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文教 > 正文
古时,福建人有多会读书?一起来看看!
www.fjsen.com 2024-04-23 17:13:27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最美人间四月天,正是读书好时节。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

在古时候,

福建人有多会读书?

一起来看看

image.png

古有谚语:

“龙门一半在闽川”

说的是古时全国科考及第的

福建、四川就占了一半

自宁德福安人薛令之

文破八闽之荒

成为“开闽第一进士”起

福建人在科举时代

不仅成了“屠榜”级的存在

学霸含金量也极高

image.png

在宋代有籍贯的113位状元中

福建籍就占了19位

绍兴八年

状元、榜眼、探花都是福建人

乾道二年至八年

当时的福州府永福(今永泰)县

短短7年出了3个状元

image.png

永福乾隆年间创办的景行书院,门口立着的“三状元坊”,正是为了纪念百里七年三状元的佳话。图源:大美永泰

福州府闽县开化里林浦乡

明永乐十九年到嘉靖四十一年

自林元美始

林氏家人出现七科八人中进士

的科举盛事

image.png

在林浦村头,有一座皇帝赐建,至今显赫依旧的“尚书里”石牌坊,上面记载了明朝林元美及其子孙“三代五尚书”“七科八进士”的荣耀。图源:福建日报

福州三坊七巷文儒坊的陈氏家族

六子科甲

成为清代福建科考史上的

一个奇迹

这些八闽儿女以自己

卓越的才情

为这方土地留下了

不朽的华章和丰厚的精神遗产

今天

恰逢第29个世界读书日

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下他们吧

薛令之:开闽进士 苜蓿廉臣

image.png

薛令之像。图片来源:福建财政

薛令之,字君珍,号明月先生,福建长溪县西乡石矶津(今福安市溪潭廉村)人。他于唐神龙二年(706年)中进士,是开闽进士第一人,也是首位到中央朝廷为官的闽人,一生俭朴,为人刚直,为官清廉,被誉为“苜蓿廉臣”。

公元713年,薛令之被授予“左补阙”谏官之职。彼时,唐玄宗励精图治,从谏如流,薛令之刚正不阿、直言纳谏,君臣关系融洽。晚期,唐玄宗怠政、朝政腐败,薛令之又以自悼诗犯颜进谏。引起唐玄宗不满后,他毅然辞官归乡。

在福建文学史上,薛令之的意义主要体现在“破闽天荒”的标识价值,他拉开了闽籍文人文学创作的序幕,奏响了闽籍文人文学创作的序曲,直接影响了福建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其著有诗集《明月先生集》和《补阙集》,已佚失,现存诗作仅有《自悼》、《灵岩寺》、《太姥山》、《草堂吟》、《唐明皇命吟屈轶草》、《送陈朝散诗》等6首,前3首收录在《全唐诗》和《全唐诗外编》中,后3首存录于《高岑薛氏宗谱》。

欣赏他各个阶段写的诗

1

草堂吟

草堂栖在灵山谷,勤苦诗书向灯烛。柴门半掩寂无人,惟有白云相伴宿。

春日溪头垂钓归,花笑莺啼芳草绿。猿鹤寥寥愁转深,携琴独理仙家曲。

曲中哀怨谁知妙,子期能识宫商调。鱼未成龙剑未飞,家贫耽学人争笑。

君不见苏秦与韩信,独步谁知是英俊。一朝得遇圣明君,腰间各佩黄金印。

男儿立志需稽古,莫厌灯前读书苦。自古公侯未遇时,萧条长闭山中户。

(薛令之寒窗苦读时,遭人笑话后作的抒发志向的诗)

2

吟屈轶草

托荫生枫庭,曾惊破胆人。

头昂朝圣主,心正效忠臣。

节义归城下,奸雄遁海滨。

纶言为草芥,臣为国家珍。

(薛令之及第后,被初登皇位的李隆基要求作的诗)

3

自悼

朝日上团团,照见先生盘。

盘中何所有,苜蓿长阑干。

饭涩匙难绾,羹稀箸易宽。

只可谋朝夕,何由保岁寒。

(唐玄宗晚期怠政、朝政腐败时,薛令之的进谏)

4

太姥山

扬舲穷海岛,选胜访神仙。

鬼斧巧开凿,仙踪常往还。

东瓯溟漠外,南越渺茫间。

为问容成子,刀圭乞驻颜。

(临终前游太姥山所写)

黄公度:德才兼备 木秀于林

image.png

黄公度之像。(资料图)

黄公度(1109~1156)字师宪,号知稼翁,莆田(今属福建)人。绍兴八年(1138),公度省试中解元(第一),特旨免于廷试,赐进士第一(状元),签书平海军节度判官。后与力主抗金宰相赵鼎一致,为秦桧妒恨,一贬再贬,出判肇庆府,兼摄恩平郡印。在南恩州,他主要做解决狱中积案;废除横征苛敛;废除厚葬;赡士兴学。后回朝廷,为考功员外郎这四件事。其一生刚正端直,好以雪里孤芳之梅花自标,诗文与气节皆不朽。

黄公度工词善文,其作品多运用朴词造感人之深境。著有《知稼翁集》十一卷,《知稼翁词》一卷等。其代表作《菩萨蛮·眉尖早识愁滋味》写的是离人愁思,诗句“愁绪促眉端,不随衣带宽”,人因愁而渐瘦,衣带渐宽,而眉头却依旧紧锁,不见有渐宽的迹象,写得妙趣横生;而在《卜算子·别士季弟之官》中,“薄宦各东西,往事随风雨”和“愁共落花多,人逐征鸿去”两句都是词浅意哀的佳句。类似的句子在他其他的词作中还能找出不少。

欣赏他写的诗

1

菩萨蛮·眉尖早识愁滋味

眉尖早识愁滋味,娇羞未解论心事。试问忆人不?无言但点头。

嗔人归不早,故把金杯恼。醉看舞时腰,还如旧日娇。

2

卜算子·别士季弟之官

薄宦各东西,往事随风雨。先自离歌不忍闻,又何况、春将暮。

愁共落花多,人逐征鸿去。君向潇湘我向秦,后会知何处。

3

浣溪沙·时在西园偶成

风送清香过短墙。烟笼晚色近修篁。夕阳楼外角声长。欲去还留无限思,轻匀淡抹不成妆。一尊相对月生凉。

4

朝中措·屑瑶飘絮满层空

屑瑶飘絮满层空。人在广寒宫。已觉楼台改观,渐看桃李春融。

一城和气,宾筵不夜,舞态回风。正是为霖手段,南来先做年丰。

萧国梁:宦海行走 诗意人生

image.png

萧国梁(资料图)

萧国梁,字挺之,南宋时永福翀峰(今永泰岭路乡)人,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殿试擢进士第一(即状元)。他的状元,有一丝“运气”的成分在。据《永泰县志》载,该科状元本是皇族赵汝愚,但按当时的制度,开科取士,凡已列官籍,挂了仕版的都应回避,因此萧国梁被升为榜首。他高中状元后,当年五月,和赵汝愚一并被授予左宣义郎,开始了他的宦海生涯。三年后,他改任校书郎,随后几年里,萧国梁又历任秘书郎、著作郎、太子侍讲兼礼部郎中等,参与汇编“日历”(即类似供皇帝及朝阁大臣阅处的每日时事)等。

乾道年间,永福县令赋诗感叹本邑连科三状元,其诗中所提到的翀峰山,便是萧国梁祖居地。当地百姓为纪念他少年时曾在此山苦读,将此山命名为“青云山”,山上主峰名为状元峰。据说每年高考前,还有不少人来这里烧一炷香,以求“青云直上”。

萧国梁对诗赋颇有研究,甚至有较高的造诣。据宋陈骙编撰的《南宋馆阁录》记载,乾道五年(1169年),同乡人郑侨殿试高中状元时,他就曾写下《赠郑侨廷试第一》诗:主司不是大冬烘,一榜何功压圣功。云顶峰前分玉带,礼闱石上探金龙。龙头奋去星辰晓,象鼻吹成印钵风。砺砥于今濡极利,起君濡笔纪真忠。

萧国梁的文采在当时无不仅得到皇帝及同事的认可,同时代的多位著名诗人也推崇他的诗赋文采,甚至成为好朋友,如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其诗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并称南宋四家。

陈宝琛:末代“帝师” 书香沁后人

image.png

陈宝琛。图片来源:福建档案

陈宝琛出生于1848年,8岁中举,作为末代帝师,其一生多有波折,但始终清醒自在、风骨铮铮,重做人重德育、承家风传家训,对子孙后代产生深远影响。1885年,37岁的陈宝琛因保举失当,被连降五级后回乡,利用贤达身份为家乡近代化建设发光发热,这一待就是二十多年。

期间,他兴学育才,首开福建近代新式教育之风。他秉持“书藏于私,不如藏于公”的理念,不仅常常将自己的藏书赠予学子,还倾尽全力、兴办教育,使各大中小学堂在短短数年内普及八闽大地。

陈宝琛的七言律诗作得极好,因甲午战败割让台湾悲愤而作的《感春四首》是他的代表作。

欣赏他写的《感春四首》

1

其一

一春谁道是芳时,未及飞红已暗悲。

雨甚犹思吹笛验,风来始悔树幡迟。

蜂衙撩乱声无准,鸟使逡巡事可知。

输却玉尘三万斛,天公不语对枯棋。

2

其二

阿母欢娱众女狂,十年养就满庭芳。

那知绿怨红啼景,便在莺歌燕舞场。

处处凤栖劳剪彩,声声羯鼓促传觞。

可怜买尽西园醉,赢得嘉辰一断肠。

3

其三

倚天照海倏然空,脆薄原知不耐风。

忍见化萍随柳絮,倘因集蓼毖桃虫。

到头蝶梦谁真觉,刺耳鹃声恐未终。

苦学挈皋事浇灌,绿阴涕尺种花翁。

4

其四

北胜南强较去留,泪波直注海东头。

槐柯梦短殊多事,花槛春移不自由。

从此路迷渔父棹,可无人坠石家楼。

故林好在烦珍护,莫再飘摇断送休。

除了他们

历史上福建的学霸还有许多

而他们的历练之路都有一个共同特征

那便是读书

和对周遭生活的不断思考

读书是一生的修行

让我们一起

翻开书本,开启精彩世界的大门

责任编辑:周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