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晚,昌都市康巴文化艺术团表演男女群舞《欢腾的高原》。 福建日报记者 吴鹏 摄
东南网5月14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陈尹荔)
10日至16日,“闽藏情·一家亲”西藏昌都市优秀文艺节目赴闽巡演活动举行。
福建于1995年启动援藏工作,对口支援西藏林芝。2016年7月起,福建对口支援地调整到西藏昌都。自1995年以来,福建已经陆续选派了10批次援藏干部人才助力当地发展。
豪迈的歌舞诉说着闽藏情谊,当西藏的雪域风华在3000多公里外的八闽大地粲然绽放,30年来闽藏两地谱写的深情篇章也将得到延续。
康巴歌舞演绎闽藏情
“今天我们满怀感激之情,代表昌都79万各族儿女,来到福州,由衷地感谢福建长期以来对昌都的无私援助。这份深情厚谊,永远珍藏在昌都各族人民的心中。”10日,在福建大剧院举行的首场演出上,主持人拥忠拉加的开场白甫一结束,便引来阵阵掌声。
据介绍,本次巡演将在福州、罗源、漳州、厦门演出4场,演出单位为西藏昌都市康巴文化艺术团,演出分为《雪域心连·闽藏情深》《山海情牵·感恩有闽》《梦想桥梁·共筑未来》三大篇章共13个节目。节目都是西藏昌都市康巴文化艺术团自1971年建团以来的经典保留节目,主要为昌都的三大歌舞,包括丁青的热巴、芒康的弦子和昌都的锅庄,还有许多藏地民歌。
“这次巡演,我们特别用藏地乐器演奏闽地歌曲,意在营造交流、交往、交融的闽藏情的浓厚氛围。”导演嘎松平措说。
二重唱伴舞《老西藏》的男声演员云登江措为了这次演出,第一次学唱这首歌。云登江措说,他最喜欢的歌词是“多少年的风霜 露出脸上的高原红”,“每次排练这首歌,我都感觉热血沸腾”。
云登江措上次参加昌都来福建的巡演,福建的朋友带着他体验了很多本地风味美食,还教他说闽南话,这让他对这次演出充满了期待。
“一个妈妈的女儿”
在10日的演出现场,福州市人社局劳动能力鉴定中心主任李央金带来独唱《一个妈妈的女儿》,令不少观众潸然泪下。
1998年1月8日,9周岁的藏族孤儿次仁央金跟着她的汉族养父、福建首批援藏干部李振泰,从雪域高原飞到东海之滨的有福之州,有了一个温暖的家。此前,她四处流浪,流落在西藏米林县卧龙乡一个贫困的小山村。
来到福州后,从户口迁移落户到入学、转学,从大学毕业到参加工作、步入婚姻,一路走来,满载着福建省历批援藏干部的集体关爱,也凝聚着闽藏两地党委、政府的关怀。
在收养李央金之前,李振泰已经有了自己的亲生女儿。“爸爸妈妈对我像亲生孩子一样,姐姐也是。麦当劳、肯德基,爸爸妈妈都还没吃过,姐姐就已经带我去吃过了。”李央金回忆。
2019年1月结婚时,李央金还在罗源工作。为了布置好回门宴的现场,家在福州的李振泰自己开车几个来回到罗源一次又一次地提建议。“一定要汉藏结合!”父亲对自己的要求很执着,令崇尚简约的李央金很不理解。婚礼那天,李央金看到满场的历批援藏干部亲如手足的忘我深情,她终于明白了自己身上所承载的闽藏情。
这已经不是李央金第一次在闽藏文化交流活动中献唱《一个妈妈的女儿》,这是她的保留曲目,每一次献唱,她都热泪盈眶。“歌里唱,藏族和汉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其实我觉得,56个民族也都是一个妈妈的女儿,只有各民族团结友爱、鱼水相亲,才会有祖国的繁荣昌盛。”李央金感慨地说。
台湾青年陈燕亭看完演出后很激动:“我是第一次看藏族文艺表演,发现有很多地方和台湾少数民族的表演非常相近。”陈燕亭介绍,她2018年来福州创业开办跆拳道馆,得到了很多大陆朋友的指点和帮助。
“看到藏族同胞的感恩满怀,也让我油然而生感激之情。我们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爱我们共同的国家,爱我们共同的民族,是我们共同的信念。”陈燕亭说。
促进两地文化交流互鉴
当天的观众席上,还坐着一位被医生鉴定为窦性心动过缓的援藏干部。听说西藏昌都市有艺术团来演出,他早早地就盼望着,就像在等待久别重逢的亲人。
他是福建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干部尹志芳,时任昌都市交通运输局总工程师。
援藏期间,尹志芳领导建设了昌都市卡若区总投资5800万元的公交枢纽站工程,解决城市公交及乡村客运问题,惠及昌都市6个县区约40万人口。此外,他还一对一帮扶了3名西藏孤儿。
“援藏经历让我深切感受到家国情怀的萌动,也让我在品德和人格上得到锤炼。”尹志芳说,这场演出让他重温了援藏过往与闽藏情缘。
总导演嘎松平措如此定义群舞节目《情满家园》——这个节目描述了援藏干部深入农村,与藏民共同劳作的生活景象,刻画了藏汉百姓互帮互助的和谐生活以及亲如一家的深厚情感。
“在党中央的关怀领导下,在援藏干部的帮助下,昌都人民住进了新房,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我们希望用歌舞的方式去感恩伟大的时代。”嘎松平措说。
第十批福建援藏干部、昌都市委副秘书长李文新参与组织协调此次巡演活动。“对口支援工作的五大重点任务之一,就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希望通过这次巡演,促进闽藏之间的文化交流互鉴,促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李文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