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频道 > 文教 > 正文

晋江:温情图书馆

2024-05-27 10:32:47 作者:黄琼芬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周冬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5月27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黄琼芬)

日前,全国基层公共阅读服务推广项目名单公布,晋江市图书馆榜上有名。此前,晋江市图书馆曾获评“全民阅读示范基地”,晋江市图书馆24小时城市书房案例入选全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是我省唯一入选项目。对于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屡获国家级荣誉,馆长郑君平表示:“这缘于长期以来我们努力以温情为底色,打造一座温暖的图书馆。所谓温情的图书馆,就是能够拥抱所有人群,无论是普通读者还是特殊读者,在图书馆都能享受平等、温馨的阅读服务。”

打造“家门口的图书馆”,让阅读融入市民生活

近日,家住晋江市江滨花苑小区的居民林宏艳,再次带着孩子走进位于安平桥景区的城市书房。“周末我都会带孩子到安平桥景区这边散步,既可以在公园里锻炼身体,累了还能到书房里看书,享受亲子共读时光。”对于林宏艳而言,这个离家500多米、面积约100平方米、藏书数千册的城市书房,是闲暇时遛娃的绝佳场所。

小而精、便捷、自助、24小时免费开放——在晋江,像安平桥景区城市书房这样的阅读空间早已遍地开花,涵盖晋江市区及多个偏远乡镇。

“为打造书香城市,近年来,晋江市图书馆大力推进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以图书馆为中心,图书馆分馆、24小时自助图书馆、24小时城市书房为服务点,流动服务车延伸服务,全面开花,打通全民阅读‘最后一公里’。”郑君平介绍,截至目前,晋江全市拥有图书馆总馆1家、分馆27家、24小时自助图书馆35座、城市书房12家、微分馆8家、流通点23个,共106个基层服务点,构建起市区“15分钟文化圈”、乡镇“30分钟文化圈”,让城乡百姓共品书香气息。

为支撑全市服务点的运营,晋江市图书馆建立起强大的服务网络,不断提升一体化服务水平。

目前,晋江市图书馆全部纸质资源完成RFID改造,中心馆与各分馆配置了自助办证与借还设备,实现全市19个镇(街道)、开发区的全覆盖,为全市读者提供“一馆办证、全市通用;一处借阅,多处还回”的高效、便捷借阅服务。此外,晋江市图书馆还在全省率先试行各图书流通点的维护与文献物流配送服务外包,对全市流通点统一进行文献配送及维保服务,合理配置图书资源。

图书馆服务点快速可达带来的影响也显而易见,2023年,晋江市图书馆全年读者到馆127万人次,每分钟大约2.44名读者走进图书馆,文献外借达到224万册次,有效读者达到15万人。

构建一体化服务格局,全民共享优质文化服务

“乔治是个巨人,城里最邋遢的巨人。他总是穿着一双黄色的旧凉鞋,同一件打着补丁的旧袍子。然而,乔治却有一顶美丽的金冠,这是他曾经帮助过的动物送给他的礼物……”在晋江市图书馆石佛山分馆,幼儿园老师邱燕婷为孩子们分享绘本《城里最漂亮的巨人》,并带领小朋友一起用超轻粘土创作自己心目中的“巨人”,向乔治学习助人为乐的美好品德。

这是石佛山图书馆5月份举办的第二场活动。“我们5月份计划策划组织4场活动,实现周周有活动。”石佛山图书馆馆长许著华告诉记者,虽然石佛山图书馆位于东石镇,但与市区图书馆相比,活动一点也不少,“仅4月份,我们分馆就策划组织了8场活动,今年全年的活动目前已经全部排满”。

“随着晋江市城市书房建设与图书馆分馆、24小时自助图书馆等多个点串点成线、串线成链,形成公共图书馆服务一体化大格局,我们不仅实现了总分馆图书资源的通借通还、数字服务的共享,还实现了文化活动的联动。”郑君平介绍,通过统一服务,晋江市图书馆一年可以开展600余场接地气的活动和课程。

为了让外来人口、乡村群众,以及晋江低幼、特殊儿童、老年人、残障人群等群体享受平等、温馨的阅读服务,长期以来,晋江市图书馆倡导“零障碍”服务,努力做到服务“零门槛”“零差别”“零距离”,通过降低使用门槛、服务所有人群、服务范围全覆盖,让全民共享优质文化服务。

晋江市图书馆多年来针对特殊人群读者推出多项个性化服务,建成3个“零障碍”阅读空间,为视障读者、自闭症青少年提供专业服务;读者办证开放限制,外地人凭有效证件皆可办理借阅证;2024年,晋江市图书馆将推出免押金社保卡办证,微信公众号即可办理,进一步降低阅读门槛。今年,还提出了“伴星计划”,开展首届“侨爱八闽 伴星同行”自闭症青少年画展、视障电影巡回展等活动。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