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文教 > 正文
“门槛”开合之间,人心得以抚平
www.fjsen.com 2024-05-23 10:26:39  陈尹荔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image.png

故事结尾,林正亨书写对联“筑新居迎宾朋满座,建广厦庇寒士万千”贴在王府大门上,众人皆大欢喜。

东南网5月23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陈尹荔 通讯员 张权 文/图)

19日,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由福清市侨乡闽剧团和福建省实验闽剧院合作创排的闽剧《门槛记》在榕首演。该剧是福清市首个入选国家艺术基金的项目,也是2023年度全国民营戏曲剧团中唯一入选国家艺术基金的项目。

刀砍门槛,关系破裂的两代人如何走向团圆?一个深入人心的民间故事又如何演出新的华彩?首演后,记者从本剧主创那里得到了一些答案。

门槛内外演绎悲欢离合

闽剧《门槛记》取材于在福清及周边地域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三痕印》。

剧中,福清首富王道清的三女王珍玉下嫁寒门孤子林正亨。林身无长技,两度落第,被王道清及家奴、邻里嫌弃。这日,王道清大厝新成,林正亨夫妇归家道贺,却因贫贱被要求走边门,并在席间受辱。王珍玉怒砍门槛,誓与娘家恩断义绝。

故事演到这里,和民间传说出入不大。

此后,主创为剧情加入了更多人情味——因为女儿生活难以为继,王道清心怀不忍欲行接济,要助林正亨捐官,却因价值观不同不欢而散。王珍玉和林正亨没有消沉,一个在酒肆帮佣,一个在京城卖字,夫妻分别三年各自打拼,林正亨终考得进士并封官八闽巡按,衣锦还乡。翁婿冰释前嫌之余,对人生有了新的省悟。

纵观新剧,“门槛”成为戏眼,剧情进展和题旨表达皆在其开合之间“俱付笑谈”。

先是王家大厝落成,县令送来对联“出入多富贵 过往少白身”,在街坊的奉承下,王家定下规矩——富贵者走正门,贫贱者走边门;再是王珍玉因夫婿贫贱受辱,怒砍门槛;林正亨考得功名后,翁婿不约而同半夜修门槛;故事尾声,翁婿唱和“只要心头门槛过,槛上刀痕自然消”。

悲欢离合,一切皆因门槛而起,一切又因门槛而消。

主创试图让故事更耐人寻味

改编,来自对是非观、家庭观、人情观在当下的新理解。这是亲自“主刀”《门槛记》的广西戏剧院原艺术总监、国家一级导演卢浩的心声。

卢浩说,自己在艺术上一直有一个坚持,那就是戏剧作品不仅要有深刻思考、犀利表达,还应该秉持对真善美的呼唤,既能像一把手术刀利索地剜去社会恶疾,又能像一掬甘泉以温润抚平人心的创伤。

在传统故事中,王道清是一个十分脸谱化的人物,性格上只有“嫌贫爱富”一面。改编本赋予了他怜女爱婿的底色,让剧中冲突因价值观而起,又因善良与爱得到消弭。卢浩认为,这就让全剧的反思与呼唤更加深入人心并且耐人寻味。

对于剧中的家庭关系,卢浩认为,“在原则问题上,我们可以体谅父母,但还是要讲是非。是非分明的基础上,才能培养出良性健康的情感和人际关系”。

舞台上,卢浩有两处特别的外化设计。

一是通过设置门槛布景,强调放下,也就是在理性的前提下谈感情。剧中,王道清与林正亨没有老死不相往来,而是始终在尝试着体谅与和解。随着剧情的发展,人物情感的撕裂由大转小最终弥合,而舞台布景的门槛也在相应变化,最终恢复常态。

二是通过设置门神贴画,强调根植于人心的道德准则。这两位“门神”的双眼始终俯视人间,在卢浩的设计思路中,这既有对大是大非的理性审视,又有对人间冷暖的感性关怀,时时提醒人们反思与警醒。

“省团”与“民营团”双向奔赴

《门槛记》的艺术成色还有待进一步打磨,但省属国有院团帮扶基层民营剧团的佳话已经不胫而走。

福清市侨乡闽剧团是一家闽剧民营剧团,创建于1997年,2018年入选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示范基地。2020年,省实验闽剧院与福清市侨乡闽剧团达成战略合作,通过“传帮带”及“教演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艺术指导和项目帮扶。双方本次合作的《门槛记》从全国1000多个参选剧目中脱颖而出,成为2023年度国家艺术基金34个戏剧项目之一,还填补了福清的空白。

“合作创排入选国家艺术基金的项目,让我们剧团的艺术水平有很大提高。我相信,《门槛记》能为我们团带来新的机遇,为演职人员带来更多更好的可能。”福清市侨乡闽剧团团长何文灯说。

“这是一种双向奔赴。通过这几年的帮扶,我们也收获良多,不仅是获得了很多省、市级赛事的奖项和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更重要的是一大批青年演员在艺术上不断成长,令人欣慰。”省实验闽剧院院长周虹说。

据介绍,省实验闽剧院帮扶福清市侨乡闽剧团4年来,每年都为后者排3至4本新戏,大大增强了后者的市场号召力。2021年,双方合作创排的闽剧《同心结》在第八届福建艺术节暨第28届戏剧会演中夺得表演一等奖、剧目二等奖等多个奖项,获奖数量在参赛民营剧团中名列前茅。

“帮扶以来,晚上7点的下乡演出,中午12点多剧场就坐满了观众,每场观众至少800人,往往门口还有几百人挤不进去。”何文灯说,在“省团”的带领下,福清市侨乡闽剧团也积极参加进乡村、进景区、进学校等下基层惠民演出,每年演出300多场次。

在周虹看来,省实验闽剧院作为文旅部评定的全国地方戏创作演出重点院团,不但有传承发展的需要,也应有引领闽剧走向的担当。“我们有责任擦亮福建省实验闽剧院的金字招牌,把有400多年历史的非遗闽剧更好地传承发扬下去。”

责任编辑:周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