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民生 > 正文

乘“数”而上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主论坛聚焦

2024-05-25 08:42:53 作者:卞军凯 林蔚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5月25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卞军凯 林蔚)

信息时代的数据,就像工业时代的石油一样重要。

2022年12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发布,提出20条政策举措,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今年1月,国家数据局等17部门联合印发《“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积极推动数据对经济发展的倍增效应。

24日,在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主论坛上,院士专家学者、数字经济领军企业代表等共聚一堂,围绕“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题就如何让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分享探索实践、发表真知灼见。

面对数据宝藏,挖呀挖呀挖

今年1月,《中国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3)》发布。报告显示,目前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超过50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

“我国是全球数据量最大、数据规模增速最快的国家。同时,随着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快速迭代发展,为数据要素价值进一步释放提供了无限的空间。”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关村实验室主任吴建平说。

面对庞大的数据宝藏,数字经济领军企业挖掘数字要素价值的劲头很足。在中国电子展区,记者看到,数据×智能、数据×生活、数据×安全、数据×交通等展示内容十分丰富,彰显出该集团挖掘数据要素价值的最新成效。

“中国电子联合清华大学等国内众多研究机构,共同组建理论研究团队。同时,我们依托地方政府的支持,在郑州等5个城市构建数据要素的生态体系,提取、分析、运用数据要素的价值。”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董事长曾毅介绍。

对数据价值的挖掘与释放,催生了人工智能的火热发展。专家们认为,数据要素和人工智能,就像是一对孪生兄弟。

“腾讯云用高浓度的行业数据,加强人工智能对行业专业知识的理解,为金融、医疗、教育、汽车、能源等20多个行业实现数字赋能。”腾讯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汤道生说。

用好大模型,培育新质生产力

记者观察到,无论是在各个数字经济领军企业的展示区,还是在主论坛的嘉宾主旨演讲中,大模型都是一个高频出现、十分火热的词语。

据了解,大模型是一种基于大规模数据的机器学习模型,它通过对海量数据的训练和学习,从而实现对各种任务的自动化处理和预测,从而更好地适应各种复杂的场景和需求。

对于大模型,各大企业寄予期望。华为公司高级副总裁曹既斌介绍,去年,华为正式发布了盘古大模型的3.0,为各行各业的生产力带来了可观的提升,比如让天气预报大幅提速,让煤矿开采可以减少20%的井下人员,让新药的研发成本大幅降低。

5月23日,科大讯飞与厦门航空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表示将携手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民航大模型。“我们将促进星火大模型在航空行业落地应用,加速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民航业的应用和发展。”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表示。

让数据的流动像自来水一样

专家们认为,数据要素要“用得好”,关键是“流得动”。

蚂蚁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井贤栋分享了一个案例。过去,农业数字化程度低,涉农数据“孤岛化”,难以满足银行授信风控要求,农民难以获得信贷支持。农业农村部大数据发展中心与网商银行发起“农户秒贷”项目,通过蚂蚁集团隐私计算技术,安全融合多源数据,实时分析、掌握农户经营情况后,让农户一点手机就能“秒贷秒批、随借随还”。至今,超600万农户通过获得贷款额度,累计授信964亿元。该项目入选了国家数据局发布的“数据要素×”典型案例。井贤栋表示,蚂蚁集团正布局探索下一代隐私计算技术,力争让数据的流动像自来水一样,实现即开即用。

“数据只有流通起来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现在我们的数据流通面临几个问题,包括不愿意给、不敢给、不会给等。”曹既斌在主旨演讲中呼吁,各方应共同关注数据标准体系的建设,进一步探索数据流通基础建设,促进数据安全可信的流通。

作为数字中国建设的思想源头和实践起点,福建率先作为。23日,全国首个数据资产运营服务中心——福建数据资产运营服务中心启动运营。据悉,该中心将为企业提供数据资产核验、登记、评价、评估、入表、交易、融资等一站式服务,推动数据资源从数据资产到资金的转化,助力实现“点数成金”。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