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原创新闻 > 正文

【先声】黄衍教授:新质生产力覆盖全领域全行业

2024-05-01 10:19:41 林先昌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黄丽红

东南网5月1日报道(记者 林先昌 实习生 官梦婷)

“新质生产力”已成为社会关注度极高的热词。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如何理解新质生产力?福建省又该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针对这些热点话题,近日,本网记者对福建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黄衍教授进行了专访。

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人工智能、量子科技、氢能等未来产业。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催生而成。

【人物名片】

黄衍:管理学博士,林业经济管理博士后,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领域:林业经济与政策、林业碳汇、数据包络分析、模糊决策等。

记者:您认为新质生产力的“新”体现在哪些领域?

黄衍:新质生产力作为中国式现代化未来的发展方向覆盖了全领域全行业。“新质”即新的质态。“新质生产力”就是新质态的生产力,有别于传统生产力,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是科技创新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代表生产力演化中的一种能级跃迁。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通过跃迁式的创新技术促进生产关系领域的变革,这种变革反过来又可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各个领域实际上都是生产关系的一种体现形式,所以说,新质生产力的“新”体现在全领域。

记者:如何辩证看待新质生产力和传统产业发展的关系?

黄衍:新质生产力是传统产业发展基础上的一个跨越,类比于工业革命后,农业时代和工业时代实际上是一种跨越。与以前那种拓展性、创新性的发展相比,这是一种跃迁是式的发展。对于所有的传统产业来说,在新质生产力的驱动和赋能下会迎来跃迁式的发展。那么这种跃迁式发展实际上所带来的生产资料的丰富走向共同富裕。新质生产力的新技术、新领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新效能实际上就是带领传统产业发生跃迁式发展的驱动路径。

记者:在您看来福建省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黄衍:福建省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要依据福建省现有的经济发展状况和资源禀赋所提出的四大经济发展路径的基础之上来发展新质生产力。首先,数字经济本身就是新质生产力发展当中非常重要的技术创新的一个突破领域。福建省壮大数字经济产业规模,着力打造“数字应用第一省”,大力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催生更多新业态、新模式,努力建成数字经济新高地和数字中国样板区,以数字经济赋能福建新质生产力发展。第二,海洋经济。福建是我国的海洋大省海洋经济综合实力居全国前列,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海峡两岸融合发展先行区,福建具有发展海洋经济的独特优势,要不断深化深化“海上福建”建设,以海洋经济助推福建新质生产力发展。第三,绿色经济。福建森林覆盖率66.8%,是全国唯一的保持水、大气、生态环境全优省份,绿色生态成为福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优势。在新质生产力的基础上,技术创新、数据要素的融合以及算力的提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获得了新动能,生态产品的质量获得大幅度提升。特别是在诸多数据平台的建设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经营模式走向多元化,在强大算力的支撑下衍生出更多新产业,使得生态产品价值能够真正实现。最后,文旅经济。福建文化历史悠久,自然生态优越,环境清新宜人,拥有丰富的文旅资源。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福建文旅产业实现智慧化升级,数字化手段提升游客体验,打造个性化旅游服务。

记者: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迫切需要大批的拔尖创新人才,您认为,高校在这方面还可以有哪些新作为?

黄衍:发展新质生产力迫切需要大批的拔尖创新人才。高校要成为培养发展新质生产力所需要的新劳动者的重要场所。分层次培养人才。在本科生培育阶段,高校需要为学生打好新技术、生产力的理论知识基础;在硕士研究生与博士研究生的培养阶段,引领学生进行创新性的学术探索研究。同时,高校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发力点主要在产学研合作。高校与企业、科研机构等产业界之间进行的深度合作,促进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和社会经济发展。这种合作模式能够有效整合高校的教育资源、科研实力与企业的市场需求、生产经验,从而实现了知识创新、技术转移和产业升级的有机结合。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