被动救助’变为‘主动救助’,从‘独角戏’变为‘大合唱’,从‘一次救助’变成了‘长期关怀’。”龙岩中院行政审判庭庭长卢宝报说。

漳平的小丽(化名)今年13岁,父亲早逝,爷爷奶奶患有高血压,还有个妹妹,全家的收入都靠母亲打零工。更不幸的是,小丽10岁时在放学途中发生车祸,造成小腿截肢。虽然案件已宣判生效,但只执行到位5000多元,这对后期植皮、更换假肢等治疗康复来说远远不够。

协同中心启动救助程序后,为小丽申请到省、市两级司法救助金12万元。“通过中心,我们第一时间获取了信息,从残疾人辅助器具补贴、心理辅导等多方面为小丽制定了救助措施。”龙岩市残联工作人员李国汉说。

卢宝报介绍说,协同中心成立以来,各单位实现救助对象信息共享,通过联动救助机制延伸了救助链条,提升了救助实效。截至目前,协同中心已联动救助案件80余起,向163名困难群众发放司法救助金327.05万元并提供相应的社会救助举措。同时,龙岩全市各县(市、区)均已成立司法救助协同中心分中心,不断扩大困难群体救助覆盖范围,努力绘就司法救助“同心圆”。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