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论坛现场业界发言。
东南网5月24日报道(记者 卢金福 文/图)今日下午,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主论坛在福州举办。现场,数字领域专业学者、业界大咖等围绕“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峰会主题,分享发展经验,凝聚发展共识,展示数字中国建设最新成果,推动全面加快数字中国建设步伐。
中国已经成为数据量最大、数据类型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国家数据局日前发布的信息显示:我国数据产量已占全球数据总量的10.5%。更有研究机构预测,到2025年,中国数据总量或占全球近30%。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关村实验室主任吴建平表示,随着移动通信、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迭代发展,为数据要素价值释放提供了无限的空间。没有数字技术的更新发展,数据要素即使数量庞大,也会失去开发流通、利用的活力和价值。加快数据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插上腾飞的翅膀,对形成数字技术与数据产业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良好发展生态十分重要。
主论坛现场业界发言。
蚂蚁集团是国内较早布局AI大模型的企业,2023年,自主研发的百灵大模型已根据国家《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指导要求完成备案。蚂蚁集团董事长兼CEO井贤栋表示,数据要素流通正在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已经从“水井”式的自采自用、“桶装水”式的点对点流通,快速发展为犹如“城市自来水网”的行业、区域间可信流通。要走向未来更广域的可信流通,形成“综合水利工程”,隐私计算是必需的“管道”技术。
井贤栋表示,下一个十年,蚂蚁将以更大力度投入科技创新,聚焦人工智能和数据要素技术,开启蚂蚁科技的全新未来,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我们希望让AI像扫码支付一样便利每个人的生活,为老百姓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井贤栋说,蚂蚁将通过“三个管家”,推动AI服务普惠化,让AI技术发展的红利惠及更多人。同时,通过规模化的应用,不断拉练和提升底层模型能力。
“如果没有通用大数据的底座能力,所有的行业优势和场景优势,那都是构建在别人建造的房子上,随时会被颠覆。”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提到,Gartner预测,到2026年将超过80%的企业必须要使用大模型,大模型所带来的通用人工智能会成为未来5~10年数字经济发展最核心的引擎。
刘庆峰认为,如果中国没有自主可控的通用大模型,未来的通用人工智能发展,包括数字经济的整体发展,将会非常危险,因此一定要有自己的最核心的底座大模型。而底座大模型靠的是数据、算力、算法、场景。他表示,大模型的赋能已经不是一句空话,它能落到越来越多的产品上,而且不仅仅是对行业龙头,众多的开发者都开始加入洪流中来。
腾讯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EO汤道生介绍了腾讯在数字技术创新、数实融合,以及助力产业出海等方面的实践。他认为,数字经济的发展,关键是要充分挖掘、释放数据的生产要素价值。“科技创新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基础,应用场景是数字中国建设的独特优势,数字业务出海是拓展增量市场的必由之路。”
主论坛上业界发言。
汤道生介绍,腾讯云也推出行业大模型,用高浓度的行业数据,加强模型对行业专业知识的理解,已经在金融、医疗、教育、汽车、能源等20多个行业落地。上周,腾讯还推出了知识引擎、图像创作引擎和视频创作引擎等多个智能工具,帮助企业降低门槛,将AI应用于生产、销售和服务多个环节,用快速的创新,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华为公司高级副总裁、中国区总裁曹金兵则认为,人工智能应该更多赋能千行万业。华为将盘古大模型定义为解难题、做难事,希望能够真正解决行业的难题,创造行业的价值。去年发布的盘古大模型3.0,已经为各行各业的生产力带来了空间的提升。
“在气象预报领域,我们将天气预报的速度提升了1万倍。在煤矿开采的场景减少了20%的井下人员,大幅提升了安全的生产力。”曹金兵表示,将继续和合作伙伴一起在各行各业开展大模型的创新应用实践。
宣读全国数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筹建的批复。
主论坛上,还宣读了全国数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筹建的批复,发布承担数据标注基地建设任务的城市名单、“数据要素X”典型案例和数据交易机构互认互通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