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第三届海峡科学放生护生研讨活动现场。
东南网4月20日讯(本网记者 林先昌 文/图)在第55个世界地球日到来之际,4月20日,由福建省绿家园环境友好中心、福建省水土保持学会、福州闽侯县佛教协会在福州闽侯白沙金钟阁禅寺联合举办“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第55个世界地球日暨福建省第三届海峡科学放生护生研讨会。省市县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宗教界代表及环保志愿者等约150人出席,共同探讨如何科学放生护生、预防外来物种入侵、保护本地生态系统。
福建省绿家园环境友好中心相关人士介绍,近年来,民间动物无序放生现象增多,不按动物生物学特性、生活习性盲目放生,给自然环境、生态系统带来了负面影响。为此,福州有识之士组成“海峡科学放生护生联盟”,倡导社会各界共同保护赖以生存的环境。
活动当天举行海峡科学放生护生联盟揭牌仪式,社会、宗教界代表签署科学放生护生倡议,签署倡议书后向闽江流域增殖放流草鱼、鳙鱼、鲢鱼等鱼苗约17万尾,以体现保护闽江母亲河的环保情怀。
科学放生活动现场。
现场通过科学放生护生科普馆及研讨会线上直播,向社会普及科学放生护生知识。下午举办科学增殖放流生物多样性保护专家研讨会,来自生态环保、水产生产、法律界的多位专家学者,对如何科学增殖放流及违法放生需承担的法律责任等问题展开研讨。同期进行科学放生现况圆桌交流,社会各界代表对如何规范放生行为提出建议。
为什么放生要用本地物种?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陈友玲说,本地野生动物的基因,经上千万甚至上亿年的演化,已经很稳定。若用域外物种放生,可能造成本地物种基因污染,甚至导致本地物种消亡,破坏生态稳定性。
如何依法依规、科学合理地放生?福建省水产学会常务理事黄健说,人工增殖放流时放流地点、时间、苗种、操作很重要,应选择本地经济、濒危、特有的物种,按安全、来源、效益等原则放生,禁止放生外来、改良物种。
据了解,福建水域十分广阔。全省海域面积约13.6万平方公里,省内河流总长约1.3万公里,流域面积达6.1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面积一半。通过科学增殖放流,不仅可以补充恢复水生生物资源、改善生物种群结构,还可以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对于某些濒危物种,增殖放流可以增加其数量,对其起到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